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2.LaTeX数学公式
文章目录
- 一、LaTeX代码
- 1.希腊字母
- 2.数学符号
- 3.箭头符号
- 4.文本格式
- 5.公式符号
- 6.三角函数
- 7.省略号
- 8.其他
- 二、公式
- 1.公式块
- 2.行内公式
- 3.公式序号
- 4.矩阵
- 1)简单矩阵
- 2)带括号矩阵
- (1)方法一
- 大括号
- 中括号
- 小括号
- (2)方法二
- 大括号
- 中括号
- 3)含希腊字母与省略号
- 5.行列式
- 三、表格
- 1.简易表格
- 2.真值表
- 3.多行等式对齐
- 4.方程组、条件表达式
- 1)方程组
- 2)条件表达式
- 5.间隔 (大小空格、紧贴)
- 四、Python生成LaTeX表达式
- 1.安装latexify-py模块
- 2.编写代码
- 3.在输出区得到需要的LaTeX数学表达式
- 普通文本中的换行
- 数学模式中的换行
- 表格中的换行
- 强制换行和换页
- 普通文本中的左对齐
- 数学模式中的左对齐
- 表格中的左对齐
- 容器中的左对齐
- 五、字符表示与数学符号规范
- 1. 字母的Markdown表示方法
- 2. 变量名约定
- 3. 等号与数值关系符号
- 4. 平方根与复数
- 4.1 平方根运算
- 4.2 复数
- 5. 点与叉的符号用法
- 6. 求和与求积符号
- 6.1 西格玛(求和)
- 6.2 大写Pi(求积)
- 7. 管道(竖线)符号用法
- 8. 特殊符号与集合相关
- 8.1 单位向量(帽子符号)
- 8.2 属于符号
- 8.3 常见数字集合
- 9. 函数与逻辑符号
- 9.1 撇号(prime)
- 9.2 取整函数
- 9.3 逻辑符号
- 10. 区间表示
一、LaTeX代码
1.希腊字母
数学表达式 | LaTeX代码 | 读音 | 常用表示的内容 |
---|---|---|---|
α\alphaα | \alpha | 阿尔法 | 角度,系数,变量 |
β\betaβ | \beta | 贝塔 | 角度,系数,变量 |
γ\gammaγ | \gamma | 伽玛 | 角度,系数,变量,伽马射线 |
δ\deltaδ | \delta | 德尔塔 | 变化量,微分 |
ϵ\epsilonϵ | \epsilon | 爱普西隆 | 很小的量,误差 |
ε\varepsilonε | \varepsilon | 瓦雷普西隆 | 很小的量,误差 |
η\etaη | \eta | 艾塔 | 效率,粘度 |
θ\thetaθ | \theta | 西塔 | 角度,变量 |
κ\kappaκ | \kappa | 卡帕 | 曲率,系数 |
ι\iotaι | \iota | 约塔 | 极小值,虚数单位 |
ζ\zetaζ | \zeta | 泽塔 | 黎曼函数,阻尼系数 |
λ\lambdaλ | \lambda | 拉姆达 | 波长,特征值 |
μ\muμ | \mu | 缪 | 微米,摩尔质量,磁导率 |
ϕ\phiϕ | \phi | 菲 | 黄金分割率,角度 |
π\piπ | \pi | 派 | 圆周率 |
ρ\rhoρ | \rho | 若 | 密度,电阻率 |
ξ\xiξ | \xi | 克西 | 随机变量,角速度 |
ν\nuν | \nu | 纽 | 泊松比,频率 |
υ\upsilonυ | \upsilon | 宇普西隆 | 高能物理中的粒子 |
φ\varphiφ | \varphi | 瓦菲 | 角度,变量 |
χ\chiχ | \chi | 凯 | 特征函数,阻尼系数 |
ψ\psiψ | \psi | 普赛 | 波函数,角速度 |
ω\omegaω | \omega | 欧米伽 | 角速度,频率,电阻 |
2.数学符号
符号 | LaTeX代码 | 解释 |
---|---|---|
x2x^2x2 | x^2 | 上标 |
aia_iai | a_i | 下标 |
+++ | + | 加号 |
−-− | - | 减号 |
>>> | > | 大于号 |
<<< | < | 小于号 |
÷ | ÷ | 除号 |
=== | = | 等号 |
≠\neq= | \neq | 不等号 |
×\times× | \times | 乘号 |
±\pm± | \pm | 加减 |
≥\geq≥ | \geq | 大于等于 |
≤\leq≤ | \leq | 小于等于 |
∈\in∈ | \in | 属于 |
⊂\subset⊂ | \subset | 包含 |
