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Codebuddy Code CLI 快速开发中小学数学测试系统
目录
- 导语
- 1 Codebuddy Code CLI 简介
- 2 使用 Codebuddy Code CLI 开发系统的流程
- 2.1 提出需求,确定框架
- 2.2 AI 生成代码
- 2.3 调试和修改
- 2.4 安装部署
- 2.5 所用命令示例
- 3 中小学数学评测系统介绍
- 3.1 项目概述
- 3.2 技术栈
- 3.3 开发规范
- 3.4 项目结构
- 3.5 安装与部署
- (1)前端
- (2)后端
- (3)初始化数据
- (4)调试脚本
- (5)生产环境部署
- 4 系统效果展示
- 5 传统开发与Codebuddy code cli开发对比
- 6 开发心得
- 总结
- 参考资料
导语
随着“双减政策”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在线评测系统越来越重要。对于中小学数学而言,一个能够智能组卷、自动判分、生成学习建议的系统,不仅能减轻教师负担,也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效果。
在开发这样一个系统时,我选择了 Codebuddy Code CLI 作为辅助工具。它是一款轻量的 AI 开发助手,支持命令行操作,能快速生成代码、搭建框架,并提供智能问答和修复建议。本文将结合一个中小学数学测试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享我使用 Codebuddy Code CLI 的体验和心得。
@CodeBuddy 官方账号
1 Codebuddy Code CLI 简介
Codebuddy Code 是一款智能编程助手,深度集成到终端和 IDE 中,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编程。
它的核心优势包括:
- 快速上手 :安装简单,开箱即用。
# 全局安装npm install -g @tencent-ai/codebuddy-code# 在任意项目目录下运行codebuddy
首次使用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按照提示登录即可。
-
智能交互 :用中文或英文描述需求,AI 自动生成或优化代码。
-
代码辅助 :支持生成代码、重构、调试和修复错误。
-
项目理解 :能分析项目结构和依赖关系,提供上下文相关的建议。
-
多语言支持 :覆盖 JavaScript、TypeScript、Python、Java、Go 等主流语言。
-
无缝集成 :既能在终端运行,也能在 VS Code、WebStorm 等 IDE 中使用。
-
自动化任务 :生成测试、文档、注释,并能优化 Git 工作流。
一句话总结: Codebuddy Code CLI 上手快、功能强大,是开发者的随身智能助手。从CLI到码宇宙,只差1句描述!
2 使用 Codebuddy Code CLI 开发系统的流程
用 Codebuddy Code CLI 开发“中小学数学智能测试系统”的过程,和我们熟悉的开发流程差不多,也需要需求分析、写代码、测试、部署这几个步骤。最大的不同在于,大部分具体工作都由 AI 完成了,开发人员主要负责提想法和做决定。
2.1 提出需求,确定框架
开发者先提出大概想做什么,比如“做一个中小学数学智能测试系统”。
Codebuddy Code CLI 会把这个想法细化成一份具体的功能列表,比如“用户管理”、“题库管理”、“自动组卷”等,然后让开发者来确认。同时,它会提供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案(比如前端用 Vue 还是 React,后端用 Java 还是 Python),让开发者选择自己熟悉的就行。
2.2 AI 生成代码
开发者选好技术方案后,AI 工具会自动搭建好整个项目框架,并生成基础功能的可运行代码。这样一来,开发者拿到的直接就是一个能跑起来的程序雏形,而不是一堆需要从零开始配置的文件。
2.3 调试和修改
开发者可以直接运行这个程序,看看实际效果。如果发现问题,或者想增加新功能,不用自己深入去改代码。直接用大白话告诉 AI 工具需要修改的地方,比如“给考试加上倒计时功能”或者“把登录按钮的颜色改一下”。AI 会自动去修改代码,改完后开发者再看效果,反复这个过程直到满意为止。
2.4 安装部署
所有功能都完善、问题都解决后,系统就可以安装部署了。在这个阶段,AI 也可以提供帮助,让最后的上线过程变得更简单。
