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经验积累
今天,因为硬件不在,作为软件的我得自己焊接,很久没有自己焊接,发现手法有些生疏,防止忘记便想记录一下一些难焊接的封装
总的来说焊接这一个步骤考的是我们怎么去思考热量的问题,要注意热量不是温度,热量是一个难以精确控制的变量,热量不能加热的久,但是有一个升温有时候会迟滞,而且热量也不能马上消失,初次之外焊接的杂质可能会干扰我们焊接,有时候需要洗板水清晰干净。
1.qfn封装
一般电源管理芯片和单片机大都采用这一类的封装,引脚藏在芯片底下。我们一般使用热风枪这一设备进行焊接。这里通过不同的条件分开来讲解如何使用热风枪焊接。
条件一
没有低温锡的情况,首先你需要使用电烙铁配合锡线,将锡上到焊盘的各个引脚上,然后注意焊盘如果中间有上锡的位置,不要上太多的锡,多了记得刮掉,注意完成之后在pcb板上涂抹助焊剂。
接着将风枪温度调到400度左右,优先加热pcb板,使用镊子感受焊盘上锡融化的程度,如果快化了,就可使芯片预热,然后将芯片放入pcb板中微调位置(如果焊盘中心处可以上锡的芯片,会自动吸附到指定位置不需微调),注意微调的时候,加热枪不能一直停留在pcb板的位置,需要间歇性加热,保证热量不会过量累计,损害板子,最后即可完成焊接,并在电子微镜下检查
条件二
有低温锡膏的情况,这个会比较好办,上锡方式可以直接均匀涂抹上锡,然后热风枪温度可以将至200度以内,热风枪的使用和以上相同
2.0402封装
0402封装相比于0603和0805以上的封装有一个特别的点就是,一个焊点能够影响另一个焊点,我们需要注意焊好一个之后,焊另外一个的时候得用镊子夹紧。
3.焊盘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焊盘不上锡的问题,如果试着让烙铁在焊盘上待久一点再上锡会发现,上锡的难度会减小了
回答如下:
一、烙铁加热直接清除焊盘的 “上锡障碍”
冷态焊盘看似干净,实则存在两层 “隐形壁垒”,而烫的烙铁能通过温度效应快速破除:
烧掉 / 分解焊盘的氧化层焊盘(如铜材质或表面镀层)在空气中会形成一层氧化膜(如铜的氧化层),这层膜不导电且会 “排斥” 焊料。冷态时,氧化膜致密且稳定,焊料根本无法接触到焊盘的 “纯金属基底”;而烫的烙铁接触焊盘后,高温会让氧化膜直接分解(如部分氧化层在 200℃以上会破裂、还原),同时配合焊料中的助焊剂(高温下快速挥发),能彻底 “溶解并带走” 残留氧化层,让焊盘露出洁净的金属表面 —— 这就像 “擦掉玻璃上的雾”,让焊料有了可附着的 “基础”。
去除焊盘表面的油污 / 杂质焊盘在存放、拿取时可能沾染油污(如手指皮脂)或灰尘,冷态下这些杂质会在焊盘表面形成 “隔离层”,焊料根本粘不上;而烙铁的高温会让油污瞬间挥发、灰尘碳化,配合助焊剂的清洁作用,直接扫清这些 “小障碍”,让焊盘表面变得 “亲水” 一样 “亲焊料”。
二、烙铁加热让焊料与焊盘形成 “牢固连接”
上锡不是 “焊料粘在焊盘上” 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两者形成稳定结合,这一步必须依赖烙铁的高温:
- 冷态时,焊料和焊盘的金属原子运动很慢,就像 “两个静止的人碰不到一起”,只能表面接触,一擦就掉;
- 当烫的烙铁把温度传递给焊盘和接触的焊料后,高温会让两者的金属原子 “活跃起来”—— 焊料中的原子会向焊盘扩散,焊盘的原子也会向焊料里 “跑”,在两者接触的地方形成一层 “过渡层”(金属间化合物)。这层过渡层就像 “胶水”,把焊料和焊盘牢牢 “粘死”,不是简单的物理附着,而是稳定的化学结合,上锡自然变得轻松且牢固。
总结:烫的烙铁是 “上锡的关键推手”
冷态下上锡难,本质是焊盘有氧化 / 杂质 “挡路”,且焊料与焊盘无法形成有效结合;而烫的烙铁通过提供高温,一边 “扫清焊盘障碍”,一边 “推动焊料与焊盘结合”,直接把 “难上锡” 的局面变成 “焊料一沾就挂住”,这就是加热后上锡变简单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