∉\notin∈/ | \notin | 不包含 |
∪\cup∪ | \cup | 并集 |
∩\cap∩ | \cap | 交集 |
∞\infty∞ | \infty | 无穷大 |
∂\partial∂ | \partial | 部分导数 |
∇\nabla∇ | \nabla | Nabla |
∫\int∫ | \int | 积分 |
∬\iint∬ | \iint | 双重积分 |
∃\exists∃ | \exists | 存在 |
∀\forall∀ | \forall | |
log(x)\log(x)log(x) | \log(x) |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逻辑运算符及其在 LaTeX 中的表示方法:
运算符 | LaTeX 表示 | 名称 |
---|---|---|
¬\neg¬ | \neg | 否定 |
∧\wedge∧ | \wedge | 逻辑与(楔形) |
∨\vee∨ | \vee | 逻辑或(倒楔形) |
→\rightarrow→ | \rightarrow | 蕴含 |
↔\leftrightarrow↔ | \leftrightarrow | 双蕴含 |
∀\forall∀ | \forall | 全称量化 |
∃\exists∃ | \exists | 存在量化 |
⊥\bot⊥ | \bot | 假命题 |
⊤\top⊤ | \top | 真命题 |
3.箭头符号
符号 | LaTeX代码 | 解释 |
---|---|---|
→\rightarrow→ | \rightarrow | 右箭头 |
←\leftarrow← | \leftarrow | 左箭头 |
↑\uparrow↑ | \uparrow | 上箭头 |
↓\downarrow↓ | \downarrow | 下箭头 |
⇒\Rightarrow⇒ | \Rightarrow | 右双箭头 |
⇐\Leftarrow⇐ | \Leftarrow | 左双箭头 |
4.文本格式
格式 | LaTeX代码 | 演示 | 解释 |
---|---|---|---|
粗体 | \mathbf{A} | A\mathbf{A}A | 使文字变粗 |
斜体 | \mathit{A} | A\mathit{A}A | 使文字变斜 |
下划线 | \underline{A} | A‾\underline{A}A | 给文字加下划线 |
花体 | \mathcal{A} | A\mathcal{A}A | 花体字母通常用于表示集合、空间、函数等 |
镂空字体 | \mathbb{A} | A\mathbb{A}A | 用于表示数学中的一些特殊集合,比如实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等。 |
5.公式符号
数学表达式 | LaTeX代码 | 解释 |
---|---|---|
a+ba + ba+b | a + b | 加法 |
a−ba - ba−b | a - b | 减法 |
a×ba \times ba×b | a \times b | 乘法 |
a÷ba \div ba÷b | a \div b | 除法 |
ab\frac{a}{b}ba | \frac{a}{b} | 分数 |
a\sqrt{a}a | \sqrt{a} | 平方根 |
an\sqrt[n]{a}na | \sqrt[n]{a} | n 次方根 |
6.三角函数
数学表达式 | LaTeX代码 | 解释 |
---|---|---|
sinx\sin{x}sinx | \sin{x} | 正弦函数 |
cosx\cos{x}cosx | \cos{x} | 余弦函数 |
tanx\tan{x}tanx | \tan{x} | 正切函数 |
7.省略号
数学表达式 | LaTeX代码 | 解释 |
---|---|---|
…\ldots… | \ldots | 水平省略号 |
⋮\vdots⋮ | \vdots | 垂直省略号 |
⋯\cdots⋯ | \cdots | 中间的省略号 |
⋱\ddots⋱ | \ddots | 斜对角的省略号 |
8.其他
数学表达式 | LaTeX代码 | 解释 |
---|---|---|
v⃗\vec{v}v | \vec{v} | 矢量 |
∑i=1n\sum_{i=1}^ni=1∑n | \sum_{i=1}^n | 累加 |
∏i=1n\prod_{i=1}^ni=1∏n | \prod_{i=1}^n | 累乘 |
