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应用和工业软件
如果你有技术或资源,切入 AI 应用 和 工业软件,未来 5 年其实是非常有潜力的方向,因为这两块是中国“制造业升级 + 数字经济”战略的核心。
我帮你分成 思路 → 细分方向 → 落地方式 → 商业模式 四步走。
1. 总体思路
-
AI 应用:不是去和大模型厂商(OpenAI、百度、阿里)拼模型,而是用现有模型去解决行业痛点,做垂直场景的落地。
-
工业软件:国家卡脖子环节,国产替代需求大;从 CAD、CAE 到 MES、ERP,制造业数字化是刚需。
2. 细分方向
AI 应用
细分领域 | 场景 | 机会点 |
---|---|---|
AI 质检 | 图像识别检测产品缺陷 | 制造业对自动质检需求爆发 |
AI 预测性维护 | 设备传感器+AI分析故障趋势 | 减少停机,提高效率 |
AI 辅助设计 | CAD+AI自动生成设计方案 | 节省设计师时间 |
行业知识助手 | 基于私有知识库的问答 | 企业文档、客服、培训 |
工业软件
软件类型 | 机会点 | 盈利模式 |
---|---|---|
MES(制造执行系统) | 国产替代,提升生产透明度 | 按产线/工厂收费 |
工业 IoT 平台 | 数据采集 + 可视化 | SaaS 订阅 |
CAD/CAE 插件 | 针对特定行业的功能增强 | 一次性授权+升级服务 |
仿真软件 | 用于新产品测试 | 项目制+授权 |
3. 落地方式
-
切一个行业做垂直突破
- 先不要做全行业通用软件,而是选一个行业(比如光伏、锂电、汽车零部件),快速验证。
-
基于现有大模型或开源框架
-
AI:直接调用 OpenAI、文心一言、ChatGLM 等 API,做应用层开发。
-
工业软件:基于开源的 OPC UA、MQTT 框架,集成工业设备数据。
-
-
快速做 Demo → 找行业客户试点
- 找一个能让你做试点的企业(最好有老板关系或资源),拿到第一批真实数据。
-
产品化 + 标准化部署
- 做成模块化、低成本可部署的版本,方便规模化复制。
4. 商业模式
-
SaaS 订阅制(按年/按月收,锁定现金流)
-
项目+运维(一次性开发费 + 后续维护费)
-
按节省的成本分成(设备维护、质检等节省成本后按比例分)
-
硬件+软件一体化(比如质检相机+AI系统打包卖)
5. 成功关键
-
行业深度理解 → 光懂AI不够,要深入生产流程、痛点
-
快速迭代 → 工厂客户不等你,需求来了要快速交付
-
国产化趋势 → 尽量用国产软硬件适配,符合政策方向
-
第一批标杆客户 → 能帮你打开更多同类客户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