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迪web自用笔记62
反序列化框架
黑盒和几乎发现不了,因为这是代码特性。
原生态是看自己的代码以及魔术开关方法开了没,你框架的话就得直接看漏洞了,固定的玩意儿。
把反序列化漏洞的利用写在了项目里。
项目
你的理解是准确的,这类反序列化工具的使用逻辑确实是选择目标框架(是PHP类还是Java类)→匹配漏洞版本→生成 payload 并自动化攻击,具体流程如下:
1. 选择目标框架
工具(如 PHPGGC、YSoSerial)内置了不同技术栈的框架支持(如 PHP 的 ThinkPHP、Java 的 Commons Collections 等),需先确定目标应用使用的框架类型(如 Laravel、Struts2 等)。
2. 匹配漏洞版本
每个框架的不同版本可能存在不同的反序列化 Gadget 链(漏洞利用路径),工具会针对框架版本预设对应的利用逻辑。例如 PHPGGC 对 ThinkPHP 3.x、5.x 有不同的 payload 生成策略。
3. 生成恶意 payload
根据框架和版本,工具会自动构造包含恶意逻辑的反序列化数据(如 PHP 的序列化字符串、Java 的序列化字节流)。
4. 自动化攻击
将生成的 payload 发送到目标应用的反序列化入口(如接收序列化数据的接口),触发漏洞后即可实现代码执行、权限提升等自动化攻击效果。
这类工具的核心价值就是将复杂的 Gadget 链构造过程自动化,让攻击者能快速针对特定框架版本的漏洞发起攻击。
例子
Phpthink
框架版本
首页展示
这张图片原本是一个首页图片,底下有个反序列化的东西(类?)
然后最底下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反序列化函数。
wekeup魔术方法,但是搜不到,因为他是第三方的框架,不是原生态,所以原生态有些写法没有。
所以基于框架版本搜索漏洞。
例子
这个地址泄露了源码
yi.js
可以看到这是框架,而且还是2.0的版本。
这些命令是利用PHPGGC工具针对Yii2框架的远程代码执行(RCE)漏洞生成恶意 payload,用于执行系统命令,属于Web安全领域的漏洞利用操作。以下是具体命令的解释:
1. ./phpggc Yii2/RCE1
- 作用:查看 Yii2/RCE1 漏洞利用链的信息,包括版本范围(<2.0.38)、攻击类型(命令执行)和触发点( __destruct 魔术方法)。
- 背景:Yii2框架2.0.38版本之前存在反序列化漏洞,攻击者可构造恶意序列化数据,在目标系统执行任意命令。
2. ./phpggc Yii2/RCE1 system 'tac /fla*' --base64
- 作用:生成针对 Yii2/RCE1 的Base64编码payload,执行系统命令 tac /fla* (用于读取以 fla 开头的文件,如flag文件)。
- 原理:利用 system 函数执行系统命令,通过Base64编码避免传输过程中字符被过滤,常用于渗透测试中获取目标系统的敏感信息。
3. ./phpggc Yii2/RCE1 exec 'cp /fla* tt.txt' --base64
- 作用:生成Base64编码payload,执行系统命令 cp /fla* tt.txt (将以 fla 开头的文件复制为 tt.txt ,用于备份或篡改文件)。
- 原理:通过 exec 函数执行系统命令,实现文件操作,是漏洞利用中控制目标系统文件的常见手段。
这些命令的本质是利用PHP反序列化漏洞,通过工具快速生成攻击载荷,属于Web安全攻防中“漏洞利用”环节的操作,常用于渗透测试或漏洞验证场景。
通过远程代码执行,把文件读出来,然后再在自己的网站上看。
看到USERIALIZE,就控制里面的变量,利用它来发包。
*看版本,看代码里能不能触发。
你要让这个链执行什么命令,然后他直接给你自动生成这大概就是这个项目的功能。
蓝色的是PHP的 unserialize 函数,它的作用就是反序列化。
具体来说,这段代码会接收POST参数 data 中的内容,通过 unserialize 对其进行反序列化操作。这在安全领域是一个风险点——如果攻击者构造恶意的序列化数据传入,就可能触发PHP反序列化漏洞,从而执行任意代码,属于Web安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漏洞类型之一。
反序列化漏洞漏洞中包含的东西可控,感觉就算挖到了。
如何自己发现框架漏洞:
那就是代码审计,敲代码去吧。
62居然有博客,我感觉我可以看一下。
看一下常见跳板有没有逻辑错误(就和报错💩代码一样。
多打代码,看源码,然后熟悉架构,熟悉安全就可以了。
这么多的恋都是为了触发反序列化的逻辑。
看有没有触发点,再加上这个版本有没有漏洞。
后面有项目搭建。反序列化漏洞的产生主要源于程序对反序列化输入的安全控制不足,结合PHP等语言的对象生命周期机制(魔术方法)和第三方组件缺陷,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分析:
1. 反序列化的机制特性
序列化是将对象转换为可存储/传输的字符串格式,反序列化则是将该字符串还原为对象。在这个过程中,若程序未对反序列化的输入做严格校验,攻击者可构造恶意序列化字符串,让程序在反序列化时执行非预期操作。
2. 魔术方法的“自动执行”风险
PHP等语言中存在大量**“魔术方法”(如 __construct 、 __destruct 、 __wakeup 等),这些方法会在对象的创建、销毁、唤醒等生命周期阶段自动调用**。
若攻击者能通过反序列化控制对象的创建或唤醒,就能强制触发这些魔术方法,进而执行恶意代码(比如在 __destruct 中执行系统命令)。
3. 第三方库/框架的缺陷
很多Web框架(如Yii2、Laravel)或第三方组件在实现反序列化时,可能存在逻辑漏洞或危险的魔术方法调用。例如:
- 某些框架的反序列化过程会调用带有命令执行能力的方法;
- 第三方库的类在反序列化时,未对输入进行过滤,直接触发了危险操作。
4. 输入验证的缺失
程序在接收反序列化数据(如通过 $_POST['data'] 接收)时,若未对数据的来源、格式、内容做校验,攻击者可自由注入恶意序列化字符串,从而利用上述机制触发漏洞。
简言之,反序列化漏洞是“恶意输入 + 自动执行的魔术方法 + 组件缺陷/校验缺失”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攻击者可通过构造序列化数据执行任意代码。
反序列化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