limx→0\lim_{x\to 0}x→0lim | \lim_{x\to 0} | 极限 |
二、公式
1.公式块
- 创建独立的一块公式区域。
$$
h_\theta(x)=\theta_0+\theta_1x
$$
hθ(x)=θ0+θ1xh_\theta(x)=\theta_0+\theta_1x hθ(x)=θ0+θ1x
- 上部分为公式输入区
- 下部分为效果展示区
编辑别处时展示效果图。
方法一:左上角点击“段落”,再点击“公式块”
方法二:在文中输入$$,再按下回车
2.行内公式
- 将公式嵌入文字内。
$自变量\theta增大,函数值\theta_2随之增大。$
自变量θ增大,函数值θ2随之增大。自变量\theta增大,函数值\theta_2随之增大。自变量θ增大,函数值θ2随之增大。
方法一: 在$$的中间加入需要的公式
方法二:先按 $ ,再按 “esc”(键盘左上角)
3.公式序号
见“矩阵”小节,代码最后的一行即表示右端序号
$$
\tag{1}
$$
(1)\tag{1} (1)
4.矩阵
1)简单矩阵
使用\begin{matrix}…\end{matrix}
生成, 每一行以\\
结尾表示换行,元素间以&
间隔,式子的表示序号\tag{1}
(右边的序号)。
$$
\begin{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end{matrix} \tag{1}
$$
123456789(1)\begin{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end{matrix} \tag{1} 147258369(1)
2)带括号矩阵
(1)方法一
在\begin{}
之前和\end{}
之后添加左右括号的代码。
大括号
$$\left\{\begin{matrix}1 & 2 & 3 \\4 & 5 & 6 \\7 & 8 & 9\end{matrix}\right\} \tag{2}
$$
{123456789}(2)\left\{ \begin{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end{matrix} \right\} \tag{2} ⎩⎨⎧147258369⎭⎬⎫(2)
中括号
$$\left[\begin{matrix}1 & 2 & 3 \\4 & 5 & 6 \\7 & 8 & 9\end{matrix}\right] \tag{3}
$$
[123456789](3)\left[ \begin{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end{matrix} \right] \tag{3} 147258369(3)
小括号
$$\left(\begin{matrix}1 & 2 & 3 \\4 & 5 & 6 \\7 & 8 & 9\end{matrix}\right) \tag{4}
$$
(123456789)(4)\left( \begin{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end{matrix} \right) \tag{4} 147258369(4)
(2)方法二
改变\begin{matrix}
和\end{matrix}
中{matrix}
大括号
$$\begin{Bmatrix}1 & 2 & 3 \\4 & 5 & 6 \\7 & 8 & 9\end{Bmatrix} \tag{6}
$$
{123456789}(6)\begin{B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end{Bmatrix} \tag{6} ⎩⎨⎧147258369⎭⎬⎫(6)
中括号
$$\begin{bmatrix}1 & 2 & 3 \\4 & 5 & 6 \\7 & 8 & 9\end{bmatrix} \tag{6}
$$
[123456789](6)\begin{b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end{bmatrix} \tag{6} 147258369(6)
3)含希腊字母与省略号
行省略号\cdots
,列省略号\vdots
,斜向省略号(左上至右下)\ddots
。
