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源抗体制备的 “动物工厂”:转基因与嵌合小鼠技术如何突破免疫原性瓶颈?
在全人源抗体研发领域,体外抗体库技术(噬菌体、酵母展示)虽能快速筛选抗体序列,但往往缺乏体内免疫系统的 “亲和力成熟” 过程,导致抗体活性与稳定性不足。而转基因小鼠与嵌合小鼠技术,通过在动物体内重建人类抗体生成机制,完美解决这一痛点 —— 前者让小鼠直接分泌全人源抗体,后者通过人源化免疫系统实现精准免疫应答,二者共同构成全人源抗体制备的 “体内黄金平台”。截至 2025 年,FDA 批准的 39 款全人源抗体药物中,超 60% 源自这两类技术,其中阿达木单抗、 Dupilumab 等 “重磅炸弹” 级药物的成功,更是印证了其核心价值。
一、转基因小鼠技术:让小鼠成为 “全人源抗体生产器”
转基因小鼠技术的核心是 “基因替换”—— 通过基因编辑将小鼠自身的免疫球蛋白(Ig)基因替换为人类抗体基因片段(含可变区 VH/VL 与恒定区 C 区),使小鼠 B 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完全遵循人类抗体生成机制,分泌高亲和力、低免疫原性的全人源抗体。
1. 技术原理:从 “基因整合” 到 “免疫应答”
整个过程分为三步:
- 基因编辑构建:通过显微注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CRISPR/Cas9 等技术,将人类 Ig 基因片段(如重链 1020kb、轻链 800kb)整合到小鼠基因组,同时敲除小鼠自身 Ig 基因,避免鼠源抗体干扰;
- 免疫激活:用目标抗原(如肿瘤抗原 PD-L1、细胞因子 TNF-α)免疫小鼠,小鼠免疫系统会激活携带人类 Ig 基因的 B 细胞,通过体细胞超突变(SHM)和亲和力成熟,筛选出高特异性 B 细胞;
- 抗体获取:将免疫后的 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或通过单细胞测序获取抗体基因,最终制备全人源抗体。
2. 主流平台与技术优势
目前工业界形成三大成熟平台,各有适配场景:
- XenoMouse:携带超大人类 Ig 基因片段(重链 1020kb + 轻链 800kb),可高效生成全人 IgG2 和 IgM 抗体,亲和力达 0.1-5nmol/L,适合肿瘤、自身免疫病等重大疾病靶点;
- VelocImmune™:采用 “反向嵌合” 设计,先让小鼠产生 “人可变区 + 鼠恒定区” 嵌合抗体,再通过基因工程替换为人类恒定区,这种设计能增强小鼠免疫应答强度,缩短抗体筛选周期;
- HuMAb-Mouse:整合约 450kb 人类 Ig 基因,虽片段较小,但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合早期靶点验证与快速筛选。
其核心优势在于 **“体内成熟”**:相比体外抗体库,转基因小鼠生成的抗体经过天然免疫系统筛选,亲和力更高(纳摩尔级)、稳定性更强,且无需额外人源化改造,研发周期从 “体外筛选 + 改造” 的 6 个月缩短至 1-2 个月。
二、嵌合小鼠技术:人源化免疫系统的 “研究与筛选工具”
嵌合小鼠技术与转基因小鼠不同 —— 它不直接替换小鼠 Ig 基因,而是通过 “细胞移植” 或 “部分基因编辑”,在小鼠体内构建 “人 - 鼠嵌合免疫系统”,既能保留小鼠免疫应答的高效性,又能生成人源化抗体,尤其适合感染性疾病、免疫耐受相关靶点的研究。
1. 技术原理:从 “免疫重建” 到 “抗体生成”
主要分为两类构建方式:
- 基因编辑型嵌合小鼠:仅替换小鼠抗体可变区(VH/VL)为人类序列,保留小鼠恒定区(C 区)。例如 Trianni Mouse 通过这种设计,让小鼠产生 “人可变区 + 鼠恒定区” 嵌合抗体,既利用小鼠恒定区增强免疫信号,又确保抗体结合位点的人源化,降低免疫原性;
- 细胞移植型嵌合小鼠:向免疫缺陷小鼠(如 NSG、SCID 小鼠)移植人类造血干细胞(HSCs)或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重建人类免疫微环境。移植后 4 周,小鼠血清中可检测到人免疫球蛋白,10 周左右 IgG 含量接近正常人水平,此时用抗原免疫即可诱导人源抗体生成。
2. 应用场景与技术局限
嵌合小鼠的核心价值在于 **“免疫机制研究 + 特殊靶点筛选”**:
- 在感染性疾病领域,可用于生成抗 HIV、SARS-CoV-2 等病毒的中和抗体,利用人源化免疫系统模拟人类感染后的抗体应答;
- 在自身免疫病研究中,可通过人源化 HSC 移植,构建人类自身免疫模型,筛选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全人源抗体(如抗 CTLA-4 抗体)。
但该技术存在明显局限:细胞移植型嵌合小鼠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且人源 B 细胞活性弱,抗体分泌滴度低;基因编辑型嵌合小鼠虽稳定性更高,但仍依赖小鼠恒定区,需后续基因改造才能获得完全全人源抗体,目前更多作为 “前期研究工具”,而非主流生产平台。
三、两大技术对比与未来趋势
转基因小鼠与嵌合小鼠技术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补:
- 转基因小鼠:适合大规模、高亲和力全人源抗体的产业化生产,优势是 “完全人源化 + 体内成熟”,缺点是针对高度保守人类抗原(如自身蛋白)可能存在免疫耐受;
- 嵌合小鼠:适合感染性疾病、免疫机制研究,优势是 “模拟人类免疫应答”,缺点是抗体产量低、全人源化程度有限。
未来,两大技术将向 “精准化 + 融合化” 发展:一方面,通过 CRISPR-Cas9 单碱基编辑、AI 辅助抗原设计,解决转基因小鼠的免疫耐受问题;另一方面,将嵌合小鼠的 “人源化免疫系统” 与转基因小鼠的 “全人源抗体生成” 结合,构建更贴近人类生理状态的 “超级小鼠模型”,进一步提升抗体的临床转化效率。
泰克生物提供全人源抗体制备体内平台技术支持,助力低免疫原性抗体药物高效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