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大屏数据分析与设计文档
1. 实时车辆动态分析
1.1 实时进出车辆监控
使用的接口和字段:
3.1 进场数据同步接口
plate_number
- 车牌号码 (用于车辆识别和统计)
entry_time
- 进场时间 (用于实时统计和时段分析)
channel_id
- 通道ID (用于通道流量分析)
parking_area
- 停车区域 (用于区域热度分析)
vehicle_type
- 车辆类型 (普通/VIP车辆分类)
entry_image
- 进场照片 (用于车辆识别验证)
operator
- 操作员
3.2 离场数据同步接口
plate_number
- 车牌号码
exit_time
- 离场时间
channel_id
- 离场通道
parking_duration
- 停车时长 (分钟)
parking_fee
- 停车费用
exit_image
- 离场照片
payment_status
- 支付状态 (已付/未付/免费)
discount_applied
- 优惠券使用情况
3.19 预进场上报接口
plate_number
- 预进场车牌
pre_entry_time
- 预计进场时间
channel_id
- 预计通道
3.12 预离场上报接口
plate_number
- 预离场车牌
pre_exit_time
- 预计离场时间
数据分析方法:
// 实时车流统计
实时进场车流 = COUNT(entry_time >= 当前时间-5分钟)
// 统计最近5分钟内的进场车辆数量,用于实时监控停车场入口流量变化小时进场量 = COUNT(entry_time BETWEEN 当前小时:00 AND 当前小时:59)
// 统计当前小时内的总进场车辆数,用于分析小时级别的流量分布实时离场车流 = COUNT(exit_time >= 当前时间-5分钟)
// 统计最近5分钟内的离场车辆数量,监控出口流量和疏散效率净增车流 = 进场车流 - 离场车流
// 计算停车场内车辆数量的净变化,正值表示车辆增加,负值表示减少// 通道效率分析
通道流量排行 = GROUP BY channel_id, COUNT(*)
// 统计各个通道的总通行车辆数,识别使用频率最高和最低的通道通道进场效率 = GROUP BY channel_id, COUNT(entry_time)
// 分析各进场通道的处理能力和使用情况,识别效率瓶颈通道平均等待时间 = AVG(实际进场时间 - 预进场时间)
// 计算车辆从预约到实际进场的平均等待时长,评估通道服务质量// 高峰时段分析
高峰时段分析 = GROUP BY HOUR(entry_time), COUNT(*) ORDER BY COUNT(*) DESC
// 按小时统计进场车辆数,识别一天中的流量高峰时段离场高峰分析 = GROUP BY HOUR(exit_time), COUNT(*) ORDER BY COUNT(*) DESC
// 按小时统计离场车辆数,分析离场流量的时间分布规律// 车辆类型统计
车辆类型进场统计 = GROUP BY vehicle_type, COUNT(*)
// 统计不同类型车辆(普通/VIP)的进场数量分布区域进场热度 = GROUP BY parking_area, COUNT(*) ORDER BY COUNT(*) DESC
// 分析各停车区域的受欢迎程度,识别热门和冷门区域
图表类型:
1. 实时数字大屏:关键指标展示
- 对应数据分析:
实时进场车流
、实时离场车流
、净增车流
- 数据处理逻辑:
统计实时车流数据,包括进场车辆数、离场车辆数、净流量变化和当前小时累计进场量。建立三级预警机制:当净流量小于10辆时显示绿色正常状态,10-20辆间显示黄色警告状态,超过20辆时显示红色紧急状态。通过动态阈值设置,能够根据停车场容量和历史数据自动调整预警标准。
- 配置参数:
- 数字字体大小:48px-72px
- 刷新频率:5秒
- 预警阈值:可配置的流量阈值