$$\left\{\begin{matrix}1 & 2 & \cdots & 5 \\6 & 7 & \cdots & 10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alpha & \alpha+1 & \cdots & \alpha+4 \end{matrix}\right\}
$$
{12⋯567⋯10⋮⋮⋱⋮αα+1⋯α+4}\left\{ \begin{matrix} 1 & 2 & \cdots & 5 \\ 6 & 7 & \cdots & 10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alpha & \alpha+1 & \cdots & \alpha+4 \end{matrix} \right\} ⎩⎨⎧16⋮α27⋮α+1⋯⋯⋱⋯510⋮α+4⎭⎬⎫
5.行列式
行列式相关语法与矩阵类似
$$\begin{vmatrix}1 & 2 & 3 \\4 & 5 & 6 \\7 & 8 & 9\end{vmatrix}
\tag{7}
$$
∣123456789∣(7)\begin{v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end{vmatrix} \tag{7} 147258369(7)
三、表格
1.简易表格
$$
\begin{array}{|c|c|c|}\hline 2&9&4\\\hline 7&5&3\\\hline 6&1&8\\\hline
\end{array}
$$
294753618\begin{array}{|c|c|c|} \hline 2&9&4\\ \hline 7&5&3\\ \hline 6&1&8\\ \hline \end{array} 276951438
开头结尾: \begin{array}
, \end{array}
定义式:例:{|c|c|c|}
,其中c
l
r
分别代表居中、左对齐及右对齐。
分割线:①竖直分割线:在定义式中插入 |
, (||
表示两条竖直分割线)。
②水平分割线:在下一行输入前插入 \hline
,以下图真值表为例。
其他:每行元素间均须要插入 &
,每行元素以 \\
结尾。
2.真值表
$$
\begin{array}{cc|c}A&B&F\\\hline 0&0&0\\0&1&1\\1&0&1\\1&1&1\\
\end{array}
$$
ABF000011101111\begin{array}{cc|c} A&B&F\\ \hline 0&0&0\\ 0&1&1\\ 1&0&1\\ 1&1&1\\ \end{array} A0011B0101F0111
3.多行等式对齐
$$
\begin{aligned}
a &= b + c \\&= d + e + f
\end{aligned}
$$
a=b+c=d+e+f\begin{aligned} a &= b + c \\ &= d + e + f \end{aligned} a=b+c=d+e+f
4.方程组、条件表达式
1)方程组
$$
\begin{cases}
3x + 5y + z \\
7x - 2y + 4z \\
-6x + 3y + 2z
\end{cases}
$$
{3x+5y+z7x−2y+4z−6x+3y+2z\begin{cases} 3x + 5y + z \\ 7x - 2y + 4z \\ -6x + 3y + 2z \end{cases} ⎩⎨⎧3x+5y+z7x−2y+4z−6x+3y+2z
2)条件表达式
$$
f(n) =
\begin{cases}
n/2, & \text{if }n\text{ is even} \\
3n+1, & \text{if }n\text{ is odd}
\end{cases}
$$
f(n)={n/2,if nis even3n+1,if nis oddf(n) = \begin{cases} n/2, & \text{if }n\text{ is even} \\ 3n+1, & \text{if }n\text{ is odd} \end{cases} f(n)={n/2,3n+1,if n is evenif n is odd
5.间隔 (大小空格、紧贴)
紧贴 + 无空格 + 小空格 + 中空格 + 大空格 + 真空格 + 双真空格
$$
a\!b + ab + a\,b + a\;b + a\ b + a\quad b + a\qquad b
$$
ab+ab+ab+ab+ab+ab+aba\!b + ab + a\,b + a\;b + a\ b + a\quad b + a\qquad b ab+ab+ab+ab+a b+ab+ab
紧贴\!
