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KPI入手,全面掌握LTE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
📊 从KPI入手,全面掌握LTE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
作者:Cheng哥哥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标签:#通信原理 #LTE #5G #KPI #网络优化 #路测 #VoLTE #华为 #中兴
🔔 众所周知,要想完全了解LTE网络的性能优化,首先就是要明白LTE网络里面海量的KPI代表的含义。至于这些KPI是怎么来的?它们来自业内头部厂商(如华为、中兴、爱立信)与国际标准组织(如3GPP)的约定俗成,是无数现网经验与协议规范共同沉淀的结果。
在移动通信领域,KPI(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是衡量网络健康状况的“体检报告”。无论是新站开通、网络割接,还是日常优化,工程师们都依赖这些指标来判断:
👉 网络是否稳定?
👉 用户能不能顺利上网?
👉 高清语音是否清晰不掉话?
本文将带你系统梳理 LTE网络测试中的核心KPI分类与含义,并结合实际测试场景,告诉你每一个数字背后隐藏的网络真相。
一、为什么KPI如此重要?
KPI不仅是网管系统中跳动的数字,更是:
- ✅ 网络性能的“晴雨表”
- ✅ 故障定位的“指南针”
- ✅ 优化决策的“数据支撑”
在一次典型的LTE路测(DT)或CQT(拨打测试)中,我们不会只看“有没有信号”或“能不能打电话”,而是通过专业工具采集上百项KPI,综合分析网络表现。
这些KPI主要来源于:
- 📱 终端侧(UE):通过测试手机实时上报
- 📡 基站侧(eNodeB):华为/U2000、中兴/CNO等网管系统统计
- 🖥 核心网侧(MME/SGW/PGW):通过Diameter、GTP等信令追踪
二、LTE测试中的五大类核心KPI
我们将LTE测试KPI分为五大类,覆盖“接入、保持、移动、业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 第一类:覆盖类 KPI(Coverage KPIs)
目标:信号能不能收到?
这是网络可用性的基础。如果连基本覆盖都没有,其他一切功能都是空谈。
指标 | 含义 | 正常范围 | 说明 |
---|---|---|---|
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 衡量LTE信号强度 | > -105 dBm(良好) < -110 dBm(边缘) | 类似“信号格数”的科学版本 |
SINR 信干噪比 | 信号质量,越高越好 | > 15 dB(优秀) 5~10 dB(可接受) | 高RSRP但低SINR?可能是干扰 |
RSRQ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 RSRP与总干扰的比值 | > -10 dB(良好) < -12 dB(较差) | 综合反映信道质量 |
覆盖率 | 满足RSRP≥-105dBm且SINR≥3dB的采样点比例 | 城区 ≥ 95% 郊区 ≥ 90% | 路测核心考核指标 |
💡 典型问题:某路段RSRP=-90dBm但SINR=2dB → 存在强干扰或重叠覆盖,需排查邻区或天馈。
🔌 第二类:接入类 KPI(Accessibility KPIs)
目标:用户能不能成功接入网络?
这是用户体验的第一步。即使信号强,接不上也是“假覆盖”。
指标 | 含义 | 计算公式 | 目标值 |
---|---|---|---|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 手机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的成功率 | 成功次数 / 请求次数 × 100% | ≥ 99% |
E-RAB建立成功率 | 用户面承载建立成功率,决定数据是否能传 | 成功数 / 请求总数 × 100% | ≥ 98% |
无线接通率 | 综合接入能力 | RRC成功率 × E-RAB成功率 × 100% | ≥ 97% |
Attach成功率 | 终端首次附着到LTE网络的成功率 | 成功Attach数 / 尝试总数 | ≥ 98% |
💡 常见原因:
- RRC失败:前向干扰大、PRACH配置不当
- E-RAB失败:核心网响应超时、资源拥塞
🚫 第三类:保持类 KPI(Retainability KPIs)
目标:连接会不会掉?