- 动画效果:数字跳动和颜色渐变
- 交互功能:点击查看详细趋势,支持全屏显示
2. 双轴柱状图:进出场流量对比分析
- 对应数据分析:
小时进场量
、通道进场效率
、通道离场效率
- 数据处理逻辑:
按小时时间维度对进出场数据进行聚合统计,分别计算进场车辆数、离场车辆数,并按通道ID进行分组统计。通过计算进场率(进场车辆数除以总容量)、离场率(离场车辆数除以总容量)和平衡比率(进出场差值的绝对值除以最大值)来评估停车场的运营效率和流量平衡状况。
- 配置参数:
- 左Y轴:进场车辆数(蓝色)
- 右Y轴:离场车辆数(橙色)
- 辅助线:净流量趋势线
- 数据点:显示具体数值标签
- 交互功能:悬停显示详情,点击下钻到通道级别,支持时间范围筛选
3. 流动曲线图:实时车流动态监控
- 对应数据分析:
高峰时段分析
、车辆类型进场统计
、区域进场热度
- 数据处理逻辑:
建立实时数据流处理机制,维护进场数据、离场数据和VIP数据三个时间序列数组,默认保持最近50个数据点。每当有新数据到达时,会添加包含时间戳和数据值的新数据点,同时采用先进先出策略清理过期数据点,确保图表显示的流畅性和内存使用的合理性。支持动态调整最大数据点数量以适应不同的显示需求。
- 配置参数:
- 采样间隔:30秒
- 显示时长:最近25分钟
- 平滑算法:Bezier曲线
- 颜色配置:进场绿色、离场橙色、VIP金色
- 交互功能:缩放查看历史、标记异常时间点、预测趋势线
4. 漏斗图:停车流程转化分析
- 对应数据分析:
通道平均等待时间
、预进场上报
、支付状态分析
- 数据处理逻辑:
构建五阶段停车流程转化漏斗,包括预约进场、实际进场、正常停车、正常离场和完成支付五个关键节点。以预约进场为基准(转化率100%),逐层计算后续阶段的转化率,通过统计每个阶段的车辆数量并与基准数量对比,得出各阶段的转化率百分比。
- 配置参数:
- 层级数量:5个关键节点
- 颜色渐变:从深蓝到浅蓝
- 标签显示:数量+转化率
- 间距设置:突出流失环节
1.2 车位占用分析
使用的接口和字段:
3.3 剩余车位同步接口
total_spaces
- 总车位数
occupied_spaces
- 已占用车位
available_spaces
- 剩余车位
area_code
- 区域编码
update_time
- 更新时间
3.25 获取统计区域剩余车位数接口
area_name
- 区域名称
total_spaces
- 总车位数
occupied_spaces
- 已占用车位
available_spaces
- 剩余车位
utilization_rate
- 利用率
3.5 获取在场车辆接口
plate_number
- 在场车牌
entry_time
- 进场时间
parking_area
- 停车区域
数据分析方法:
// 车位利用率计算
车位利用率 = (occupied_spaces / total_spaces) * 100%
// 计算停车场整体或分区域的车位使用率,反映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 利用率过高(>90%)表示接近饱和,需要启动限流或引导措施
// 利用率过低(<60%)表示资源浪费,可考虑调整收费或推广策略区域利用率 = GROUP BY area_code, AVG(occupied_spaces / total_spaces)
// 分析各个停车区域的平均利用率,识别热门区域和冷门区域车位周转率 = (每日进场次数 / 总车位数)
// 衡量车位使用频率和流动性,反映停车场的商业活跃度
// 高周转率表示车位使用效率高,适合短时停车需求
// 低周转率可能适合长时停车或需要提升服务吸引力// 区域热度分析
区域热度 = GROUP BY parking_area, COUNT(在场车辆)
// 统计各区域当前停放的车辆数量,直观反映区域受欢迎程度区域利用率排行 = GROUP BY area_name, AVG(utilization_rate) ORDER BY AVG(utilization_rate) DESC
