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产品体系选择
首先需按业务场景维度分类(计算 / 数据 / 网络 / 安全 / 区块链),再逐一拆解核心价值、典型场景与选择标准。以下内容基于华为云产品体系(提及的服务均为华为云核心产品),兼顾技术准确性与业务实用性。
一、计算与容器编排类:云容器引擎 CCE
1. 核心定位
基于 Kubernetes(K8s)的容器集群管理服务,负责容器的部署、调度、扩缩容、运维,是微服务 / 云原生应用的 “运行基座”。
2. 核心功能
- 集群管理:支持创建 “虚拟机节点集群”(需手动管理 ECS)或 “Serverless 集群”(无需管理节点,按容器实际运行计费);
- 容器编排:自动调度容器实例到空闲节点,支持滚动更新、灰度发布(避免服务中断);
- 生态集成:无缝对接华为云 ELB(负载均衡)、DCS(缓存)、RDS(数据库)等服务,简化应用部署链路。
3. 典型场景
- 微服务架构应用(如电商、政务系统):用 CCE 管理各微服务的容器实例;
- DevOps 自动化部署:配合 CI/CD 工具(如 Jenkins),实现 “代码提交→自动构建镜像→CCE 部署容器” 的全流程自动化;
- 高弹性场景(如秒杀、直播):通过 CCE 的 “弹性伸缩” 功能,根据流量自动增加 / 减少容器数量。
4. 选择建议
选择维度 | 决策逻辑 |
---|---|
集群类型 | 新手 / 轻量场景选Serverless 集群(免节点管理);核心业务选虚拟机集群(可控性更高); |
规模需求 | 小规模(<50 容器)选 “单集群多命名空间”;大规模(>100 容器)选 “多集群管理”; |
高可用需求 | 生产环境需开启 “多可用区部署”(集群节点分布在不同机房,避免单点故障); |
成本敏感 | 非核心服务可选用 “竞价实例节点”(按市场价格计费,成本低但可能被回收); |
二、数据存储与分析类(5 款):Doris/RDS/DCS/Kafka/OBS
这类服务是业务 “数据层” 的核心,需区分OLTP(交易型)、OLAP(分析型)、缓存、消息、对象存储的不同定位。
1. 表格存储服务 Doris(OLAP 分析型数据库)
核心定位
基于 MPP(大规模并行处理)架构的实时 OLAP 数据库,专为 “海量数据快速分析” 设计(如报表、dashboard、即席查询),不适合交易场景。
核心功能
- 高吞吐分析:支持 PB 级数据存储,多个节点并行计算,查询响应时间可达秒级;
- 多源数据接入:直接对接 OBS(对象存储)、Kafka(消息队列)、RDS 等,无需数据迁移即可分析;
- 兼容 SQL:支持标准 MySQL 协议,业务端可直接用 SQL 查询,无需学习新语法。
典型场景
- 电商 “用户行为分析”:分析千万级用户的浏览、购买数据,生成实时销售报表;
- 政务 “民生数据统计”:整合社保、交通数据,生成月度 / 季度民生报告;
- 互联网 “日志分析”:分析 TB 级应用日志,定位系统性能问题。
选择建议
- 优先场景:需 “海量数据 + 实时分析” 的场景,替代传统 Hive(查询慢)、ClickHouse(运维复杂);
- 避免场景:交易型场景(如订单创建、用户注册),这类场景需用 RDS;
- 容量规划:按 “年数据增量” 选择存储规格,建议预留 30% 冗余(用于索引、临时计算)。
2. 云数据库 RDS(OLTP 交易型数据库)
核心定位
基于 MySQL/PostgreSQL/SQL Server 的托管关系型数据库,负责存储 “结构化、高一致性” 数据(如订单、用户信息),是业务的 “核心数据底座”。
核心功能
- 免运维:自动完成备份(按天 / 小时)、补丁升级、故障修复,无需专职 DBA;
- 高可用:支持 “主从架构”(主库写入,从库读,故障时自动切换),可用性达 99.95%;
- 弹性扩展:支持 “垂直扩容”(升级 CPU / 内存)、“水平扩容”(增加只读节点,分担读压力)。
典型场景
