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二章 物理层 思维导图
一、物理层基本概念
- 核心作用
- 屏蔽不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差异
- 在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非关注具体媒体,仅关注“比特流传输”过程)
- 四大接口特性(定义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交互规则)
- 机械特性:接线器形状、尺寸、引线数/排列、固定装置(如RJ-45插头规格)
- 电气特性:接口电缆线的电压范围(如TTL电平:00.8V为0,25V为1)
- 功能特性:某电平/信号的含义(如“高电平表示数据1”)
- 过程特性:不同功能事件的出现顺序(如“先建立物理连接,再传输比特流”)
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 三部分:源系统(源点→发送器,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传输系统(如公用电话网)、目的系统(接收器→终点,如调制解调器→计算机)
- 信号转换:数字比特流↔模拟信号(调制/解调过程)
- 基本术语
-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如文本、图片)
- 信号:数据的电气/电磁表现(模拟信号:取值连续;数字信号:取值离散)
- 码元:数字信号中代表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如1个二进制码元对应1bit)
- 信道分类
- 按通信方向:单工(收音机)、半双工(对讲机)、全双工(电话)
- 按信号类型:基带信道(传基带信号,如以太网)、带通信道(传带通信号,如无线通信)
- 编码与调制
- 基带调制(编码):仅变换波形,仍为基带信号(不归零制、曼彻斯特编码等)
- 带通调制:用载波搬移频率(调幅AM、调频FM、调相PM、正交振幅调制QAM)
- 信道极限容量(计算大题重点)
- 奈氏准则(无噪声理想信道)
- 核心:避免码间串扰,码元传输速率有上限
- 公式:码元速率上限 ( R_B = 2W )(单位:波特Baud;( W ) 为信道带宽,单位:Hz)
- 推导:若为 ( M ) 进制码元(每个码元含 ( \log_2 M ) bit),则数据速率 ( R_b = R_B \times \log_2 M = 2W \log_2 M )(单位:bit/s)
- 例题场景:给定信道带宽、码元进制,求最大数据速率(如“3kHz带宽的信道,用8进制码元,求最大数据速率”)
- 香农公式(有高斯白噪声信道)
- 核心:带宽和信噪比共同决定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 公式:极限速率 ( C = W \log_2(1 + S/N) )(单位:bit/s;( W ) 为带宽Hz,( S/N ) 为信噪比,无单位)
- 关键换算:信噪比(dB)( = 10 \log_{10}(S/N) )(需先由dB值求 ( S/N ),再代入公式)
- 例题场景:给定带宽、信噪比dB值,求最大传输速率(如“6MHz带宽,信噪比30dB,求极限速率”)
三、传输媒体
- 导引型传输媒体(电磁波沿固体传播)
- 双绞线:UTP/STP,EIA/TIA-568分类(5类/超5类/6类常用),用于局域网(10BASE-T)
- 同轴电缆:50Ω(LAN/数字)、75Ω(有线电视/模拟),抗干扰强
- 光纤:多模光纤(短距低速)、单模光纤(长距高速),抗干扰、容量大(用可见光传输)
-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
- 无线电波: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WiFi的ISM频段)
- 微波:地面微波接力(基站)、卫星通信(长距广域)
- 红外线:短距通信(红外遥控器)
四、信道复用技术(码分复用计算大题重点)
- 复用核心: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信道,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 常见复用技术
- 频分复用(FDM):按频率划分频段,用户独占频带
- 时分复用(TDM):按时间划分TDM帧,用户占固定时隙(可能浪费资源)
- 统计时分复用(STDM):按需动态分配时隙,提高利用率
- 波分复用(WDM):光的频分复用,一根光纤传多光载波
- 码分复用(CDM/CDMA)(计算大题重点)
- 核心:用户用唯一码片序列,信号叠加后可通过“内积”解调
- 码片序列规则:
- 发送1:传原码片;发送0:传码片反码(0→-1,1→+1,便于计算)
- 不同用户码片正交(内积=0,无干扰);自身码片内积=1,反码内积=-1
- 计算步骤:
- 转换码片(0→-1,1→+1)
- 计算混合信号(多用户码片叠加)
- 内积运算(混合信号×目标用户码片,求和÷码片长度)
- 结果=+1→用户发1;结果=-1→用户发0;结果=0→无该用户信号
- 例题场景:2个用户分别发1和0,给定码片序列,求接收方解调结果
五、数字传输系统
- 早期PCM标准:北美T1(1.544Mbit/s,24路)、欧洲E1(2.048Mbit/s,30路),我国用E1
- 同步传输标准(SONET/SDH)
- SONET:基本速率OC-1(51.84Mbit/s)
- SDH:基本速率STM-1(155.52Mbit/s,对应OC-3),实现全球数字传输体制统一
六、宽带接入技术
- ADSL:改造电话线,非对称(下行快于上行),用DMT技术分子信道(第二代ADSL2+下行达25Mbit/s)
- HFC网:基于有线电视网,主干光纤+接入同轴,用电缆调制解调器(下行3~30Mbit/s)
- FTTx:光纤接入(FTTH/FTTB/FTTC),常用无源光网络(PON),需PPPoE拨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