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WAF 实战篇|如何防御爬虫、CC攻击与恶意POST请求
📌 一、前言
很多站长在搭建网站时,都会遇到这几个烦人的问题:
被爬虫疯狂抓取,带宽飙升;
遭遇 CC 攻击,服务器 CPU 飙满;
有人提交恶意 POST 数据,造成安全隐患。
传统高防机主要靠“堆带宽 + 黑洞防御”来扛,而 AWS WAF 是“以智取胜”的另一种思路。
🧩 二、WAF 的策略核心
AWS WAF 并不是“自带规则库”的黑盒防火墙,而是你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自定义多层逻辑。
你可以针对:
Header 匹配(防止伪造 UA)
URI 限制(保护后台管理路径)
Rate-based 限速规则(限制同 IP 请求频率)
SQL/XSS 检测(防止注入与跨站)
这些策略都能单独启用、分级响应(阻断、计数、挑战验证)。
🛡 三、智能防御:Rate-based + Geo 区域限制
举个例子:
如果你的网站目标是中文用户,但攻击流量来自美西、俄罗斯,你可以直接在 WAF 规则里设置:
当 IP 区域不在中国/港澳台/东南亚时,触发阻断或挑战。
同时启用 Rate-based Rule,例如:
当同一 IP 1 分钟内访问超过 500 次,即自动拉黑。
这种防御方式比传统防火墙更节省资源,适合网站、API 网关、甚至 CloudFront 加速节点。
🧰 四、实战部署建议
常见的三种部署方式:
CloudFront + WAF:最推荐。流量在边缘节点过滤,攻击不进源站。
ALB + WAF:适合动态站点。
API Gateway + WAF:适合接口型服务或 APP 后端。
通过 CloudWatch 日志,你可以实时分析攻击类型、来源分布,并动态优化规则。
🚀 五、总结
AWS WAF 的优势不在“硬扛”,而在“精准识别”与“灵活策略”。
对于内容站、影视站、博客类网站而言,它能极大降低异常流量对主机性能的影响,
尤其配合 CloudFront 使用时,能实现近乎无感的防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