// 按利用率高低对各区域进行排序,快速识别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区域// 车位状态统计
空闲车位分布 = GROUP BY area_code, SUM(available_spaces)
// 统计各区域的空余车位数量分布,为车辆引导提供实时数据车位使用时长 = AVG(TIMESTAMPDIFF(MINUTE, entry_time, NOW()))
// 计算当前在场车辆的平均停车时长,反映停车需求特征
图表类型:
1. 热力图:区域车位使用密度分析
- 对应数据分析:
车位利用率
、区域利用率
、区域热度
- 数据处理逻辑:
将停车区域数据转换为热力图坐标点,采用10列网格布局将区域索引转换为X、Y坐标。每个热力图点包含坐标位置、利用率数值、区域名称、已占用车位数和总车位数等信息。建立动态色阶映射机制,利用率低于60%显示蓝色(低负荷),60%-85%显示绿色(正常),85%-95%显示黄色(高负荷),95%以上显示红色(临界状态),直观反映各区域的使用强度。
- 配置参数:
- 颜色映射:0-100%利用率对应蓝-绿-黄-红渐变
- 网格大小:10x8布局适配大多数停车场
- 更新频率:1分钟
- 动画效果:颜色过渡和数值变化动画
- 交互功能:悬停显示详细信息,点击查看区域历史,支持时间回放
2. 环形进度条:实时利用率监控
- 对应数据分析:
车位利用率
、车位周转率
、区域饱和度预警
- 数据处理逻辑:
综合计算利用率指标,包括当前实时利用率(已占用车位除以总车位数乘以100%)、设定目标利用率(通常为85%)、过去24小时内的峰值利用率,以及与昨日同期对比的趋势方向。建立四级预警体系:70%以下为安全状态,70%-90%为繁忙状态,90%-95%为饱和状态,95%以上为溢出状态,为停车场运营管理提供分级预警机制。
- 配置参数:
- 环形粗细:20px
- 动画时长:1.5秒
- 目标线:85%利用率目标线
- 颜色阈值:绿色0-70%,黄色70-90%,红色90%+
- 交互功能:显示详细指标,切换不同区域,预测满载时间
3. 堆叠柱状图:区域容量与使用情况
- 对应数据分析:
区域利用率
、空闲车位分布
、车位状态统计
- 数据处理逻辑:
构建堆叠柱状图数据结构,将每个区域的车位分为已占用、可用、预约和禁用四个类别,并计算利用率百分比。数据按总容量大小降序排列,便于识别大容量区域。同时计算效率指标,包括实际利用效率(已占用除以总数)和资源浪费率(禁用和预约车位除以总数),帮助评估各区域的容量配置合理性和使用效率。
- 配置参数:
- 堆叠顺序:占用-预约-空闲-禁用
- 颜色方案:红-黄-绿-灰
- 标签显示:总数和利用率
- 排序方式:按容量或利用率排序
- 交互功能:切换排序方式,显示详细构成,对比历史数据
2. 时间维度统计分析
2.1 历史趋势分析
使用的接口和字段:
3.13 获取时间段范围内的车流量接口
start_time
- 开始时间
end_time
- 结束时间
entry_count
- 进场车辆数
exit_count
- 离场车辆数
area_code
- 区域编码
数据分析方法:
// 时段分析
小时车流量 = GROUP BY HOUR(entry_time), COUNT(*)
// 按小时统计进场车辆数量,识别24小时内的流量分布规律日车流量 = GROUP BY DATE(entry_time), COUNT(*)
// 按天统计车流量,分析日常流量波动和长期变化趋势高峰时段 = GROUP BY HOUR(entry_time), COUNT(*) ORDER BY COUNT(*) DESC
// 识别车流量最高的时间段,确定停车场的核心服务时间时段车流量对比 = GROUP BY HOUR(start_time), SUM(entry_count), SUM(exit_count)
// 同时分析进场和离场的时间分布,发现流量不平衡问题周同比 = (本周车流 - 上周车流) / 上周车流 * 100%
