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突破亚微米光电子器件制造瓶颈!配体交换辅助打印技术实现全打印红外探测器

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和 AR/VR 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型化、定制化的光电子器件成为核心需求。然而,传统制造方法要么难以实现多材料多层纳米级打印,要么需要高温后处理破坏器件性能。

*本文只做阅读笔记分享*

一、研究背景:为什么需要“全打印亚微米光电子器件”?

现有光电子器件制造面临两大核心难题:

材料与结构局限:传统 3D 打印虽能实现亚微米分辨率,但墨水多局限于金属氧化物或聚合物,无法满足光电子器件对半导体、金属等多材料协同的需求;

高温处理风险:半导体纳米晶体(如红外探测常用的 PbS 纳米晶)对温度敏感,高温烧结会破坏其光学性能,也无法适配柔性基材;

器件集成难题:全打印多层结构(如金属电极 / 传输层 / 光吸收层)长期难以实现,尤其是像素尺寸小于 10 微米的红外探测器,一直是行业空白。

而这篇研究提出的 “配体交换辅助电喷打印(L-E assisted EHDP)” 技术,恰好精准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室温下实现多材料、多层级、亚微米分辨率的全打印光电子器件。

二、核心技术:两大创新突破传统瓶颈

这项技术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先打印,再修饰”的两步法:

1. 电喷打印(EHDP):实现纳米级精准 “喷墨”

不同于传统喷墨打印,电喷打印利用脉冲电压产生的电场力,克服墨水表面张力,从喷嘴尖端“拉出”纳米级液滴。其优势在于:

墨水兼容性广:可打印金属(Ag、Au)、半导体(PbS、CdSe 量子点)、金属氧化物(ZnO)等多种胶体纳米晶墨水,不同材质的纳米晶均包裹长链有机配体(油酸 / 油胺)形成稳定墨水,能通过 EHDP 沉积到基底上;

分辨率突破极限:无需依赖喷嘴直径,通过参数优化结合配体交换后的收缩效应,能实现 70 纳米的线宽(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 1/1000),且填充率高达 75%,从高倍 SEM 图可清晰看到 Ag 纳米晶线经配体交换后致密化,线宽大幅缩减;

多层打印灵活:通过编程控制打印平台轨迹,可堆叠出任意形状的多层结构,交替进行纳米晶沉积与配体交换,能构建层间界面清晰的多层堆叠,为全打印器件奠定基础。

2. 室温配体交换:让“绝缘打印层”变“功能层”

这是整个技术的 “画龙点睛之笔”。胶体纳米晶表面通常包裹着长链有机配体(如油酸),虽能稳定墨水,但会导致打印层绝缘 —— 而配体交换解决了这一问题:

原理与过程:打印后,用含紧凑配体(如 NH₄SCN、EDT、TBAI 等,图 1e)的溶液浸泡 30-120 秒,替换掉长链配体;从图 1c 的示意图可看到,配体交换后纳米晶间距显著缩短,且表面化学性质从非极性转为极性,避免后续层打印时的再溶解;

效果验证:纳米 - FTIR测试显示,经 NH₄SCN 处理后,打印层在 2900 cm⁻¹ 处的 C-H 键吸收峰完全消失,证明长链配体已被彻底去除;同时,SEM 观察与尺寸统计表明,Ag 纳米晶线宽从 651±49 nm 缩减至 274±31 nm,PbS 纳米晶线宽从 754±65 nm 缩减至 544±34 nm,实现结构致密化;

材料普适性: CdSe、InSb、ZnO 等不同类型纳米晶,经适配配体处理后均能形成亚微米分辨率的图案,证明该技术可覆盖金属、半导体、 dielectric 等多类材料,为多材料集成扫清障碍。

三、关键成果:从“技术”到“可用器件”的跨越

技术最终要落地到器件,这项研究交出了三份亮眼的“成绩单”,每一项成果均有图表数据支撑:

1. 亚微米结构色光栅:比传统更宽的“彩虹色域”

利用 Ag 纳米晶打印的光栅结构,通过控制线宽和间距(600-1900 纳米),能将白光衍射成单色光,实现红、绿、蓝(RGB)全色域显示:

结构与效果:不同间距的 Ag 纳米晶光栅 ——2220 nm 间距对应红光、1720 nm 对应绿光、1320 nm 对应蓝光,光学照片与 SEM 图清晰呈现“E”形图案的均匀性;

色域优势: CIE 1931 色度图显示,该技术制备的结构色覆盖范围远超传统 sRGB 标准,且通过调整 RGB 光栅的比例(如 1:1:1 混合)可实现白色;

