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7 信息组织【第二章】
分类法相关考点
一、分类法
原始内容
分类法是以知识属性来描述和表达信息内容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分类语言是以数字、字母与数字结合作为基本字符,采用字符直接连接并以圆点作为隔离的书写法,以基本类目作为基本词汇,以类目的从属关系来表达复杂概念的一类检索语言。
传统的分类体系以枚举方式为特征(中图法的分类思想)。
- 分类法的类型:现今主要有两种类型分类法,一种是体系型分类法(《中图法》);一种是体系—组配分类法(UDC)。
○ 体系型分类法是传统的分类法。它的特点是:直线型的序列,层累制的结构,列举式的类目,码号式的语言。
○ 体系—组配分类法,它的特点仍然有体系分类法的特点,但它增加了复分组配能力。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是典型的体系型分类法,而《国际十进制分类法——UDC》是典型的体系—组配型分类法。分类法通常由类目、号码、正表、附表、说明和索引等六个部分组成。
记忆重点 - 分类法核心:按知识属性组织信息;分类语言特征:字符(数字/字母+数字)、隔离符(圆点)、逻辑(从属关系);
- 两种类型对比记(避免混淆):
类型 代表举例 核心特点
体系型分类法 《中图法》 直线序列、层累结构、列举类目
体系—组配分类法 《UDC》 保留体系特点,新增复分组配能力 - 分类法六组成部分:记关键词“类目、号码、正表、附表、说明、索引”(全选类考点,不遗漏)。
二、类目
原始内容
- 类目定义:类是一组在某一点上彼此相同或相似的许多事物的总称。图书分类表的类就是一组在某一点上彼此相同的许多图书的总称。每一类必须给予相应的名称,这就是类目,或称为类名。所谓类目的内涵,是指这个类目所反映的图书有关本质属性,也即是类目的含义。类目的外延则是指这个类目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这个类目所能包含的范围。
- 类目间的关系
(1) 从属关系:凡具有共性与个性、全局与局部、总论与分论关系的类目都可以看做从属关系。
例:化学与有机化学
(2) 同一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目反映的是同一内容,它们有着同一的外延,但类名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
例:概率论(几率论,或然论);晶体学与结晶学
(3) 交叉关系:交叉关系又称交错关系。凡是相关类目都具有这种关系。
例:大学和共青团员
(4) 并列关系:同为某一类的下位类,但不含有互相反对或矛盾之意。
例: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制度。
(5) 对立关系:即两个类目所反映的图书内容彼此极端相反,但相加并不等于全体。
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
(6) 矛盾关系:两个类目所反映的图书内容相互排斥,但相加等于全体,即等于它的上位类。
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黑色金属冶金学和有色金属冶金学
记忆重点 - 基础概念:
○ 类目=类的名称;
○ 内涵=本质属性(“是什么”);外延=适用范围(“包含什么”); - 六种关系(高频易混点,记“判断标准+简例”):
○ 从属关系:上下位(大包含小),如“水果-苹果”;
○ 同一关系:同内容不同名,如“土豆-马铃薯”;
○ 交叉关系:部分重叠,如“学生-党员”;
○ 并列关系:同上位、无对立,如“语文/数学/英语(同属“学科”)”;
○ 对立关系:相反、不全(加起来≠上位类),如“高-矮”(还有“中等身高”);
○ 矛盾关系:相反、全(加起来=上位类),如“男-女”(无第三种性别)。
三、号码(简答题★★★)
原始内容
- 号码定义:号码又称类号,即类目的代号,或称分类标识,它是代表各级类目的标记。
- 号码的要求主要是:
① 逻辑性:指该逻辑系统必须与类目的分类体系一致,使各级类号能够显示出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
② 简明性:指号码必须简短易写并便于使用。
③ 伸缩性:号码编制必须有一定的伸缩性,即便于类目的增减。伸缩性也称弹性,要求在一定的地点、时间、条件有它的相对稳定性,又要求随着地点、时间、条件的变化要有扩充发展或削减压缩的可能性。 - 号码的类型及其编制方式:
(1) 号码类型:号码可分为单纯号码和混合号码两种类型。
○ A. 单纯的数字号码:它与其他数字比较有着容易辨认、会读、记忆、书写、排列、检索的优点。
○ B. 单纯的字母号码:由于它的基数较大,因而最大的优点是能组合较多的号码,而号码并不会太长。但它的最大缺点是不易认、不易读、不易记、不易写,使用时常常会发生差错。
