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GLang的推理服务业务实战部署方案(直接可用)
序言
模型推理服务部署,是大模型业务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推理服务的速度快慢、长期服务稳定性的好坏、峰值并发应对能力、分布式部署便捷程度和资源拓展灵活性,都是实际业务中关心的重点。
目前模型推理服务,已从刀耕火种的自研脚本时代,发展到依托vllm或SGLang等开源框架实现的第二阶段。vllm或SGLang等开源框架,对模型推理的速度提升、服务稳定性、峰值并发应对能力和分布式部署等能力均有较好实现,实际业务中(若不追求极致)基本可以直接使用其部署推理服务。
因此,本文将首先对比目前各主流推理框架,并给出选择依据。然后依托SGLang,给出一种业务实战场景下的服务部署方案。
主流推理框架对比(vllm V.S. SGLang)
1、vLLM:极致推理性能的“速度狂魔”
vLLM 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团队开发,核心目标是提升大模型推理的吞吐量,尤其适合高并发、批处理的场景。其招牌技术 PagedAttention,灵感来自操作系统的内存分页管理,通过动态管理 KV Cache 内存碎片,显著提高 GPU 利用率。实测中,vLLM 可将 70B 大模型的吞吐量提升 24 倍,且原生支持 HuggingFace 模型,几乎无需修改代码即可部署。
2、 SGLang:面向交互的“编程增强器”
SGLang 由清华和 UC 伯克利联合推出,主打复杂提示词(prompt)的灵活编排。它通过 RadixAttention 缓存技术、异步并行执行等设计,优化多轮对话、树状采样、外部函数调用等场景的编程体验。开发者可以用 Python 原生语法实现动态控制流(如循环、分支),特别适合智能体(Agent)、游戏 NPC 等需要状态管理的应用。
总结
总体而言,vLLM 在模型支持和应用生态方面具有优势,而 SGLang 在推理性能优化表现相对出色。但目前vLLM和SGLang的代码库已开始互相借鉴(如vLLM计划引入RadixAttention),实际性能上二者并无显著差异,唯有使用体验和工程师开发经验偏好上会有所区别。因此实际业务中,任选
一种即可。
SGLang Router:基于缓存感知负载均衡的数据并行路由实现方案
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如何合理利用多GPU资源实现高效推理服务,和基于业务规模实现灵活、且即时生效的在线减扩容,是生产级推理服务的关键。
SGLang Router是一个SGLang服务的数据并行(用户请求分发)路由器,可以充当生产级推理服务的总入口。SGLang Router启动一个OpenAI API格式的接口(API)服务,统一收集所有推理服务请求,并使用缓存感知负载均衡算法将收到的请求分发到不同的SGLang服务,使运行每个SGLang服务的硬件资源的工作负载相对均衡。在SGLang Router服务运行过程中,可以动态增/减SGLang服务数量,实现实时在线减扩容。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 环境准备
# 安装服务
pip install sglang-router
使用上述命令安装sglang-router后,执行以下命令验证是否安装成功。执行命令后,若显示帮助文档,则说明验证成功。
# 验证服务安装成功
python -m sglang_router.launch_server --help
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