- 电商 “订单系统”:存储订单号、金额、用户 ID 等结构化数据,需保证数据不丢失、不重复;
- 政务 “用户注册系统”:存储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敏感数据,需满足合规(如等保 2.0);
- 企业 “ERP 系统”:存储采购、财务数据,需支持多表关联查询(SQL 优势)。
选择建议
选择维度 | 决策逻辑 |
---|---|
数据库引擎 | 互联网场景优先MySQL(生态成熟、成本低);企业级场景选PostgreSQL(支持复杂 SQL、空间数据); |
高可用需求 | 生产环境必须开启 “主从架构”;核心业务(如支付)选 “三节点架构”(主 + 2 从,可用性 99.99%); |
读写压力 | 读多写少(如商品详情页):增加 “只读节点”(1-5 个);写多读少(如订单创建):升级主库规格; |
合规需求 | 需等保三级以上:选择 “金融版 RDS”(支持数据加密、审计日志); |
3. 分布式缓存服务 DCS
核心定位
基于 Redis/Memcached 的托管缓存服务,负责 “加速数据访问”(减少数据库读压力),存储 “高频访问、非核心” 数据(如商品缓存、会话信息)。
核心功能
- 兼容开源:支持 Redis 4.0/5.0/6.0,业务端可直接用 Redis 客户端连接,无需修改代码;
- 高可用:支持 “主从架构”(故障自动切换)、“集群架构”(分片存储,支持 TB 级缓存);
- 多场景适配:提供 “标准缓存”(通用场景)、“读写分离缓存”(读压力大)、“集群缓存”(大容量需求)。
典型场景
- 电商 “商品详情页缓存”:将商品名称、价格、库存缓存到 DCS,用户访问时直接读缓存,避免频繁查 RDS;
- 网站 “用户会话存储”:将用户登录后的 SessionID 存储到 DCS,实现多服务器间会话共享;
- 计数器场景(如点赞、阅读量):用 Redis 的原子操作(INCR)实现高并发计数,避免数据库锁冲突。
选择建议
- 引擎选择:优先Redis(支持更多数据结构,如哈希、列表,适用场景广);简单缓存(如纯字符串)可选 Memcached(性能略高);
- 架构选择:小容量(<10GB)选 “标准主从”;大容量(>10GB)选 “Redis 集群”;读压力大(如秒杀预热)选 “读写分离”;
- 数据持久化:需防止缓存丢失(如商品库存):开启 RDB/AOF 持久化;临时数据(如会话):无需持久化。
4. 分布式消息服务 Kafka
核心定位
基于 Apache Kafka 的托管消息队列服务,负责 “解耦业务系统、削峰填谷、异步通信”,是分布式系统的 “数据流转中枢”。
核心功能
- 高吞吐:支持每秒数十万条消息收发,适合海量数据传输(如日志、交易记录);
- 持久化:消息存储在磁盘,支持按时间 / 大小留存(如留存 7 天,供下游系统回溯);
- 分区与副本:通过 “分区” 实现并行处理,通过 “副本”(1 主 2 从)保证消息不丢失。
典型场景
- 日志收集:应用服务器将日志写入 Kafka,下游 EL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从 Kafka 消费日志,实现日志分析;
- 交易异步处理:电商下单后,订单系统将 “下单消息” 写入 Kafka,库存系统、支付系统、物流系统分别消费消息,避免同步调用导致的系统雪崩;
- 流处理:配合 Flink/Spark Streaming,从 Kafka 实时读取数据(如用户行为),做实时计算(如实时推荐)。
选择建议
- 集群规格:按 “消息吞吐量” 选择(如每秒 1 万条选 2 节点,每秒 10 万条选 4 节点);
- 副本数:生产环境必须开启 “3 副本”(主 + 2 从,避免单节点故障丢失消息);
- 存储时长:日志类数据选 “7-30 天”;核心业务消息(如订单)选 “30 天以上”,确保下游系统重试时能获取消息;
- 避免场景:同步通信场景(如用户登录需实时返回结果),这类场景需直接调用 API,不适合用消息队列。
5. 对象存储服务 OBS
核心定位