○ C. 混合号码:取上述两种号码的优点。
(2) 号码的编制方式:顺序制、层累制、混合制。
(3) 号码的编制方法:(简答题时多写点)
○ A. 间接编号法:间接编号法也称留空位。
○ B. 扩展编号法:扩展编号法也称八分法。
○ C. 双位编号法
○ D. 借位编号法
○ E. 起讫编号法:起讫编号又称扩充编号。
○ F. 连接编号法(采用冒号“:”目的是连接原有两个相关类目的号码,重新构成另一个类目的号码)
○ G. 辅助编号法:“a”推荐符号只供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著作。“—”总论复分号;“[ ]”交替符号;“+”联合符号;“( )”国家区分符号;“=”时代区分符号;“< >”通用时间、地区区分符号;“《》”民族区分符号。
记忆重点 - 号码三要求:记关键词“逻辑一致(对应类目位置)、简短易写、可增可减(伸缩)”;
- 号码类型对比(记优缺点,避坑):
类型 优点 缺点
单纯数字号码 易认、易读、易记、易写 基数小,号码可能过长
单纯字母号码 基数大,号码短 难认、难读、难记、难写
混合号码 兼顾数字(易操作)和字母(短) 无明显缺点 - 编制方式:直接记“顺序制、层累制、混合制”(3个,不遗漏);
- 编制方法(简答题必背,记“简称+关键特征”):
○ 间接=留空位;扩展=八分法;连接=冒号(连相关号码);
○ 辅助符号(高频考点,记“符号+用途”):
■ “a”=马恩列斯毛著作;“—”=总论复分;“[ ]”=交替;“+”=联合;“( )”=国家;“=”=时代;“< >”=时间/地区;“《》”=民族。
四、正表与附表
原始内容
- 正表:正表是整个文献分类表的主体,是分类体系的具体体现。它的形式一般有:基本部类表、基本大类表、主要类目表和详细类目表等。
(1) 基本部类表:由基本部类组成。基本部类又称为大部,或称为基本序列。
(2) 基本大类表:基本大类表又称为大纲,是在基本序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而成。(P25页的正表结构大类A——Z要记得)
(3) 主要类目表:主要类目表又称基本类目表,或称简表。
(4) 详细类目表:详细类目表又称详表。 - 附表:附表又称辅助表或复分表。其主要功能是为了辅助正表的不足,便于正表各类目的扩充和展开。
(1) 通用附表:包括总论复分表,地区区分表,时代区分表,民族区分表。
(2) 专类附表
记忆重点
- 正表核心:主体地位,记“4种形式+对应别称”(避免混淆名称):
○ 基本部类表=大部/基本序列;
○ 基本大类表=大纲(必记P25页A-Z大类,高频考点);
○ 主要类目表=基本类目表/简表;
○ 详细类目表=详表。 - 附表核心:辅助正表,记“2类附表”:
○ 通用附表(4个,必背):总论、地区、时代、民族复分表;
○ 专类附表(仅记名称,无需扩展)。
UDC(国际十进分类表)相关考点
原始内容
( — ) UDC:国际十进分类表 ——UDC(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是以杜威《十进分类法》简称DC或DDC为基础改进而编成的。
- UDC的基本大类:共十个
○ 0 总论
○ 1 哲学,心理学
○ 2 宗教,神学
○ 3 社会科学,法律,管理
○ 4 (空)
○ 5 数学,自然科学
○ 6 应用科学(医学,工程学,农学)
○ 7 美术,文艺,体育运动
○ 8 语言学,文学
○ 9 地理,历史 - UDC号码组配
符号 名称 应用
- 加号 并列符号
/ 斜杠 表示彼此相互排列的十进分类号的连续扩充符号
’ 撇号 组配符号(也称合成符号)
: 冒号 关联符号
- UDC组配符号的使用
(1) 并列符号“+”
(2) 关联符号“:”
(3) 扩充符号“/”
(4) 合成复分号“'” - UDC辅助表和辅助类号
(1) 通用语言辅助号“=”(等号)
(2) 通用类型辅助号“(0…)”
例:(05) 期刊,杂志,评论,年鉴。
(3) 通用地区辅助号“(1/9)”
例:(4/9) 现代世界
(4) 通用民族与种族复分号“(=)”
(5) 通用时间辅助号“…”
(6) 通用观点辅助号“.00”
记忆重点
- UDC基础:源于杜威十进分类法(DC/DDC),记英文缩写(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
- 基本大类(10个,必背编号+内容,注意“4为空”):
○ 0=总论,1=哲心,2=宗神,3=社科法管,4=空,5=数自科,6=应用科(医工农),7=美文艺体,8=语言文学,9=地历。 - 组配符号(记“符号-名称-功能”对应,避免混淆):
○ “+”=并列;“/”=连续扩充;“'”=合成(组配);“:”=关联。 - 辅助表(记“符号+用途+例子”,例子助记):
○ “=”=通用语言;“(0…)”=通用类型(如(05)=期刊);“(1/9)”=通用地区(如(4/9)=现代世界);“(=)”=民族种族;“…”=时间;“.00”=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