2.5 所用命令示例
- 我想做一个中学数学测试系统,用户登录后,可以选择年级,知识点或者阶段,然后自动生成试题,可以在线做,也可以下载打印,在线做完提交之后,能够直接给出答案,并根据做题情况给出建议。按照上面的要求给出设计大纲。
- “按年级与知识点生成试卷,题型顺序:选择→填空→解答,题目不重复”
- “为每个知识点补足≥20道题,题干需符合该知识点主题” -
- “学习建议按知识点正确率生成:薄弱<50%、需巩固<80%、优势≥80%”
- “选择题前端统一使用单选组件;无options从题干解析A-D选项”
- “PDF仅包含试卷内容,不包含页面按钮/操作区”
总的来说,这个过程就是开发者“动脑”和“动口”,AI 工具负责“动手”,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3 中小学数学评测系统介绍
3.1 项目概述
中小学数学评测系统是一款面向学生与教师的智能学习与测评平台。系统支持按照年级和知识点进行智能组卷,帮助教师快速生成符合教学需求的试卷。学生可在线完成试题并即时提交判分,系统会根据答题情况,自动生成按知识点维度的学习建议,精准定位薄弱环节。首页提供简要的功能介绍与快捷入口,方便用户快速上手。支持试卷打印与PDF导出。
系统代码地址:https://gitee.com/yezi5463/mathtest
3.2 技术栈
- 前端 :Vue 3、TypeScript、Element Plus、Vite、MathJax、html2canvas、jsPDF
- 后端 :FastAPI、SQLAlchemy、Alembic、MySQL
- 其他 :Pydantic、Axios
3.3 开发规范
- 代码风格 :前端 TypeScript/ESLint,后端 PEP8;禁止提交密钥;组件/服务职责单一。
- 接口规范 :RESTful,后端 schemas 与前端 types 保持一致(蛇形命名,如
grade_id
)。 - 安全规范 :不记录敏感信息;数据库连接通过
backend/.env
配置。
3.4 项目结构
math-test-system/
├── frontend/
│ ├── src/views/DashboardView.vue 首页
│ ├── src/views/MathTestView.vue 组卷页面
│ ├── src/components/TestPaper.vue 试卷组件
│ ├── src/components/TestResult.vue 结果组件
│ ├── src/api/mathTest.ts 前端接口
│ └── ...
│
├── backend/
│ ├── app/
│ │ ├── api/api_v1/endpoints/math_test.py 路由
│ │ ├── services/question_service.py 组卷与评测逻辑
│ │ ├── models/ ORM 模型
│ │ ├── schemas/ Pydantic 模型
│ │ └── main.py FastAPI 入口
│ ├── scripts/init_data.py 初始化数据
│ ├── debug_db.py 数据库调试
│ ├── debug_service.py 服务调试
│ └── alembic/ 数据库迁移
│
└── database/├── grades├── knowledge_points├── questions├── test_papers├── test_paper_questions├── users└── test_attempts
3.5 安装与部署
(1)前端
cd frontend
npm install
npm run dev 本地开发
npm run build 打包
npm run preview 预览构建结果
(2)后端
cd backend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alembic upgrade head 初始化数据库
uvicorn app.main:app --reload 启动后端服务
(3)初始化数据
python backend/scripts/init_data.py
(4)调试脚本
python backend/debug_db.py
python backend/debug_service.py
(5)生产环境部署
- 前端 :打包后部署在 Nginx。
- 后端 :推荐使用 Gunicorn + Uvicorn 部署。
- 数据库 :MySQL 独立服务,连接信息写在
.env
文件中。
4 系统效果展示
最终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 智能组卷 :支持按年级、知识点等维度灵活配置,自动生成匹配的试卷内容;