// 计算周度车流增长率,监控短期业务变化趋势月同比 = (本月车流 - 上月车流) / 上月车流 * 100%车流趋势预测 = 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时序分析峰谷比分析 = MAX(车流量) / MIN(车流量)
// 计算高峰期与低谷期的车流量比值,衡量流量波动程度区域车流分布 = GROUP BY area_code, SUM(entry_count + exit_count)
// 统计各区域的总车流量,分析空间利用的均衡性
图表类型:
1. 折线图:24小时车流趋势监控
- 对应数据分析:
小时车流量
、高峰时段
、峰谷比分析
- 数据处理逻辑:
建立24小时车流数据集合,创建包含每小时进场、离场、高峰标识的统计数组。遍历原始数据,根据进场和离场时间的小时值进行分类统计。计算24小时平均流量作为基准线,当某小时的进场量超过平均值1.5倍时标记为高峰时段。
- 配置参数:
- 时间粒度:小时级别,支持切换到15分钟
- 数据系列:进场、离场、净流量三条线
- 高峰标记:超出平均值50%的时段高亮
- 交互功能:时间区间缩放,高峰时段标注,异常值自动识别
2. 面积图:历史趋势累积展示
- 对应数据分析:
日车流量
、周同比
、月同比
、车流趋势预测
- 数据处理逻辑:
建立多时段累积数据处理集合,支持7天、30天、90天等不同时间范围的趋势分析。按指定时间范围对原始记录进行分组,为每个时间段计算累积总量、当日增量、周平均值、增长率和预测值等关键指标。
- 配置参数:
- 堆叠模式:支持累积和百分比堆叠
- 颜色渐变:从浅到深的蓝色系
- 时间范围:7天、30天、90天可切换
- 交互功能:选择时间段,点击查看单日详情,对比不同时期
3. 柱状图:周期性数据对比
- 对应数据分析:
时段车流量对比
、区域车流分布
- 数据处理逻辑:
建立周期性数据分组对比集合,支持按天(周一至周日)、月(1-12月)、小时(0-23时)三种维度进行数据分组。为每个周期预设标准时间段数组,并创建包含当期数据、前期数据、平均值和增长率的对比结构。
- 配置参数:
- 柱子宽度:自适应容器宽度
- 颜色编码:正增长绿色,负增长红色
- 数值标签:显示具体数值和增长率
- 基准线:显示平均值或目标值
- 交互功能:切换分组方式,显示同比环比,异常值突出显示
2.2 停车时长分析
使用的接口和字段:
3.2 离场数据同步接口
parking_duration
- 停车时长(分钟)
exit_time
- 离场时间
parking_fee
- 停车费用
plate_number
- 车牌号码
payment_status
- 支付状态
数据分析方法:
// 停车时长分布
平均停车时长 = AVG(parking_duration)
// 计算所有车辆的平均停车时间,反映停车场的主要服务对象特征停车时长分布 = 短停(0-1h): COUNT(parking_duration <= 60)// 统计1小时内的短时停车数量中停(1-4h): COUNT(parking_duration BETWEEN 61 AND 240)// 统计1-4小时的中等时长停车长停(4-8h): COUNT(parking_duration BETWEEN 241 AND 480)// 统计4-8小时的长时停车超长停(>8h): COUNT(parking_duration > 480)// 统计超过8小时的超长停车// 收费统计
收费统计 = SUM(parking_fee), AVG(parking_fee), COUNT(parking_fee > 0)
// 计算总收费金额、平均收费和付费车辆数量支付状态分析 = GROUP BY payment_status, COUNT(*)
// 统计已付、未付、免费等不同支付状态的车辆数量分布
// 时长与收费关系
停车时长收费分析 = GROUP BY parking_duration范围, AVG(parking_fee)
// 分析不同停车时长区间的平均收费水平,评估收费策略效果
图表类型:
1. 饼图:停车时长分布结构分析
- 对应数据分析:
停车时长分布
- 配置参数:
- 颜色方案:蓝-绿-橙-红渐变(时长递增)
- 标签显示:数量 + 百分比 + 平均收益
- 动画效果:扇形展开动画
- 交互模式:点击显示详细分析
2. 柱状图:时长区间详细对比
- 对应数据分析:
平均停车时长
、收费统计
- 配置参数:
- 柱状颜色:基于效率的渐变色(低效红色到高效绿色)
- 双Y轴:左侧车辆数,右侧收益额
- 数值标签:显示车辆数和效率评分
- 基准线:显示平均效率线
- 交互功能:切换时间粒度,显示效率排名,异常区间标注
3. 异常行为监控
3.1 异常行为监控
使用的接口和字段:
查询黑名单人员接口
plate_number
- 车牌号
blacklist_type
- 黑名单类型
blacklist_reason
- 加入原因
add_time
- 加入时间
status
- 状态
park_name
- 车场名称
7.1 获取欠费车辆信息接口
plate_number
- 车牌号
debt_amount
- 欠费金额
debt_days
- 欠费天数
last_exit_time
- 最后离场时间
total_amount
- 应付总金额
数据分析方法:
// 异常行为统计
黑名单车辆数 = COUNT(DISTINCT plate_number WHERE blacklist = true)
// 统计当前有效的黑名单车辆总数欠费车辆数 = COUNT(DISTINCT plate_number WHERE debt_amount > 0)
// 统计存在未结清欠费的车辆数量超长停车 = COUNT(parking_duration > 48小时)
// 统计停车超过48小时的异常车辆频繁进出 = COUNT(同一车牌当日进出次数 > 10)
// 识别单日多次进出的异常行为// 风险等级评估
高风险车辆 = 黑名单 + 欠费 + 超长停车
// 综合多个风险因子评估车辆的风险等级黑名单类型分布 = GROUP BY blacklist_type, COUNT(*)
// 分析不同类型黑名单的数量分布,识别主要风险来源欠费金额统计 = SUM(debt_amount), AVG(debt_amount)
// 计算总欠费金额和平均欠费水平,评估财务损失规模欠费天数分析 = GROUP BY debt_days范围, COUNT(*)
// 按欠费时间长短分析欠费车辆分布,制定不同的催收策略// 异常趋势分析
黑名单增长趋势 = GROUP BY DATE(add_time), COUNT(*)
// 分析黑名单车辆的增长趋势,评估安全形势变化欠费车辆增长趋势 = GROUP BY 欠费产生日期, COUNT(*)
// 跟踪欠费车辆的产生趋势,分析收费管理效果变化
图表类型:
1. 告警面板:实时异常监控中心
- 对应数据分析:
黑名单车辆数
、欠费车辆数
、超长停车
、频繁进出
- 数据处理逻辑:
建立实时异常监控,设定三级告警机制:紧急级(红色、优先级1、声音提醒)、警告级(黄色、优先级2、无声音)、信息级(蓝色、优先级3、无声音)。对欠费车辆根据金额分级处理(超100元为紧急级),对异常停车统一按警告级处理。维护活跃告警映射表,实现告警去重和优先级排序。
- 配置参数:
- 告警级别:3级颜色区分(红-黄-蓝)
- 闪烁效果:紧急告警2秒间隔闪烁
- 自动处理:可配置的自动响应动作
2. 饼图:异常类型分布统计
- 对应数据分析:
黑名单类型分布
、欠费金额统计
- 数据处理逻辑:
建立异常类型统计分析,将异常数据分为黑名单、欠费、超时停车、频繁进出和其他五大类别。对黑名单类别进一步细分子类型并统计各子类数量,对欠费类别累计总金额并计算平均欠费,对超时停车累计总时长并计算平均时长,对频繁进出累计总次数并计算平均次数。遍历异常数据记录,根据类型进行分类统计,最终计算各类别的数量占比。
- 配置参数:
- 颜色方案:红色系渐变强调风险
- 标签显示:数量+百分比+风险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