无空格 小空格\,
中空格\;
大空格\
真空格\quad
双真空格\qquad
四、Python生成LaTeX表达式
1.安装latexify-py模块
2.编写代码
import math //引入数学模块(有些运算的函数需要)
import latexify //引入latexify模块@latexify.with_latex //特定语法,表示之后定义的函数可以转化为LaTeX代码
def f(x,y,z): //包含的参数pass //此处填写可能需要的数学表达式return result //也可以直接体现数学关系print(f) //直接print(函数名)
3.在输出区得到需要的LaTeX数学表达式
在 LaTeX 中,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换行,具体取决于你所处的上下文(如普通文本、数学模式、表格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普通文本中的换行
-
段落换行:
- 在普通文本中,通过空一行来表示新段落。
这是第一段。这是第二段。
-
手动换行:
- 使用
\\
来进行手动换行。
这是第一行。\\ 这是第二行。
- 使用
数学模式中的换行
-
使用
\\
:- 在数学模式中,使用
\\
进行换行。
\begin{equation} E = mc^2 \\ F = ma \end{equation}
- 在数学模式中,使用
-
使用
align
环境:- 使用
align
环境,可以对齐多行公式。
\begin{align} E &= mc^2 \\ F &= ma \end{align}
- 使用
表格中的换行
- 使用
\\
:- 在表格环境中,使用
\\
进行换行。
\begin{tabular}{|c|c|} \hline 第一列 & 第二列 \\ \hline 1 & 2 \\ \hline 3 & 4 \\ \hline \end{tabular}
- 在表格环境中,使用
强制换行和换页
-
强制换行:
- 使用
\newline
或\linebreak
强制换行。
第一行。\newline 第二行。
- 使用
-
强制换页:
- 使用
\newpage
强制换页。
第一页内容。\newpage 第二页内容。
- 使用
在 LaTeX 中,靠左对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具体取决于你所处的上下文(如普通文本、数学模式、表格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普通文本中的左对齐
- 默认左对齐:
- LaTeX 中,普通文本默认是左对齐的。你只需正常输入文本即可。
这是默认左对齐的文本。
数学模式中的左对齐
-
使用
flalign
环境:- 在数学模式中,使用
flalign
环境可以实现左对齐。
\begin{flalign*} A &= B + C \\ D &= E - F \end{flalign*}
- 在数学模式中,使用
-
使用
split
环境:- 可以在
equation
环境中使用split
环境实现对齐。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A &= B + C \\ D &= E - F \end{split} \end{equation}
- 可以在
表格中的左对齐
- 使用
l
列对齐:- 在表格环境中,使用
l
指定列为左对齐。
\begin{tabular}{|l|l|} \hline 左对齐列 & 左对齐列 \\ \hline 数据1 & 数据2 \\ \hline 数据3 & 数据4 \\ \hline \end{tabular}
- 在表格环境中,使用
容器中的左对齐
-
使用
flushleft
环境:- 可以在特定块中使用
flushleft
环境实现左对齐。
\begin{flushleft} 这是左对齐的文本。 \end{flushleft}
- 可以在特定块中使用
-
使用
raggedright
环境:- 另一种方式是使用
raggedright
环境。
\begin{raggedright} 这是左对齐的文本。 \end{raggedright}
- 另一种方式是使用
五、字符表示与数学符号规范
1. 字母的Markdown表示方法
效果类型 | 语法 | 语法 | 示例 |
---|---|---|---|
普通文本 | 直接输入 | k | k |
粗体 | 双星号或双下划线包裹 | **k**、__k__ | k、k |
