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有哪些 ?

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本质是 将机器人的物理结构(连杆、关节、执行器)与运动规律(力/力矩、加速度、惯性)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过程。不同方法的核心差异在于“建模视角”(如从能量、力平衡、牛顿定律出发)和“计算复杂度”,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机械臂、人形机器人、无人机)与应用场景(如实时控制、离线仿真)。

以下按 “经典理论方法 → 现代数值方法” 分类解析,涵盖工业界主流技术路径。

一、经典理论建模方法:基于物理定律的解析推导

这类方法通过严格的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推导动力学方程,结果为显式数学公式(可直接代入参数计算),是理解机器人动力学本质的基础,适用于结构简单、自由度少(≤6 轴)的机器人。

1. 牛顿- 欧拉法(Newton-Euler Method):从“力平衡”出发,逐刚体递推

核心原理

基于 牛顿第二定律(F=ma,描述线性运动)欧拉方程(M=Iα+ω×Iω,描述旋转运动),将机器人拆解为“连杆+关节”的串联结构,从“基座→末端执行器”(正向递推)计算每个连杆的加速度、角速度,再从“末端执行器→基座”(反向递推)计算每个关节需提供的力/ 力矩,最终得到关节驱动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关键步骤
  1. 建立连杆坐标系:为每个连杆定义局部坐标系(通常遵循 DH 参数法,统一连杆长度、关节角度等几何参数);
  2. 正向递推(运动状态计算):从基座开始,依次计算每个连杆的线加速度、角加速度(基于前一连杆的运动状态和关节运动);
  3. 反向递推(力/ 力矩计算):从末端执行器(若有负载,需加入负载的惯性和重力)开始,依次计算每个关节需承担的力和力矩(平衡连杆自身的惯性力、重力、摩擦力);
  4. 输出动力学方程:整理得到“关节力矩= 惯性项+ 科里奥利- 离心力项+ 重力项+ 摩擦力项”的显式公式。
适用场景
  • 串联机械臂(如 6 轴工业机械臂)、单关节机器人(如旋转台);
  • 需明确“每个关节受力细节”的场景(如机器人结构强度设计、关节故障诊断)。
优缺点
优点缺点
物理意义清晰(直接对应力与运动的平衡关系),便于理解和调试递推过程繁琐,多关节(≥7 轴)时公式推导易出错,计算量随关节数增加呈线性增长
可直接计算每个连杆的受力,适合结构优化难以处理柔性连杆(如轻量型机器人的弹性变形)

2. 拉格朗日法(Lagrangian Method):从“能量守恒”出发,整体建模

核心原理

基于拉格朗日方程(d/dt(∂L/∂ṡ) - ∂L/∂s = τ,其中 L=T-V 为拉格朗日量,T 为动能,V 为势能),不关注单个连杆的受力,而是从机器人“整体能量变化”推导动力学关系——通过计算机器人的总动能(与质量、速度、惯性相关)和总势能(与重力、位置相关),利用能量差建立“关节力矩(τ)与广义坐标(s,如关节角度)”的关系。

关键步骤
  1. 定义广义坐标:选择描述机器人运动的核心参数(如串联机械臂的关节角度 q₁~qₙ,n 为关节数);
  2. 计算总动能(T):基于每个连杆的惯性矩阵、角速度,求和得到机器人整体动能(如旋转关节的动能=1/2 Iṡ²,I 为转动惯量);
  3. 计算总势能(V):基于每个连杆的重心位置、重力加速度,求和得到整体势能(如连杆的势能=mgh,m 为质量,h 为重心高度);
  4. 代入拉格朗日方程:对 L=T-V 求偏导、全导数,整理得到动力学方程(形式与牛顿- 欧拉法最终结果一致,但推导路径不同)。
适用场景
  • 串联/ 并联机器人(如 Delta 并联分拣机器人)、多自由度移动机器人(如双足机器人);
  • 理论分析、离线仿真(如机器人运动轨迹的预规划),或需要快速推导动力学方程的场景。
优缺点
优点缺点
推导过程简洁(无需逐连杆递推力,直接从能量整体建模),多关节场景下公式更紧凑物理意义较抽象(不直接输出单个连杆的受力),难以用于结构强度分析
便于处理保守力(如重力),非保守力(如摩擦力)需额外补充模型计算量随关节数增加呈平方增长(惯性矩阵为 n×n 阶),实时控制时需简化

3. 凯恩法(Kane’s Method):从“广义力与广义惯性力平衡”出发,兼顾效率与精度

核心原理

由美国学者 Thomas Kane 提出,融合了“牛顿力学的力平衡”与“分析力学的广义坐标”,通过定义“广义速度”和“偏速度”,直接计算“广义惯性力”(抵抗运动变化的力)和“广义主动力”(驱动运动的力,如电机扭矩、重力),令二者平衡(广义惯性力+ 广义主动力=0),得到动力学方程。

