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何谓并发
- 2. 为什么使用并发?
- 3. 什么时候不使用并发
- 4. C++多线程历史
- 5. 第一个并发程序
1. 何谓并发
- 最简单和最基本的并发,是指两个或更多独立的活动同时发生。计算机领域的并发指的是在单个系统里同时执行多个独立的任务,而非顺序的进行一些活动。
- 单核的任务切换有一定的时间开销,但由于切换得太快也称为并发。
- 多核能够真正的并行多个任务,我们称其为硬件并发。
- 即便是具有真正硬件并发的系统,也很容易拥有比硬件可并行最大任务数还要多的任务需要执行,所以任务切换在这些情况下仍然适用。
- 多进程和多线程是实现并发的两种基本途径
- 多进程并发:将应用程序分为多个独立的进程,它们在同一时刻运行
- 独立的进程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传递讯息(信号、套接字、文件、管道等等)
- 这种进程之间的通信通常不是设置复杂,就是速度慢,这是因为操作系统会在进程间提供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避免一个进程去修改另一个进程的数据
- 运行多个进程所需的固定开销:需要时间启动进程,操作系统需要内部资源来管理进程,等等。
- 可以使用远程连接(可能需要联网)的方式,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独立的进程。
- 多线程并发:在单个进程中运行多个线程。
- 每个线程相互独立运行,且线程可以在不同的指令序列中运行。
- 进程中的所有线程都共享地址空间,并且所有线程访问到大部分数据。
- 进程之间通常共享内存,但这种共享通常也是难以建立,且难以管理。因为,同一数据的内存地址在不同的进程中是不相同。
- 地址空间共享,以及缺少线程间数据的保护,使得操作系统的记录工作量减小,所以使用多线程相关的开销远远小于使用多进程。
- 如果数据要被多个线程访问,那么程序员必须确保每个线程所访问到的数据是一致的
- C++标准并未对进程间通信提供任何原生支持,所以使用多进程的方式实现,这会依赖与平台相关的API。
2. 为什么使用并发?
- 为了分离关注点
- 为了性能
- 将一个单个任务分成几部分,且各自并行运行,从而降低总运行时间,这就是任务并行
- 每个线程在不同的数据部分上执行相同的操作,这就是数据并行
3. 什么时候不使用并发
- 基本上,不使用并发的唯一原因就是,收益比不上成本。
- 因为操作系统需要分配内核相关资源和堆栈空间,所以在启动线程时存在固有的开销,然后才能把新线程加入调度器中,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 线程是有限的资源。如果让太多的线程同时运行,则会消耗很多操作系统资源,从而使得操作系统整体上运行得更加缓慢。
- 因为每个线程都需要一个独立的堆栈空间,所以运行太多的线程也会耗尽进程的可用内存或地址空间。
- 运行越多的线程,操作系统就需要做越多的上下文切换,每个上下文切换都需要耗费本可以花在有价值工作上的时间。
- 并发拥有大幅度提高应用性能的潜力,但它也可能使代码复杂化,使其更难理解,并更容易出错。
4. C++多线程历史
- 早期的标准如C++98,没办法在缺少编译器相关扩展的情况下编写多线程应用程序,只能使用平台相关的C语言API来处理多线程。
- C++11标准不仅有了一个全新的线程感知内存模型,C++标准库也扩展了:包含了用于管理线程、保护共享数据、线程间同步操作,以及低级原子操作的各种类。这些类封装了底层的平台相关API,并提供用来简化任务的高级多线程工具。
- C++线程库中提供一个native_handle()成员函数,允许通过使用平台相关API直接操作底层实现。
5. 第一个并发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void hello()
{
std::cout << "Hello Concurrent World\n";
}
int main()
{
std::thread t(hello);
t.jo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