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plotlib三层结构全解析
Matplotlib 的三层结构及相关知识点整理如下:
一、容器层
负责提供绘图的 “容器”,是绘图的基础框架部分。
- 画板层(Canvas):是底层的绘图区域,是图像绘制的载体,用户一般不直接操作。
- 画布(
plt.figure(figsize=, dpi=)
):通过plt.figure
创建,figsize
用于设置画布的尺寸(宽、高),dpi
用于设置画布的分辨率,决定图像的清晰程度。 - 绘图区 / 坐标系(
figure, axes = plt.subplots(nrows=, ncols=, figsize=, dpi=)
):通过plt.subplots
创建,nrows
和ncols
用于设置子图的行数和列数,可在一个画布上创建多个子图,方便同时展示多组数据的可视化结果,figsize
和dpi
同样用于设置尺寸和分辨率。
二、辅助显示层
用于对图像进行修饰、补充说明等,让图像更易读、更具信息性。
- 修改 x,y 轴刻度(
plt.xticks()
、plt.yticks()
):可以自定义 x 轴和 y 轴的刻度值,使刻度显示更符合需求。 - 添加描述信息(
plt.xlabel()
、plt.ylabel()
、plt.title()
):plt.xlabel
和plt.ylabel
分别用于设置 x 轴和 y 轴的标签,说明轴所代表的含义;plt.title
用于设置图像的标题,概括图像内容。 - 添加网格(
plt.grid()
):在图像上添加网格线,有助于更清晰地对比数据点的位置等情况。 - 显示图例:用于区分图像中不同的数据集或绘图元素,增强图像的可读性。
三、图像层
是绘图的核心部分,用于绘制具体的图像类型,可设置图像颜色、风格、标签等。
- 折线图(
plt.plot()
):用于展示数据随某个变量的变化趋势,通过连接数据点形成折线来呈现。 - 散点图(
plt.scatter()
):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每个数据点以散点的形式呈现。 - 柱状图(
plt.bar()
):用于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数值大小,以柱子的高度或长度来表示数据量。 - 直方图(
plt.hist()
):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将数据分组后,以矩形的面积表示每组数据的频率等。 - 饼图(
plt.pie()
):用于展示各部分数据占总体的比例关系,以扇形的大小来表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