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核心概念
AI大模型核心概念
——理解现代AI技术的底层逻辑,从概念入手,大道至简——无需长篇大论,一表胜千言。
一、关键概念速览表
# | 概念 | 核心定义 | 作用与意义 | 通俗类比 |
---|---|---|---|---|
1 | 模型参数(Parameters) | 模型的“脑容量” | 决定能力上限;参数越多越聪明,但对硬件要求越高 | “性能看参数,能不能跑看显卡” |
2 | 上下文长度(Context Length) | AI一次能记住多少内容 | 影响长文本理解、对话连贯性 | “记忆短就断片,长了才靠谱” |
3 |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 | 回答前的推理草稿过程 | 提升逻辑性与可解释性 | “让AI边想边说,不瞎猜” |
4 | 输出长度(Output Tokens) | 单次最大生成内容量 | 越长越耗资源,通常需分段生成 | “一口气能说多长?” |
5 | 量化(Quantization) | 用低精度数压缩模型 | 节省显存、提速,轻微损失精度 | “精度 vs 性能的跷跷板” |
6 | 模型蒸馏(Distillation) | 大模型“传功”给小模型 | 小模型更轻快,仍保留核心能力 | “师傅教徒弟,小而精” |
7 | Token(词元) | 语言处理的最小单位 | 输入/输出均按Token计费 | “AI世界的‘字节’,也是你的账单单位” |
8 | MoE架构(Mixture of Experts) | 多专家子网络按需激活 | 高效利用参数,节省算力 | “专家团队,谁擅长谁上” |
9 | RAG(检索增强生成) | “先查资料,再生成答案” | 解决知识滞后与幻觉问题 | “不靠记忆,靠检索+推理” |
10 | 强化学习(RL) | 通过奖惩机制自我优化 | 提升泛化、策略与推理能力 | “摔多了,自然会走” |
11 | 智能体(Agent) | 能感知、决策、执行的AI | 从“说”到“做”,真正解决问题 | “AI开始动手干活了” |
12 |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 | AI拥有“身体”并与物理世界互动 | 通过感知与行动理解现实 | “智能不在脑,而在全身” |
二、AI发展阶段对比
类型 | 定位 | 能力特点 | 典型代表 |
---|---|---|---|
AIGC | 内容创作者 | 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 ChatGPT、Midjourney、Suno |
Agent | 任务执行者 | 感知环境、规划行动、调用工具 | 自动驾驶系统、AI助理、自动化机器人 |
AGI | 通用智能体 | 具备人类级理解、推理与创造力 | 尚未实现,是终极目标 |
AIGC 已落地,Agent 正爆发,AGI 在路上。
三、AI的演进路径
从“生成”到“执行”,再到“交互”
从“工具”到“伙伴”,终成“同事”
- 过去:AI是问答机器(如早期ChatGPT)
- 现在:AI是能办事的智能体(订票、写代码、分析数据)
- 未来:AI是具身的实干者(看、摸、走、操作物理世界)
AI正从“大脑”走向“身体”,从“思考”走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