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损耗计算方法梳理
【写在前边】欢迎大家关注博客硬件工程师基础知识总结(持续更新)
电感作为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损耗主要由磁滞损耗、直流铜损、交流铜损、涡流损耗等部分组成。准确计算这些损耗对于优化电路性能、提高系统效率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各部分损耗的计算方法。
一、磁滞损耗P_total_h
磁滞损耗是由于磁性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畴反复翻转克服阻力而产生的能量损耗。通过斯坦梅斯(Steinmetz)方程结合电感体积计算:
\(P_{total - h} = k_{h} \cdot f \cdot B_{m}^{\alpha} \cdot V\)
其中:
- \(k_{h}\):斯坦梅斯系数,取决于磁性材料类型,由材料制造商提供或通过实验确定(单位:\(W\cdot s^{\alpha - 1}\cdot m^{-3}\cdot T^{-\alpha}\))。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所使用的磁性材料准确获取该值。
- f:外加交变磁场的频率(Hz),这是电路运行的一个关键参数,由电路设计决定。
- \(B_{m}\):磁密幅值(T),可由公式 \(B_{m} = \frac{\sqrt{2} \cdot L \cdot I_{rms}}{N \cdot A_e}\) 计算。这里的 L 为电感值(H),\(I_{rms}\) 是流过电感电流的有效值(A),N 是电感匝数,\(A_e\) 是磁芯有效截面积(\(m^{2}\))。这些参数都与电感的具体设计和电路运行情况相关。
- \(\alpha\):与磁性材料相关的常数,通常在 \(1.5 - 2.5\) 之间,具体数值由材料特性决定。
- V:电感磁芯体积(\(m^{3}\)),这是电感的一个物理属性参数,由电感的设计和制造决定。
二、直流铜损P_DC_cu
直流铜损是直流电流通过电感绕组导线电阻产生的损耗,基于焦耳定律计算:
\(P_{DC - cu} = I_{DC}^{2} \cdot R_{DC}\)
其中:
- \(I_{DC}\):流过电感的直流电流(A)。在实际电路中,如果是纯交流信号,需分析其直流成分来确定该值。例如,正弦交流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直流成分平均为0,但对于某些经过整流后的波形,可能存在非零直流成分。该值的确定依赖于对电路中电流特性的准确分析。
- \(R_{DC}\):电感绕组导线的直流电阻(\(\Omega\)),由导线材料电阻率\(\rho\)(\(\Omega\cdot m\))、长度l(m)和横截面积A(\(m^{2}\))决定,即\(R_{DC}=\frac{\rho \cdot l}{A}\)。对于环形磁芯,若已知平均周长为C,匝数为N,则导线长度\(l = C\times N\)。这里涉及到导线材料的选择以及电感绕制的几何参数,都会影响直流电阻的大小。
三、交流铜损P_AC_cu
在交流情况下,由于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电流分布改变导致电阻增大,交流铜损计算较为复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趋肤效应部分
趋肤效应使电流集中在导线表面,有效截面积减小,电阻增大。趋肤深度\(\delta\)(m)计算公式为:
\(\delta = \sqrt{\frac{\rho}{\pi \cdot f \cdot \mu}}\)
其中:
- \(\rho\):导体的电阻率(\(\Omega\cdot m\)),与计算直流电阻时所用的导线材料电阻率相同,它是导线材料的固有属性。
- f:交变电流的频率(Hz),与计算磁滞损耗时的频率一致,是电路运行的频率参数。
- \(\mu\):导体材料的磁导率(\(H/m\)),对于非磁性材料,其磁导率接近真空磁导率\(\mu_0 = 4\pi×10^{-7} \ H/m\);而对于磁性材料,磁导率会远大于\(\mu_0\)且可能随磁场强度变化。在实际计算中,需根据导线材料准确设定\(\mu\)的值。
当\(d\gt\gt\delta\)(d为导线直径)时,趋肤效应引起的交流电阻\(R_{AC - skin}\)相对于直流电阻\(R_{DC}\)的增加倍数近似为:
\(\frac{R_{AC - skin}}{R_{DC}}\approx\frac{d}{2 \cdot \delta}\)
由此可得\(R_{AC - skin} \approx \frac{d}{2 \cdot \delta} \cdot R_{DC}\)。在实际计算中,需先明确导线直径d的值,然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R_{AC - skin}\)。
2、邻近效应部分
邻近效应指多根靠近且通有交变电流的导线,因磁场相互作用使电流分布不均。通常用系数\(F_p\)表示邻近效应引起的电阻增加,即\(R_{AC - proximity}=F_p \cdot R_{DC}\)。\(F_p\)取决于导线间距、排列方式、频率等因素,一般通过经验公式或数值计算确定。例如对于平行导线,\(F_p\)与导线间距s、半径r和频率f等参数有关。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的导线布局和频率等因素,通过合适的经验公式或数值计算方法确定\(F_p\),进而计算\(R_{AC - proximity}\)。
3、总的交流铜损
综合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总的交流电阻:
\(R_{AC}=R_{AC - skin}+R_{AC - proximity}-R_{DC}\)
(减去\(R_{DC}\)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交流铜损:
\(P_{AC - cu}=I_{rms}^{2} \cdot R_{AC}\)
其中\(I_{rms}\)是交流电流有效值(A),在前面计算磁密幅值\(B_m\)时已涉及,可直接引用。
四、涡流损耗P_total_e
涡流损耗是交变磁场在磁性材料内产生感应电动势形成涡流,在材料电阻上产生的功率损耗:
\(P_{total - e} = k_{e} \cdot f^{2} \cdot B_{m}^{2} \cdot V\)
其中:
- \(k_{e}\):涡流损耗系数,与磁性材料的电导率、厚度等因素有关(单位:\(W\cdot s^{2}\cdot m^{-3}\cdot T^{-2}\)),需根据实际的磁性材料特性在计算中准确设定该值。
- f:交变磁场频率(Hz),与前面计算中使用的频率一致,是电路的运行频率参数。
- \(B_{m}\):磁密幅值(T),在前面计算磁滞损耗时已得出,可直接引用。
- V:电感磁芯体积(\(m^{3}\)),与计算磁滞损耗时使用的电感磁芯体积相同,是电感的物理属性参数。
五、总的电感损耗P_total
总的电感损耗为上述各项损耗之和(通常情况下,若涡流损耗和邻近效应损耗较小可忽略):
\(P_{total} = P_{total - h} + P_{DC - cu} + P_{AC - cu} + P_{total - e}\)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准确计算电感损耗对于电力电子设备的热管理、效率优化以及可靠性设计至关重要。需根据具体的电路参数、材料特性和电感结构,精确确定各个参数的值,并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来获得准确的电感损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