用于存储 “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视频、日志、备份文件)的无限容量存储服务,特点是 “低成本、高可靠、可扩展”。
核心功能
- 多存储类别:
- 标准存储:高频访问(如 APP 图片、视频点播),响应快(毫秒级);
- 低频访问存储:低频访问(如备份、归档文件),成本比标准低 50%,访问需等待秒级;
- 归档存储:极少访问(如合规归档),成本最低,访问需等待分钟级;
- 高可靠:数据自动存储在 3 个不同节点,可用性 99.99%, durability 99.999999999%(11 个 9);
- 生态集成:直接对接 Doris(分析数据)、CDN(加速分发)、CCE(容器镜像存储)。
典型场景
- 互联网 “用户上传文件”:如社交 APP 的图片、短视频,存储到 OBS,再通过 CDN 加速分发;
- 企业 “数据备份”:将 RDS 数据库备份、服务器镜像存储到 OBS 低频访问存储,降低成本;
- 大数据 “数据湖”:将 PB 级原始数据(如用户行为日志)存储到 OBS,供 Doris/Flink 分析。
选择建议
- 存储类别:按 “访问频率” 选择(高频→标准,低频→低频访问,极少访问→归档);
- 容量规划:按 “年数据增量” 估算,OBS 支持无限扩容,无需提前购买大容量;
- 成本优化:非核心数据(如日志)可设置 “生命周期规则”(如 30 天后自动从标准转低频,90 天后转归档);
- 安全需求:敏感数据(如用户身份证照片)需开启 “服务器端加密”(SSE)和 “访问控制”(IAM 权限)。
三、微服务治理类:微服务引擎 CSE
1. 核心定位
专为微服务架构设计的全生命周期治理平台,与 CCE(容器运行)配合,解决微服务的 “注册发现、配置管理、熔断降级、监控追踪” 问题。
2. 核心功能
- 服务注册发现:微服务实例启动后自动注册到 CSE,其他服务通过 CSE 找到目标实例(替代传统的 IP + 端口调用);
- 配置中心:集中管理所有微服务的配置(如数据库地址、接口开关),支持动态修改(无需重启服务);
- 流量治理:支持熔断(服务故障时自动断开)、限流(防止流量过载)、灰度发布(按比例推送新版本)。
3. 典型场景
- 大型微服务系统(如政务云、企业 ERP):用 CSE 管理数十个微服务的依赖关系,避免 “服务间调用混乱”;
- 高可用需求场景:通过 “熔断降级” 防止一个服务故障导致整个系统雪崩(如支付服务故障时,订单服务自动降级为 “暂存订单”);
- 频繁迭代场景:通过 “灰度发布” 将新版本推送给 10% 用户,验证无问题后全量发布,降低风险。
4. 选择建议
- 必选场景:使用 CCE 部署微服务的场景(CSE 与 CCE 深度集成,无缝管理容器化的微服务);
- 可选场景:单体应用或简单服务(无需复杂治理,可暂不使用);
- 规格选择:按 “微服务数量” 选择(10 个以内选基础版,10 个以上选企业版,支持更多治理功能)。
四、网络类服务(3 款):共享带宽、NAT 网关、ELB
这类服务负责 “网络连接、流量分发、安全访问”,是云资源与公网 / 内网通信的核心。
1. 共享带宽
核心定位
将多个 “弹性公网 IP(EIP)” 绑定到同一个带宽包,实现 “带宽共享、成本优化”,避免每个 EIP 单独购买带宽导致的浪费。
核心功能
- 带宽共享:多个 EIP 共用一个带宽(如 100Mbps 带宽可分配给 5 个 EIP,每个 EIP 最大使用 100Mbps);
- 弹性调整:支持随时扩容 / 缩容带宽,按实际使用时长计费(按小时 / 按天);
- 成本优势:比单个 EIP 购买带宽节省 30%-50%(尤其当多个 EIP 峰值流量不重叠时)。
典型场景
- 多 EIP 场景:如一个业务有 Web 服务器(1 个 EIP)、API 服务器(1 个 EIP)、数据库只读节点(1 个 EIP),用共享带宽统一管理;
- 流量波动场景:如 Web 服务器白天流量高,API 服务器晚上流量高,共享带宽可最大化利用带宽资源。
选择建议