用户最反感的就是“正在通话中掉线”或“视频加载到一半断开”。
指标 | 含义 | 计算公式 | 目标值 |
---|---|---|---|
E-RAB掉线率 | 已建立的承载异常释放比例 | 异常释放次数 / 成功建立总数 × 100% | ≤ 1% |
RRC异常释放率 | RRC连接非正常释放比例 | 异常释放次数 / (建立+重建)总数 | ≤ 1% |
💡 注意:掉线≠切换失败。掉线是“无预警中断”,通常由覆盖空洞、设备故障或核心网异常引起。
🚗 第四类:移动性管理类 KPI(Mobility KPIs)
目标:移动中能不能无缝切换?
高速移动场景(如地铁、高速)的核心挑战。
指标 | 含义 | 目标值 | 说明 |
---|---|---|---|
切换成功率 | eNB间或小区间切换成功比例 | ≥ 98% | 包括X2和S1切换 |
切换失败率 | 切换过程失败的比例 | ≤ 2% | 常见于邻区漏配 |
切换延迟 | 切换过程耗时 | < 200ms | 影响VoLTE连续性 |
💡 典型问题:
- 切换失败 → 邻区未配置、X2链路中断
- 频繁切换(Ping-Pong)→ 覆盖重叠严重,需调整下倾角或功率
📈 第五类:业务质量类 KPI(Service Quality KPIs)
目标:上网快不快?通话清不清楚?
这是用户感知最直接的部分。
1. 数据业务 KPI
指标 | 含义 | 测试方式 |
---|---|---|
下行/上行速率 | 实际测速结果(Mbps) | FTP下载、Speedtest |
平均吞吐率 | 有效传输速率的平均值 | 路测软件统计 |
峰值速率 | 理论最大速率(如Cat4: 150Mbps DL) | 靠近基站测试 |
💡 影响因素:MCS调制阶数、RB资源数、终端能力、干扰水平
2. VoLTE语音 KPI(若开启IMS)
指标 | 含义 | 目标值 |
---|---|---|
VoLTE呼叫建立时延 | 从拨号到回铃的时间 | < 2秒 |
MOS值 | 语音质量评分(1~5) | ≥ 3.5(良好) |
VoLTE掉话率 | VoLTE通话异常中断比例 | ≤ 0.5% |
SRVCC切换成功率 | 从LTE回落到2G/3G语音的成功率 | ≥ 95% |
💡 测试工具:Viavi TEMS Voice、华为VQF、GL Communications等。
🧩 六、其他必须关注的测试参数
除了KPI,以下参数也直接影响测试结果:
参数 | 说明 |
---|---|
PCI(Physical Cell ID) | 物理小区ID,避免PCI冲突或混淆 |
TA(Timing Advance) | 反映用户距离基站远近 |
事件测量报告 | 如A3事件是否正常触发,决定切换时机 |
重选参数 | Idle态小区重选是否合理 |
终端兼容性 | 不同品牌手机(华为、苹果、小米)表现是否一致 |
📌 总结:LTE测试KPI全景图谱
类别 | 核心KPI清单 |
---|---|
覆盖 | RSRP, SINR, RSRQ, 覆盖率 |
接入 | RRC成功率, E-RAB成功率, 无线接通率 |
保持 | 掉线率, RRC异常释放率 |
移动性 | 切换成功率, 切换延迟 |
业务质量 | 下行/上行速率, MOS, VoLTE时延, SRVCC成功率 |
✅ 实战建议:如何高效开展LTE测试?
-
测试前准备
- 确认测试终端支持频段(FDD/TDD)
- 开启飞行模式重启,清除缓存
- 检查SIM卡是否开通VoLTE权限
-
测试中监控
- 实时观察RSRP/SINR趋势
- 记录掉线、切换失败的具体位置
- 多次测试取平均值,排除偶然因素
-
测试后分析
- 使用 MapInfo 或 Google Earth 打点分析
- 结合网管KPI(如eNodeB统计)交叉验证
- 输出问题清单,提出优化建议(如下倾角调整、邻区添加)
🔚 结语:KPI是网络优化的“语言”
每一条KPI背后,都是一个网络故事。
- RSRP低?可能是天线被遮挡。
- 切换失败?或许是邻区漏配。
- MOS值差?也许是编码协商异常。
掌握这些KPI的含义与来源,你就掌握了与网络“对话”的能力。无论你使用的是 华为、中兴还是其他厂商设备,这些核心指标的逻辑是相通的。
🌐 KPI不是终点,而是优化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