应用潜力:相比聚合物光栅,金属纳米晶结构耐摩擦、抗老化,可用于柔性显示、防伪标签等场景,且最高打印速度达 25 微米 / 秒,兼顾精度与效率。

2. 亚微米电极与超表面:为微型传感“铺路”

研究团队还打印出两种关键微型结构,拓展了技术的应用边界:

亚微米电极阵列:SEM 图显示,电极线宽小于 1 微米,阵列排布整齐,可用于单细胞监测、生物分子传感;

红外超表面:分裂环谐振器超表面的示意图,SEM 图验证了其亚波长结构精度,该结构能在长波红外波段(LWIR)产生共振,可用于红外成像、环境监测;

柔性兼容:这些结构能直接打印在柔性 PDMS 基材上,为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子元件制造提供了新方案。

3. 全打印红外光电二极管:突破 10 微米像素极限

这是整个研究的“压轴成果”—— 世界首个全打印多层 PbS/ZnO 红外光电二极管,性能参数通过系列图表得到验证:

器件结构:器件的分层架构,从下到上依次为 Au 电极(NH₄SCN 处理)→ PbS-EDT 层(p 型)→ PbS-TBAI 层(n 型)→ ZnO 层(电子传输)→ Ag 电极,形成 PN 结结构;

核心性能:I-V 曲线显示,器件在暗态下呈整流特性,暗电流仅 2.1×10⁻¹² A,1480 nm 光照下产生明显光电流,且能实现 0.2 V 的开路电压;瞬态响应曲线表明,其光响应时间小于 20 ms,远快于单层 PbS 光电导器件(~300 ms);

像素突破:通过优化打印轨迹,器件像素尺寸低至 9×9 微米,接近商用红外成像仪水平,且外量子效率(EQE)达 56.1%,无需透明电极,避免光吸收损失。

四、研究意义:开启“全打印光电子”新时代

技术层面:首次实现 “室温 + 多材料 + 亚微米 + 多层全打印” 的融合该技术打破了传统制造中 “分辨率 - 材料兼容性 - 温度敏感性” 的不可能三角;

应用层面:为柔性红外传感器、微型化 AR/VR 显示模块、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如 生物标志物检测)提供了量产可能;

未来潜力:结合量子点的尺寸可调性(如改变 PbS 纳米晶尺寸实现不同红外波段探测),可定制化开发从可见光到中波红外的全系列光电子器件。

五、总结

这项研究来自香港大学、韩国大学等团队的合作,不仅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确保了结果的可靠性,更为“定制化光电子器件”的量产提供了可行路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戴的智能手表里的红外传感器、AR 眼镜的显示模块,都将通过这种“室温全打印”技术制造出来。

参考文献:

Zhao, Z., et al. Ligand-exchange-assisted printing of colloidal nanocrystals to enable all-printed sub-micron optoelectronics. Nat Commun 16, 9173 (2025).

http://www.dtcms.com/a/499249.html

相关文章:

  • 可见光工业相机半导体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 require和 import是两种不同的模块引入方式的区别
  •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本认识 五 薄膜沉积
  • 矩阵及其应用
  • **发散创新:探索零信任网络下的安全编程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方式已难以
  • 网络营销方案毕业设计安卓手机性能优化软件
  • 建设企业网站价格建设银行北京市财满街分行网站
  • (Kotlin高级特性一)kotlin的扩展函数和属性在字节码层面是如何实现的
  • Spring Boot 3零基础教程,WEB 开发 静态资源默认配置 笔记27
  • 【论文精度-2】求解车辆路径问题的神经组合优化算法:综合展望(Yubin Xiao,2025)
  • 赣州哪里做网站域名注册备案
  • windows双系统下 ubutnu 20.04 启动项出问题无法进入ubuntu 20.04的解决方法
  • MQTT 协议全面学习笔记
  • 加权分位数直方图:提升机器学习效能的关键技术
  • 做分析图网站无锡seo优化
  • SQL CHECK约束详解
  • 【java接口实现】一个简单接口实现模板
  • 嵌入式Linux:线程同步(条件变量)
  • 从“小而美”到“大而强”:音视频直播SDK的技术进化逻辑
  • 2五、buildroot支持Qt5
  • 我做的网站怎么打开很慢电信网络运营商
  • 敦化网站开发淘宝网网页版登录平台
  • Umi-OCR制作双层PDF
  • TD 通达OAOAV12.9版本的密码重置
  • 【办公类-115-02】20251018信息员每周通讯上传之文字稿整理(PDF转docx没有成功)
  • MySQL表设计详解
  • AI 编程 Trae ,有重大更新!用 Trae 做了个图书借阅网站!
  • 手机可以搭建网站么深圳软件开发工作室
  • 网站模板建设教程都江堰网站建设
  • 字符串相关OJ题解析(图文并茂+过程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