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216】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1999-2023
今天小编整理分享的是 【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1999-2023(2002、2005、2009、2014、2019未出版)】
概况
基本概况
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1999-2023(2002、2005、2009、2014、2019未出版)
《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类基本单位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国各类法人单位按地区、国民经济行业等进行各种分组汇总而成的综合资料;第二部分是全国各类企业法人单位按地区、国民经济行业、登记注册类型等进行各种分组汇总而成的综合资料。
我国有多少人创业?那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创业?
1、有数据显示中国每100人中有12.3个人在创业,以此估算全国创业人数约有6000万人。
2、《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一亿人在创业。
3、据markinblom基于全球创业监测(GEM)2022/2023报告的数据,中国约有6350万创业者,创业活动率(TEA)接近6%。
此外,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到1.8亿户,其中企业5826.8万户,个体工商户1.2亿户,这些经营主体中很多都涉及创业活动。同时,截至2025年2月24日,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
个人是否选择创业,是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分为六大核心类别,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创业决策走向。
个人特质与内在动机是创业的核心动力。内在动机上,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如掌控事业、实现理想、获取成就感,以及对更高收入或财富积累的渴望,都能推动人们选择创业。风险承受能力也至关重要,创业伴随不确定性,敢于承担风险、能接受试错成本的人更易迈出脚步,这既与个人性格相关,也受家庭经济基础影响。同时,创业过程中需应对各类突发问题,具备极强抗压能力、快速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人更能适应。此外,对某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对商业逻辑的认知储备,是创业的重要前提,认知越清晰,创业可能性越高。
外部环境与机遇是创业的促使我们能被孵化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是重要催化剂,政府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简化注册流程及提供孵化基地等政策,能降低创业门槛,吸引更多人尝试。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也关键,行业处于上升期或有未满足需求时,创业机遇增加,如移动互联网爆发期催生大量相关创业,而行业饱和或受政策限制则会抑制创业意愿。区域经济与产业氛围差异显著,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资源密集、产业配套完善、创业氛围浓厚,更易吸引创业者,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创业选择则相对较少。
资源储备是创业的必不可少一环。资金资源不可或缺,创业需初始资金,其来源如个人储蓄、家庭支持、贷款、投资等,直接影响创业可行性,缺乏资金支持会让很多人放弃。人才与团队资源也很重要,优质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缺乏可信任、有能力的合作伙伴或员工,创业计划难推进。人脉与社会资源能提供多方面支持,尤其在部分注重关系网络的行业,人脉资源重要性突出。
教育与经验背景是创业的认知铺垫。高等教育,特别是商科、工科、计算机等专业,能提供系统知识,高校创业教育也会培养创业意识,海外留学经历可能带来国际化商业视野。过往职场经验,尤其是在目标行业的经历,能帮助积累资源、理解市场规则、规避风险,缺乏行业经验的“小白”创业失败率通常更高。
家庭与社会支持是既是初期的后盾又是后期的阻碍。家庭支持度方面,创业初期收入不稳定、投入时间多,需要家庭在经济、精力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家庭反对或负担重则可能让个体放弃创业。社会评价与文化氛围也有影响,社会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包容失败,会降低个体心理门槛,反之则抑制创业意愿。
突发因素是是路上必经。经济环境变化,如经济下行期裁员增多,部分失业人员可能被动创业,疫情期间线上消费需求激增推动相关领域创业。个人生活变故,如健康原因或需返乡照顾家人,也可能促使个体选择时间更灵活或结合当地资源的创业。
个人选择创业是对上述因素的综合权衡,当内在动机强、外部机遇明确、资源充足、家庭支持且风险可控时,创业可能性显著提升,反之则可能放弃。
以上所有数据都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