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S32K146-LPUART+DMA方案实现

介绍:

本章主要记录了我在使用 NXP S32K146 芯片进行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串口(LPUART)数据接收问题,以及在分析问题、尝试多种方法后,最终通过更换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总结。

在实际应用中,串口通信常常承担着高速、连续数据传输的任务。然而,当我在项目中需要频繁接收固定长度的数据包时,原有的基于中断的接收方式暴露出诸如 CPU 占用率过高、系统资源紧张、数据接收不稳定甚至丢包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系统的实时性,也降低了整体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一瓶颈,我深入研究了 LPUART 与 DMA 联合使用的机制。通过采用 DMA 进行数据搬运,CPU 从逐字节处理中解放出来,只需在数据块搬运完成后通过一次中断进行处理,从而显著降低了系统负载,提高了数据接收的稳定性与效率。

本章将结合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对比中断方式与 DMA 方式的差异,总结 DMA 在串口通信中的优势与注意事项,并分享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为今后在类似场景中使用 DMA 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录

一丶背景介绍

二、LPUART中断方案的分析

三、LPUART+DMA的简介

四、LPUART+DMA的优势

五、具体流程

六、具体代码分析

七、总结


一丶背景介绍

       起初在频繁接收固定 34 字节数据时,曾出现过接收中断停止的情况。调试发现 LPUART 的 CTRL 寄存器状态(RE / RIE)被关闭。我最初的处理方法是检测到寄存器被关闭后,通过重新使能和初始化来恢复串口接收,但这种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也不被允许。

二、LPUART中断方案的分析

        在 1,115,200 bps 的速率下,接收 34 个字节大约需要 3 ms。然而,由于工程中还包含其他任务和事件处理,整体运行难以满足需求。若每接收 1 个字节就触发一次中断,不仅会导致 CPU 占用率过高,还会在串口接收速率下降时增加丢包风险,从而进一步消耗有限的系统资源,降低整体稳定性。

三、LPUART+DMA的简介

        3.1、LPUART:

  • 是 NXP S32K146 等 MCU 内置的低功耗 UART 外设。

  • 具备常规 UA

http://www.dtcms.com/a/394980.html

相关文章:

  • 【架构设计与优化】大模型多GPU协同方案:推理与微调场景下的硬件连接策略
  • 软件的安装python编程基础
  • Linux系统与运维
  • [Maven 基础课程]基于 IDEA 进行 Maven 构建
  • 一个基于 .NET 开源、简易、轻量级的进销存管理系统
  • 基于Flowlet的ARS(自适应路由切换)技术在RoCE网络负载均衡中的应用与优势
  • 计算机网络实验[番外篇]:MobaXterm连接Centos9的配置
  • Go语言实战案例-项目实战篇:实现一个词频分析系统
  • Grok 4 Fast vs GPT-5-mini:新一代高效AI模型开发者选型指南
  • LeetCode:47.从前序和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 MySQL安装避坑指南:从环境适配到故障修复的全场景实战手册
  • React教程(React入门教程)(React组件、JSX、React Props、React State、React事件处理、Hooks、高阶组件HOC)
  • 2025年CSP-S初赛真题及答案解析(完善程序第1题)
  • 六、页面优化
  • CVAT部署到虚拟机小记
  • scss基础学习
  • 基于衍射神经网络的光学高速粒子分类系统A1(未做完)
  • ffprobe安装与简单使用
  • close函数就像“关门“操作,用于关闭文件描述符释放系统资源
  • PyTorch 神经网络工具箱学习笔记
  • Qt常用控件之QWidget(三)
  • apache poi excel 单元格换行
  • 全能视频下载器-下载自媒体平台视频 v1.5.5 专业版
  • 状态模式指南:对象状态变化的优雅管理
  • 自动化多段视频删除:FFmpeg.AutoGen 与 C# 的完整实现​
  • C、C++、Java 和 Python:四大编程语言的对比分析
  • ESP iic驱动
  • Ai-Agent学习历程——大模型的概念
  • 5G NR-NTN协议学习系列:NR-NTN介绍(3)
  • 一场 MCP 生态的变革——详解 OpenTiny NEXT 逆向思维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