- 在线答题与自动判分 :学生可在线完成试卷,系统即时评判客观题,快速给出分数;
- 错题记录与学习建议 :自动收录错题,并基于答题情况生成个性化学习建议,助力针对性提升;
- 试卷导出为PDF :支持将试卷一键导出为PDF格式,便于打印或离线使用。
例如,学生登录系统后,可选择“六年级分数计算专题”,系统将自动生成一份适配的练习试卷;完成答题并提交后,系统不仅即时判分,还会自动生成专属错题集与学习建议,实现学情可视化与复习引导。
5 传统开发与Codebuddy code cli开发对比
传统开发模式通常需要前端、后端和题库/测试人员各自分工协作,完成一个中小学数学评测系统 MVP 版本大约需要 2~2.5 个月。借助 Codebuddy Code CLI + AI 辅助开发,单人即可完成全栈开发,AI 自动生成前端组件、接口、ORM 模型等,大幅减少重复劳动,开发周期可缩短至 2~3 周。
人员与效率对比表
项目维度 | 传统开发模式 | AI 辅助开发模式(Codebuddy CLI) |
---|---|---|
核心人员 | 3人(前端 1 + 后端 1 + 题库/测试 1) | 1人全栈开发 |
开发周期 | 2~2.5 个月 | 2~3 周 |
人员分工 | 前端负责页面与交互,后端负责接口与逻辑,题库/测试人员辅助 | 单人负责架构设计与逻辑,AI生成前端组件、接口、ORM模型等 |
工作效率 | 受沟通与协作影响,重复工作多 | 高效,低价值重复工作由AI完成 |
适用场景 | 大型团队、多阶段迭代 | 中小型项目、快速MVP验证 |
6 开发心得
使用 CodeBuddy Code CLI 开发中小学数学智能测试系统让我受益匪浅。这款 AI 命令行工具以自然语言驱动,简化了传统编程的复杂性,让我能聚焦核心思路。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首先,选择合适的 AI 模型至关重要。CodeBuddy 支持多种模型,不同模型性能差异明显。最初使用 deepseek模型时,我陷入循环调试困境:修复题目生成模块的逻辑错误后,数据格式问题又出现,反复修改效率低下。切换到 GPT-5 后,代码生成更稳定,问题显著减少。建议开发者初期测试多种模型,动态调整以提升效率。
其次,需求描述需精准。AI 依赖清晰输入,若表述模糊,输出常偏离预期。例如,我要求生成高中数学试卷,AI 却输出小学加减法题目。反馈“题型不对”时,AI 误解为题目格式,调整后仍不达标。后来我改为“基于高中知识点如二次方程生成题目”,AI 才生成符合预期的复杂试卷。建议采用分层描述,先概述需求,再细化“知识点”“难度”等关键词,及时验证输出以减少迭代。
此外,CodeBuddy 的迭代友好性让我印象深刻,其实时反馈和补丁生成使调试如对话般顺畅。这款工具让我感受到 AI 编程的潜力,它解放了重复劳动,让开发者专注创新。但要发挥其价值,需优化模型选择和精准描述,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思维转变。
总结
CodeBuddy Code CLI 的最大价值在于它重新定义了开发者的角色——我不再是埋头编写每一行代码的执行者,而是成为专注于系统设计和需求引导的架构师。在开发数学测试系统时,无论是用户管理、试题生成还是自动评分模块,我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功能意图,AI 就能快速生成代码框架并提供技术建议,这使开发效率提升约70%,并让我能灵活应对需求变更。
这一过程也推动了我的思维转变:从“如何实现代码”转向“如何清晰表达需求”。例如,通过比较不同模型效果和优化指令精度(如明确“高中数学知识点”),我学会了更结构化的表达方式,逐步从技术执行者转变为AI的引导者。
CodeBuddy 不仅是一款工具,更是一位智能协作者,为教育信息化开发打开新可能。未来,期待它在语义理解和本地化支持方面进一步强化,助力快速构建更贴合教学场景的智能应用。这也启示我们,AI时代的开发者应主动拥抱角色转型,善用工具释放创造力,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进程。
参考资料
1 国际官网:https://www.codebuddy.ai/cli
2 产品文档: https://cnb.cool/codebuddy/codebuddy-code
3 中小学数学测试系统gitee地址 https://gitee.com/yezi5463/math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