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系列课程)项目规划阶段:项目范围管理-创建WBS
项目范围管理之创建WBS,是项目范围管理中的核心工具,是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过程。
一、 什么是WBS?
- 定义:WBS是一个层级化的树状结构,它将项目的总范围(即项目目标和主要可交付成果)逐层分解为更小、更具体的组成部分,直至分解到可以被分配、估算、管理和控制的工作包(Work Packages)。
- 核心原则:100%规则。WBS必须包含且仅包含创建项目可交付成果所必需的全部工作。下一层级的总和必须100%等于上一层级的范围。
- 目的:
- 明确范围:清晰地定义和组织项目的全部工作。
- 避免遗漏:通过结构化分解,减少遗漏关键任务的风险。
- 便于估算: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使成本、时间和资源估算更准确。
- 明确责任:为工作包分配负责人,明确职责。
- 支持进度和成本控制:为制定进度计划和预算提供基础。
- 促进沟通:为项目团队和干系人提供一个共同理解项目工作的框架。
二、 WBS的组成要素
- 项目目标/最终可交付成果 (Project Objective/Final Deliverable):WBS的顶层,代表项目的最终产出。
- 控制账户 (Control Accounts):在WBS中选定的管理点,通常对应项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或阶段。在此点,将范围、进度、成本和资源进行整合,并与执行工作的组织单元(如部门、团队)关联。
- 规划包 (Planning Packages):一种低于控制账户但高于工作包的WBS要素。它代表了已知要执行的工作,但详细的工作包尚未定义。
- 工作包 (Work Packages):WBS的最低层级。它是可以被独立估算、分配给团队或个人、安排进度和监控的最小工作单元。工作包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可以可靠地估算成本和持续时间。
- 可以分配给一个责任主体。
- 持续时间通常在80小时以内(经验法则,非绝对)。
- 其成果是明确的、可衡量的。
- 活动 (Activities):工作包需要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活动(Tasks),这些活动是制定进度计划的基础。注意:活动本身通常不包含在WBS中,WBS止步于工作包。
三、 如何创建WBS?
创建WBS是一个协作过程,通常由项目经理主导,项目团队和关键干系人共同参与。
步骤1:准备输入
- 项目范围说明书:包含项目目标、可交付成果、验收标准、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 项目章程:确认项目目标和高层级需求。
- 组织过程资产:过往项目的WBS模板、经验教训。
- 事业环境因素:行业标准、组织文化等。
步骤2:选择分解方法
- 按可交付成果分解:最常见和推荐的方法。以项目的主要产出物为导向进行分解。
- 例如:软件项目 -> 模块A、模块B、测试报告、用户手册。
- 按项目阶段/生命周期分解:按项目管理过程或产品开发阶段分解。
- 例如:项目 -> 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
- 按子项目分解:当项目包含多个独立的子项目时。
- 按地理区域或组织部门分解:适用于大型、分布式的项目。
最佳实践:通常按可交付成果分解是首选,因为它最能确保范围的完整性。
步骤3:进行分解(头脑风暴与结构化)
- 确定顶层:项目最终可交付成果。
- 第一层分解:将顶层分解为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如主要可交付成果或阶段)。
- 逐层分解:对每一项继续分解,直到达到工作包层级。
- 使用“动词+名词”或“名词+描述”的格式命名WBS要素,使其清晰明确。
- 动词+名词:
设计数据库
、开发用户界面
、测试系统
。 - 名词+描述:
数据库设计文档
、用户界面原型
、系统测试报告
。
- 应用100%规则:每分解一层,都要检查下一层的总和是否完全覆盖了上一层的范围,且没有超出。
- 识别工作包:当分解到可以可靠估算、分配和管理的单元时,停止分解。
步骤4:验证与确认
- 审查:与项目团队、主题专家(SME)和关键干系人一起审查WBS。
- 确认:确保WBS完整、准确、无歧义,并得到干系人的一致认可。
- 基线化:一旦确认,WBS(连同范围说明书)应形成范围基准 (Scope Baseline),作为未来项目执行和控制的依据。
四、 常见错误与最佳实践
常见错误:
- 分解不足:工作包过大,无法有效管理。
- 过度分解:分解到活动层级,增加了管理复杂性。
- 违反100%规则:遗漏工作或包含了范围外的工作。
- 以动作为导向而非成果导向:如“开会”、“写报告”(应是“项目启动会议纪要”、“需求规格说明书”)。
- 忽略验收标准:WBS要素的成果不明确。
最佳实践:
- 团队共创:让执行工作的团队成员参与创建,提高准确性和承诺度。
- 聚焦可交付成果:始终以“我们交付什么?”为核心。
- 使用WBS词典 (WBS Dictionary):为WBS中的每个要素(尤其是工作包)编写详细说明
- 保持灵活性:WBS在项目早期可能不完整,允许在后续阶段进行滚动式规划(Rolling Wave Planning)。
- 利用模板:借鉴类似项目的WBS模板,提高效率。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WBS分解后的计划表进行参考,这也是我制定的一些模版,被众多同事沿用的,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项目的情况进行增减:
项目阶段 | 子阶段 | 一级任务 | 具体工作内容 | 交付物 | 责任人 | 协同人 | 计划开始时间 | 计划结束时间 | 工期(天) | 状态 | 实际开始时间 | 实际结束时间 |
启动阶段 | 启动会 | 项目项目会 | 制定项目启动材料,召开项目启动会 | 《启动会会议纪要》 《启动会汇报PPT》 《签到表》 | XX | XX | 2025.10.11 | 2025.10.15 | 4 | 进行中 | 2025.10.11 | |
总结:
创建WBS是项目规划阶段的基石。一个清晰、完整、基于可交付成果的WBS,能够有效定义项目范围,为后续的进度、成本、资源和风险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记住,WBS不是一次性的文档,而是一个动态的、需要团队共同维护的管理工具。
下一步:在完成WBS后,我们将进入“定义活动”环节,将工作包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任务,为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做准备。
思考题:你正在负责一个“公司年会”项目,请尝试列出其WBS的前两层主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