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报 20250929|数据库与缓存一致性策略的选择
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数据库与缓存的组合使用十分常见,能有效提升系统性能,但也带来了数据一致性的挑战。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来保障数据库与缓存的一致性,成为开发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从并发场景维度考量
(一)并发读多写少场景
在这类场景中,比如电商系统里商品详情的展示,大量用户会频繁读取商品信息,而商家对商品信息的更新相对较少。此时,“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的策略较为适用。当商家需要更新商品数据时,首先更新数据库中的对应记录,然后删除缓存中该商品的信息。后续用户读取商品信息时,发现缓存未命中,就会从数据库读取最新数据,并将其更新到缓存中。这种策略实现起来相对简单,而且在高并发读的情况下,缓存的命中率依然能保持较高水平,可确保大部分读请求快速得到响应。
(二)并发写多读少场景
以订单系统为例,订单的创建、修改操作十分频繁,而查询操作相对较少。对于这种情况,“基于消息队列的异步更新” 是较好的选择。在更新数据库后,系统发送一条消息到消息队列,消费者从消息队列中获取消息后,再去更新缓存。这种方式将数据库更新和缓存更新进行了解耦,避免了缓存更新的延迟对数据库操作性能的影响,同时也能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
二、从数据一致性要求维度抉择
(一)强一致性要求场景
在金融系统中,像账户余额这类数据的更新,要求数据库和缓存必须实时保持一致。此时,可采用 “加锁机制” 配合 “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的策略。在进行更新操作时,首先获取分布式锁,接着更新数据库,然后更新缓存,最后释放锁。通过加锁,能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进行数据更新操作,避免了并发情况下出现的数据不一致问题,不过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系统性能。
(二)最终一致性要求场景
一些日志分析系统对数据一致性的实时性要求不高,“定时任务对比” 策略就比较合适。可以定时启动任务,对比数据库和缓存中的数据,若发现不一致,则进行修复。这种方式实现简单,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虽然无法保证数据实时一致,但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最终一致性。
三、从业务复杂度维度筛选
(一)业务简单场景
小型的博客系统,文章更新操作相对简单,“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策略是不错的选择。在更新文章数据时,先删除缓存,然后更新数据库,后续读取时再重新构建缓存。该策略逻辑清晰,实现难度低,适合业务逻辑不复杂、数据量较小的系统。
(二)业务复杂场景
大型电商平台涉及商品、订单、用户等多种复杂业务,可采用 “读写分离 + 缓存双写” 等综合策略。将读操作和写操作分离到不同的数据库,在写操作时,同时更新数据库和缓存,并通过一些校验机制来保证数据一致性。这种策略能够应对复杂的业务逻辑和高并发场景,通过多种手段结合,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
总之,选择数据库与缓存一致性策略时,需要全面考虑并发场景、数据一致性要求以及业务复杂度等因素,从而挑选出最适合自身系统的策略,在系统性能和数据一致性之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