斜体 | 单星号或单下划线包裹 | *k*、_k_ | k、k |
粗斜体 | 三星号或三下划线包裹 | ***k***、___k___ | k、k |
代码块 | 反引号`包裹 | k | k |
LaTeX数学模式 | 双美元符号包裹 | $$k$$ | kkk |
2. 变量名约定
- s:斜体小写字母,表示标量(如单个数字)
- x:粗体小写字母,表示向量(如2D点)
- A:粗体大写字母,表示矩阵(如3D变换)
- θ:斜体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常量或特殊变量(如惩罚项权重)
3. 等号与数值关系符号
符号 | 语法 | 含义 | 示例 |
---|---|---|---|
= | 直接输入 | 相等(值相同) | a = 5 |
≠ | ≠ | 不相等(值不同) | a ≠ 3 |
≈ | ≈ | 约等于 | π ≈ 3.14159 |
:= | := | 定义(A被定义为B) | A := B + 2 |
4. 平方根与复数
4.1 平方根运算
基础形式:(x)2=x(x)^2 = x(x)2=x;多次平方:(xn)n=(x1n)n=x(x^n)^n = (x^{\frac{1}{n}})^n = x(xn)n=(xn1)n=x(需用LaTeX语法包裹)
4.2 复数
形式为a+iba+iba+ib,其中aaa是实数部分,bbb是虚数部分,虚数iii定义为i=−1i=\sqrt{-1}i=−1
5. 点与叉的符号用法
应用场景 | 符号 | 语法 | 说明 |
---|---|---|---|
标量乘法 | · / × | · /× | 两标量相乘,5·4=5×4;变量乘法可省略符号,3kj=3×k×j |
向量乘法 | ∘ | ∘ | 向量与标量、向量逐元素相乘,3k∘j;也可用⊙、●(需自定义) |
向量点乘 | · | · | 两向量的标量积,结果为标量 |
向量叉乘 | × | × | 两向量的向量积,结果为向量 |
6. 求和与求积符号
6.1 西格玛(求和)
大写希腊字母Σ
,表示对数字求和,语法:∑i=1100i\sum_{i=1}^{100}i∑i=1100i,其中i=1i=1i=1为下限,100为上限,闭区间范围,求和对象为iii
6.2 大写Pi(求积)
与求和类似,用∏
表示数字求积,语法:∏i=1100i\prod_{i=1}^{100}i∏i=1100i
7. 管道(竖线)符号用法
含义 | 语法 | 说明 |
---|---|---|
绝对值 | $ | x |
欧几里得模长 | ‖v‖‖v‖‖v‖ | 向量v的2范数(默认),‖x‖k‖x‖_k‖x‖k表示k阶范数,‖x‖k‖x‖^k‖x‖k表示范数的k次方 |
行列式 | $ | A |
8. 特殊符号与集合相关
8.1 单位向量(帽子符号)
字母上方加“帽子”,表示单位向量,语法:a^\hat{a}a^(向量a的单位向量)
8.2 属于符号
∈
(元素属于集合)、∋
(集合包含元素),示例:A={3,9,14},3∈AA=\{3,9,14\}, 3∈AA={3,9,14},3∈A
8.3 常见数字集合
- RℝR:全体实数集合(含整数、有理数、无理数)
- QℚQ:有理数集合(可表示为分数,分母非0)
- ZℤZ:整数集合(无小数部分,可正可负)
- NℕN:自然数集合(正整数或非负整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含0)
- CℂC:复数集合(实数与虚数组合)
9. 函数与逻辑符号
9.1 撇号(prime)
- 变量变换:x′x'x′表示与xxx类似或变换后的值
- 导数:f′f'f′(一阶导)、f′′f''f′′(二阶导)、f(n)f^{(n)}f(n)(n阶导)
9.2 取整函数
- 向下取整(floor):⌊x⌋\lfloor x \rfloor⌊x⌋(结果为较小值)
- 向上取整(ceiling):⌈x⌉\lceil x \rceil⌈x⌉(结果为较大值)
9.3 逻辑符号
- 蕴涵:⇒⇒⇒(A⇒B表示A真则B真)、⇐⇐⇐、⇔⇔⇔(双向蕴涵,A与B等价)
- 量级关系:≪≪≪(k≪j表示k数量级小于j)、≫≫≫
- 逻辑运算:∧∧∧(与,类似AND)、∨∨∨(或,类似OR)、¬¬¬/
~
/!
(非,A假则¬A真)
10. 区间表示
用于限定实数范围,括号表示“不包含”,方括号表示“包含”:
- (0,1):不包含0和1
- [0,1):包含0,不包含1
- (0,1]:不包含0,包含1
- [0,1]:包含0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