- 必选场景:EIP 数量≥2 的场景(成本优势明显);
- 可选场景:仅 1 个 EIP 的场景(直接购买 EIP 带宽更简单);
- 带宽规格:按 “所有 EIP 的峰值流量总和” 估算(如 Web 峰值 50Mbps,API 峰值 30Mbps,选 80Mbps 共享带宽)。
2. NAT 网关(NAT Gateway)
核心定位
部署在 “私有网络(VPC)” 出口,实现 “内网实例访问公网” 或 “公网访问内网实例”,隐藏内网 IP,提升网络安全性。
核心功能
- SNAT 功能:让私有网络内的 ECS/CCE 容器(无公网 IP)通过 NAT 网关访问公网(如下载软件、调用第三方 API);
- DNAT 功能:将公网 IP 映射到内网实例的私有 IP,实现公网访问内网服务(如将 NAT 网关的 EIP 映射到内网 Web 服务器,用户通过 EIP 访问);
- 高可用:支持 “多可用区部署”(网关实例分布在不同机房,避免单点故障)。
典型场景
- 内网实例需访问公网:如 CCE 容器内的微服务需调用阿里云 API,通过 SNAT 访问公网,无需给每个容器分配 EIP;
- 隐藏内网 IP:如数据库服务器(内网部署)需对外提供服务,通过 DNAT 映射,公网无法直接获取数据库私有 IP,降低被攻击风险;
- 多内网实例共享出口:如一个 VPC 内有 100 台 ECS,通过一个 NAT 网关实现统一出口管理,简化网络配置。
选择建议
- 必选场景:私有网络内实例需访问公网,但不想分配 EIP(节省成本 + 隐藏 IP);
- 规格选择:按 “内网实例的公网访问带宽” 选择(如 100 台 ECS 总出口带宽 50Mbps,选 50Mbps 规格的 NAT 网关);
- 高可用需求:生产环境选 “多可用区 NAT 网关”,测试环境可选 “单可用区”(成本低)。
3. 弹性负载均衡 ELB
核心定位
将公网 / 内网流量 “均匀分发” 到多个后端实例(ECS/CCE 容器),实现 “高可用、高并发”,避免单个实例过载。
核心功能
- 四层 / 七层负载:
- 四层(TCP/UDP):基于 IP + 端口分发(如数据库流量、游戏流量);
- 七层(HTTP/HTTPS):基于 URL、Cookie 分发(如 Web 服务,支持会话保持、SSL 卸载);
- 健康检查:自动检测后端实例是否正常(如发送 HTTP 请求,无响应则剔除实例);
- 弹性扩展:支持动态添加后端实例,流量增加时自动分发到新实例。
典型场景
- Web 服务高可用:如电商网站的前端服务器,部署 3 台 ECS,通过 ELB 分发流量,一台故障时,其他两台继续服务;
- 高并发场景:如秒杀活动,通过 ELB 将每秒 10 万请求分发到 100 台 CCE 容器实例,避免单实例崩溃;
- 内网服务负载:如内网的 API 服务器集群,通过 “内网 ELB” 实现内部服务的流量分发(无需暴露公网)。
选择建议
- 负载类型:Web 服务选七层 ELB(支持 URL 路由、SSL 卸载);数据库 / 游戏选四层 ELB(性能更高);
- 后端实例:后端实例需在同一 VPC 内,且已部署相同服务(如相同的 Web 应用);
- 高可用需求:生产环境选 “多可用区 ELB”(负载均衡实例分布在不同机房);
- SSL 需求:需 HTTPS 访问时,在 ELB 上配置 SSL 证书(避免后端实例重复配置,节省资源)。
五、安全类:主机安全服务 HSS
1. 核心定位
针对云服务器(ECS)、容器实例的全方位安全防护服务,解决 “病毒查杀、入侵检测、漏洞修复” 等主机安全问题。
2. 核心功能
- 入侵检测:监控暴力破解(如 SSH 登录)、webshell 攻击(如上传恶意脚本),发现后自动阻断;
- 病毒查杀:实时扫描主机内文件,查杀病毒、木马、勒索软件;
- 漏洞管理:检测主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漏洞(如 Linux 内核漏洞、Apache 漏洞),提供修复建议;
- 基线检查:对照等保 2.0、CIS 等标准,检查主机配置(如密码复杂度、防火墙规则),生成合规报告。
