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
我们用最直白的方式来理解“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
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考方式,但它的核心不是“问”,而是**“拆”和“建”**。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台电脑,你想造一台更好的电脑。
-
普通思维(类比思维): 你会去看市面上最好的电脑,比如苹果和联想。然后想:“好的,他们用A型号的CPU,B型号的显卡,C设计的外壳。我能不能找到一个A+的CPU,B+的显卡,再把外壳设计得更好看一点?” 这是一种模仿和改良的思维,你是在别人已经搭好的积木上做微小的改动。
-
第一性原理思维: 你会完全忽略现有电脑的样子,而是问自己最根本的问题:
- “电脑”的本质是什么? 是一个用于信息处理和计算的工具。
- 实现这个本质,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 需要一个能进行计算的单元(CPU的本质)。
- 需要一个能暂时存储信息的地方(内存的本质)。
- 需要一个能长期存储信息的地方(硬盘的本质)。
- 需要一个能显示信息的界面(显示器的本质)。
- 需要一个能输入指令的方式(键盘/鼠标的本质)。
- 需要一个能给所有这些供电的东西(电源的本质)。
- 这些最基础的要素,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有没有全新的、成本更低或效率更高的方式来组合它们?
- 我们一定要用实体键盘吗?触摸屏行不行?语音控制行不行?
- 数据一定要存在本地硬盘吗?全部放在云端行不行?
- 这些零件非得这么大吗?能不能用更小的材料,把它们集成在一起?
通过这样一层层地拆解到最基础的“事实”和“公理”(也就是不能再被拆分的基本要素),然后从这些基本要素出发,重新“搭建”起一个解决方案,这就是第一性原理。
核心总结:
第一性原理 = 拒绝默认,回归本质,重构方案
- 拆解(Deconstruction):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产品或观念,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所有的“常识”、“经验”和“传统做法”,直到只剩下最核心、最基础、无法再被质疑的“事实”或“物理定律”。
- 重建(Reconstruction): 基于这些最基础的核心要素,完全不受现有框架的束缚,从零开始思考,如何能用最高效、最优化的方式重新组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甚至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一个经典的例子:埃隆·马斯克的火箭
- 问题: 制造火箭的成本为什么那么高昂?
- 类比思维: 看看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这些航天巨头是怎么造火箭的,然后在他们的基础上想办法降低一点点成本。结果是收效甚微。
- 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思维:
- 拆解: 火箭的成本构成是什么? 他发现,火箭的原材料成本,比如铝合金、钛、铜、碳纤维等,只占总成本的2%左右。剩下98%都是制造、组装、运输和各种中间环节的费用。
- 回归本质: 制造火箭最基础的要素就是这些金属材料。
- 重建: 既然材料本身很便宜,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采购原材料,用更高效的制造工艺和管理方式自己生产火箭呢?而且,为什么火箭只能用一次?从物理学上讲,没有定律规定火箭不能被回收。于是他得出了两个颠覆性的结论:
- 自己制造火箭,而不是外包采购,可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 研发可回收火箭,可以颠覆性地降低发射成本。
最终,SpaceX的出现,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了近90%,彻底改变了航天行业。
所以,当你再听到“第一性原理”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一直以来都这样”所束缚。把问题打回原形,找到它的“原子成分”,然后用你的智慧,重新把它组合成一个更好的东西。 这是一种从根本上寻求突破和创新的强大思维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