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存储通信协议
ata,全称为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高级技术附件。它是一种将存储设备(如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连接到计算机主板的并行通信协议标准。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IDE。
历史背景:
-
前ata时代:早期的硬盘需要一块独立、庞大的控制卡,安装在ISA插槽上,成本高且复杂
-
ide的诞生:1980年代中期,cpmpaq等公司希望简化设计、降低成本。它们与western digital合作,将硬盘控制器直接集成到驱动器本体上。这种“集成驱动器电子设备”就被称为IDE。
-
标准化:ansi在1994年将其标准为ata标准。此后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分为两个时代:
-
并行ata时代:(从ata-1到ata-7,核心特征是使用宽排线进行并行数据传输)
-
ata-1/2/3:基础功能确立,引入pio/dma模式,lba寻址,atapi支持。
-
ata-4/5/6:引入udma模式,80线电缆,48位lba寻址(图谱137GB限制)。
-
ata-7:终极版本,udma 133,同时定义了sata的雏形。
-
-
串行ata时代:(为了解决pata在物理层和电器层的根本性瓶颈,sata革命性地转向了串行通信)
-
sata1.0(2003):1.5Gb/s,引入NCQ,点对点连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