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大模型Function Calling:从原理到优化策略
定义与原理
- 定义:Function Calling指AI大模型在处理任务时,能识别特定指令或提示,进而调用预先定义好的外部函数来完成特定功能的过程。
- 原理:
- 指令识别与意图理解:大模型接收用户输入后,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分词、词性标注、句法分析和语义理解等,解析输入中是否包含调用外部函数的指令或意图。
- 函数匹配与选择:大模型在识别调用意图后,会在预先定义的函数库中,基于指令中的关键词、语义以及函数的功能描述等进行匹配,找到合适的函数。
- 函数执行与结果返回:确定要调用的函数后,大模型生成包含函数名和参数的调用信息,外部函数接收到请求后执行,并将结果返回给大模型,大模型再将结果转化为自然语言回复用户。
工作流程示例
以查询天气为例:
- 用户发起请求:用户向应用系统提交自然语言问题,如“查询上海天气”。
- 提示词编排:应用系统将问题转化为结构化提示词,调用大模型并请求决策。
- 工具调用判断:大模型判断需调用工具,输出工具名称及参数,如WeatherAPI:{location:“上海”}。
- 安全审批:工具调用需经权限校验与风险审核,通过后触发执行确认。
- 函数执行:Host系统按参数调用目标工具,即天气API,获取原始结果,如JSON数据。
- 结果整合:工具结果经Host系统→应用系统→LLM逐层返回,LLM将数据转化为自然语言,如“上海今日多云,28°C”。
- 最终响应:应用系统将LLM生成的友好回复返回给用户。
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函数调用示例,展示了大模型如何调用函数查询天气:
import requests# 定义天气查询函数
def get_weather(location):url = f"https://api.openweathermap.org/data/2.5/weather?q={location}&appid=YOUR_API_KEY"response = requests.get(url)data = response.json()temperature = data["main"]["temp"] - 273.15 # 转换为摄氏度weather_description = data["weather"][0]["description"]return f"{location}的天气:{weather_description},温度:{temperature}°C"# 模拟大模型判断是否调用函数及调用过程
user_input = "查询上海的天气"
if "查询天气" in user_input:location = user_input.split("查询")[1].strip()weather_result = get_weather(location)print(weather_result)
else:print("这不是一个查询天气的问题")
应用场景
- 信息查询类:快速查询实时信息,如新闻、体育赛事结果、股票行情等。
- 生活服务类:实现订外卖、订机票、订酒店、租车等生活服务。
- 智能控制类: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如开灯、调温、控制窗帘等。
- 数据处理与分析类:调用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或函数,进行数据统计、建模、可视化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