3. 典型场景
- 所有云主机场景:无论 ECS 还是 CCE 容器,均需 HSS 防护(云主机是攻击的主要目标);
- 合规场景:需通过等保三级 / 四级的业务(如金融、政务),HSS 的漏洞管理、基线检查是合规必备;
- 高风险场景:暴露公网的主机(如 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需 HSS 抵御暴力破解、恶意攻击。
4. 选择建议
- 必选场景:所有生产环境的云主机(无安全防护的主机易被入侵,导致数据泄露);
- 版本选择:
- 基础版:免费,提供基础入侵检测、病毒查杀(适合测试环境);
- 企业版:付费,支持漏洞修复、基线检查、容器安全(适合生产环境);
- 旗舰版:支持高级威胁检测(如勒索软件防御),适合核心业务(如支付、金融);
- 部署方式:无需手动安装 Agent(华为云 ECS/CCE 可自动安装),开通服务后直接使用。
六、区块链类:区块链服务 BCS
1. 核心定位
基于 Hyperledger Fabric/Ethereum 的托管区块链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搭建区块链网络,无需关注底层技术(如节点部署、共识机制),专注业务场景。
2. 核心功能
- 一键部署:支持 10 分钟内搭建区块链网络(含 Orderer 节点、Peer 节点);
- 可视化管理:通过控制台监控节点状态、交易记录、区块高度;
- 安全合规:支持国密算法(SM2/SM3),满足金融、政务等领域的合规要求;
- 生态集成:对接华为云 OBS(存储链上数据)、RDS(存储链下数据)、API 网关(提供链上数据查询接口)。
3. 典型场景
- 供应链溯源:如食品供应链,从生产、仓储、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的信息上链,用户可扫码查询溯源信息(防篡改);
- 政务存证:如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将数据上链,实现多部门共享(无需重复提交),且数据不可篡改;
- 金融交易:如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通过区块链实现交易透明化,降低信任成本。
4. 选择建议
- 必选场景:需 “数据防篡改、多主体信任协作” 的场景(传统数据库无法满足);
- 框架选择:联盟链场景(如企业间协作)选Hyperledger Fabric(权限可控、性能高);公有链场景(如数字货币)选Ethereum(去中心化、生态成熟);
- 节点规格:按 “交易吞吐量” 选择(如每秒 100 笔交易选 2 个 Orderer 节点 + 4 个 Peer 节点);
- 避免场景:无多主体协作、数据可篡改的场景(如个人博客、简单数据存储),区块链成本高且无必要。
总结:服务选择的核心逻辑
先定业务场景:
- 微服务 / 云原生 → 优先 CCE(容器)+ CSE(微服务治理);
- 交易型数据 → RDS(OLTP);分析型数据 → Doris(OLAP);
- 非结构化数据 → OBS;高频访问数据 → DCS(缓存);
- 分布式系统解耦 → Kafka(消息队列);
- 网络流量管理 → ELB(负载)+ NAT 网关(出口)+ 共享带宽(成本);
- 安全防护 → HSS;区块链场景 → BCS。
再平衡成本与可用性:
- 测试环境:选低成本配置(如 CCE Serverless、HSS 基础版、单可用区 ELB);
- 生产环境:选高可用配置(如 CCE 多节点集群、RDS 三节点、多可用区 ELB/NAT 网关、HSS 企业版)。
最后考虑生态集成:优先选择同一云厂商的服务(如华为云各服务无缝对接),避免跨厂商集成带来的复杂度(如 API 不兼容、运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