关键优势
  • 减少冗余计算:相比拉格朗日法,无需计算势能的偏导数,直接聚焦“与运动相关的力”,计算量显著降低(尤其多关节场景);
  • 灵活处理约束:可直接融入关节约束(如旋转关节只能绕固定轴运动)和非保守力(如摩擦力、阻尼力),无需额外修正;
  • 实时性友好:推导结果的数学形式更简洁,便于编程实现(如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控制)。
适用场景
  • 多自由度复杂机器人(如人形机器人、多足机器人,≥10 轴);
  • 需兼顾“建模精度”与“实时计算效率”的场景(如无人机高速避障、机械臂动态分拣)。

二、现代数值建模方法:基于数据与仿真的黑箱/ 灰箱建模

当机器人结构复杂(如柔性连杆、变负载)或物理参数难以精确测量(如摩擦系数、弹性变形)时,经典理论方法误差较大,需依赖“数值仿真”或“数据驱动”的建模方式,结果为数值模型(如仿真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而非显式公式。

1. 多体动力学仿真法(Multi-Body Dynamics Simulation):基于软件的可视化建模

核心原理

利用专业多体动力学软件(如 ADAMS、RecurDyn),通过“三维建模→参数赋值→仿真计算”的流程,自动生成动力学模型——无需手动推导公式,软件会基于“有限元分析”或“离散元法”,数值求解机器人的运动与受力关系。

关键步骤
  1. 导入几何模型:从 CAD 软件(如 SolidWorks、UG)导入机器人的三维结构模型(连杆、关节、电机);
  2. 定义物理参数:为每个部件赋值(质量、惯性矩阵、材料属性、关节类型、摩擦系数);
  3. 添加约束与载荷:定义关节的运动约束(如旋转范围)、驱动载荷(如电机扭矩曲线)、外部载荷(如重力、负载重量);
  4. 运行仿真与输出模型:仿真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如机械臂抓取动作),软件自动输出“关节力矩- 角度- 加速度”的关系曲线,或导出可用于控制的“动力学模型文件”(如 ADAMS 的*.adm 文件,可与 MATLAB/Simulink 联合仿真)。
适用场景
  • 结构复杂的机器人(如柔性机械臂、带传动/ 齿轮传动的机器人);
  • 需“可视化验证”的场景(如机器人设计阶段的运动可行性分析、故障仿真);
  • 缺乏精确物理参数(如通过仿真反推未知的惯性参数)。
优缺点
优点缺点
无需深厚理论基础,操作直观(拖拽式建模),可处理柔性、非线性结构(如橡胶关节)依赖软件授权(如 ADAMS 为商用软件,成本较高),仿真结果的精度依赖几何模型和参数赋值的准确性
可与控制软件(如 MATLAB/Simulink)无缝衔接,支持“模型- 仿真- 控制”闭环验证实时性差(仿真计算量大,难以用于机器人实时控制,多用于离线建模与验证)

2. 数据驱动建模法(Data-Driven Modeling):基于实验数据的黑箱建模

核心原理

当机器人的物理机制难以建模(如柔性变形、非线性摩擦)时,通过“实验采集数据→模型训练→误差修正”的流程,用“数据拟合”或“机器学习模型”替代理论推导,建立“输入(如电机电压)→输出(如关节加速度)”的映射关系(黑箱模型)。

常见技术路径
  • 系统辨识法(System Identification)
    基于“输入- 输出数据”,用经典辨识算法(如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拟合线性/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如 ARX 模型、状态空间模型)。例如:给电机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电压,采集关节的角速度和力矩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力矩= 惯性 × 角加速度+ 阻尼 × 角速度+ 静摩擦力”的关系。
  • 机器学习法(Machine Learning)
    用神经网络(如 BP 神经网络、LSTM)或高斯过程回归(GPR),学习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关系。例如:用 LSTM 模型学习人形机器人跑步时“关节角度- 角速度- 地面反作用力”的映射,无需手动建模科里奥利力和离心力。
适用场景
  • 非线性、时变系统(如柔性机器人、变负载机器人);
  • 物理参数未知或难以测量的场景(如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柔性抓手,摩擦系数随抓取物体变化);
  • 实时控制的“模型补偿”(如用数据驱动模型修正理论模型的误差,提高控制精度)。
优缺点
优点缺点
无需依赖物理理论,可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建模速度快(数据充足时)依赖大量高质量实验数据(采集过程耗时,且需覆盖所有运动场景),泛化能力差(数据未覆盖的场景易出现误差)
模型结构简单,便于嵌入式部署(如轻量化神经网络模型)缺乏物理可解释性(黑箱模型无法说明“为什么输出该结果”,难以用于故障诊断)

三、主流方法对比与选型建议

不同建模方法的适用场景差异显著,选型需结合“机器人类型、关节数、精度需求、实时性需求”四大核心因素,以下为综合对比与建议:

建模方法核心优势适用机器人类型实时性精度上手难度
牛顿- 欧拉法物理意义清晰,可计算连杆受力串联机械臂(≤6 轴)、单关节机器人高(公式简洁,计算快)中(需精确物理参数)中(需掌握递推逻辑)
拉格朗日法推导简洁,适合多关节整体建模串联/ 并联机器人(≤10 轴)中(计算量随关节数增长)高(需掌握分析力学)
凯恩法兼顾精度与效率,适合复杂多关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多足机器人(≥10 轴)高(需理解广义力概念)
多体动力学仿真法可视化,可处理柔性、非线性结构复杂结构机器人(柔性臂、带传动)低(离线仿真)高(依赖参数准确性)低(软件操作直观)
数据驱动建模法无需物理理论,处理非线性、时变系统柔性机器人、变负载机器人高(轻量化模型)高(需大量数据)中(需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

选型核心原则

  1. 小关节数、需受力分析:选牛顿- 欧拉法(如 6 轴工业机械臂的关节强度设计);
  2. 多关节、需理论公式:选拉格朗日法或凯恩法(如 10 轴人形机器人的离线轨迹规划);
  3. 结构复杂、需可视化验证:选多体动力学仿真法(如柔性机械臂的设计阶段仿真);
  4. 非线性强、参数未知:选数据驱动建模法(如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柔性抓手控制);
  5. 实时控制场景:优先牛顿- 欧拉法、凯恩法或轻量化数据驱动模型(如 FPGA 部署的实时控制);
  6. 离线仿真/ 设计:多体动力学仿真法(如机器人量产前的运动可行性验证)。

四、工业界实战补充:混合建模法

实际应用中,单一方法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工业界常采用“理论+ 数值/ 数据”的混合建模策略:

  • 例 1:用拉格朗日法建立机械臂的基础动力学模型,再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ADAMS)修正摩擦系数和柔性变形误差,最后用系统辨识法微调模型参数,兼顾“理论严谨性”与“实际精度”;
  • 例 2:用牛顿- 欧拉法建立无人机的线性动力学模型,再用 LSTM 模型补偿非线性气动阻力(如高速飞行时的气流干扰),满足“实时控制”与“复杂场景精度”的双重需求。

总结

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本质是“理论推导”与“数值/ 数据”的权衡:经典理论方法(牛顿- 欧拉、拉格朗日、凯恩)适合理解物理本质、需显式公式的场景;现代数值/ 数据方法(多体仿真、数据驱动)适合复杂结构、非线性系统的场景。入门时建议从“牛顿- 欧拉法”(串联机械臂)或“多体仿真法”(可视化操作)入手,再根据实际需求拓展至混合建模策略,逐步掌握工业界的实战思路。


码字不易,若觉得本文对你有用,欢迎点赞 👍、分享 🚀 ,相关技术热点时时看🔥🔥🔥​​​…


http://www.dtcms.com/a/414796.html

相关文章:

  • 微信网站用什么软件做做网站的动态图片
  • PySide与Ollama连接交互
  • 如何问豆包数学题?
  • GitHub 热榜项目 - 日榜(2025-09-27)
  • 利用万网做网站wordpress tag固定
  • html做网站经验技巧微信推广软件
  • C++篇 String实现避坑指南:搞定构造,拷贝与析构,增删查改,流提取流插入与比对大小 一文全解
  • 介绍 一下 OpenMMLab
  • Effective Modern C++ 条款28:理解引用折叠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_数据库管理和保护_第5章数据库的安全性_MySQL的安全设置: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角色管理
  • 营销型网站怎么做做网站怎么做起来的
  • SSH安全 白名单配置限制实战:AllowUsers 限制指定 IP 登录
  • 一步步教你为网站开发android客户端贵州网站建设哪家好
  • 嵌入式开发学习日志30——stm32之定时器中断简单项目练习
  • 网站建设经验会议讲话稿东莞建设银行电话号码
  • Unity模拟谐波运动
  • Overleaf编译超时,超出免费计划编译时限(已解决)
  • MySQL 主主复制 + keepalived + HAProxy
  • ARM Synchronization Primitives
  • 好网站建设公司哪家好网站建设首选九零后网络
  • 负载均衡式的在线OJ项目编写(四)
  • Redis 解锁:C++ 实战深度探索 Set 数据类型
  • Nginx 核心安全配置总结
  • xbatis基于 mybatis 的 ORM 框架
  • Spring Gateway动态路由实现方案
  • 网站在线提交询盘系统 能直接发到邮箱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
  • Python编程练习:7个经典题目详解
  • JCR分区,中科院分区,CCF分区的含义与区别
  • 二型最大似然(Type II Maximum Likelihood):概述与核心概念
  • 娄底网站建设开发自媒体素材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