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嵌入式硬件工程师每日提问

一、PCB板的生产工艺即流程

以最常见的4 层 PCB为例,从 “内层制作”“层压组合”“外层制作” 三个方面说明,逻辑如下:

第一阶段:内层基板制作(核心缺失部分补充)
  1. 开料:切割内层覆铜板(薄基材),磨边去除毛刺。
  2. 内层干膜:内层覆铜板表面贴覆干膜(感光掩膜)。
  3. 内层线路曝光:用 LDI 将内层电路图形转移到干膜上,固化干膜。
  4. 内层显影:去除未固化的干膜,露出待蚀刻的内层铜箔。
  5. 内层蚀刻:用蚀刻液去除暴露的铜箔,形成内层线路。
  6. 内层褪膜:去除固化的干膜,露出内层线路铜箔。
  7. 内层 AOI 检测:检测内层线路的短路、断路、线宽偏差等缺陷(缺陷板直接报废,无法修复)。
第二阶段:层压(组合各层基材)
  1. 叠层准备:按 “外层铜箔 + 半固化片(绝缘层)+ 内层基板 + 半固化片 + 外层铜箔” 顺序叠放(4 层板结构)。
  2. 层压:通过高温高压将叠层结构压合为整体,形成完整的多层基板(半固化片融化后固化,实现各层粘结)。
第三阶段:外层线路与表面工艺(优化原流程顺序 / 描述)
  1. 外层钻孔:在层压后的基板上钻 “过孔、盲孔、埋孔”(贯穿内层与外层)。
  2. 塞孔:根据孔的类型选择工艺(油墨塞非导通孔,树脂 / 铜浆塞需导通的盲孔 / 埋孔),避免后续工艺杂质进入。
  3. 沉铜:将基板放入化铜缸,通过化学反应在孔壁和铜面沉积薄铜层(0.3-0.5μm),实现孔壁与各层的电气导通。
  4. 全板电镀:全板镀铜,将孔壁铜层增厚至 5-8μm(满足导电和机械强度要求)。
  5. 外层干膜:外层表面贴覆干膜(作为外层线路的掩膜)。
  6. 外层线路曝光:LDI 将外层电路图形转移到干膜上,固化干膜。
  7. 外层显影:去除未固化的干膜,露出待蚀刻的外层铜箔。
  8. 图像电镀:在暴露的外层线路和孔壁上选择性镀铜(增厚线路铜层至 20-35μm),再镀一层锡(保护线路铜箔不被蚀刻液侵蚀)。
  9. 外层褪膜:去除固化的干膜,露出待蚀刻的外层铜箔。
  10. 外层蚀刻:用蚀刻液去除未被锡层保护的铜箔,保留线路铜箔。
  11. 褪锡:去除保护线路的锡层,露出纯净的外层线路铜箔。
  12. 线路 AOI 检测:检测外层线路的缺陷(短路、断路、线宽等)。
  13. 四线低阻抗检测:专项检测 “裸铜导线” 的阻抗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高速 PCB 的阻抗匹配)。
  14. 阻焊:在基板表面涂覆阻焊油墨(常用绿色,也有黑 / 蓝 / 白),保护线路免受潮湿、氧化、划伤影响,同时定义焊盘区域。
  15. 字符(丝印):在阻焊层表面印刷字符(如元件标号、极性标识),便于后续焊接和维修。
  16. 表面处理:对裸露的焊盘进行处理(如沉金、镀锡、OSP 有机保焊膜),防止焊盘氧化,提升焊接可靠性。
  17. AVI 检测:检测表面工艺缺陷(阻焊气泡、字符模糊、划伤、表面处理不良等)。
  18. 电气功能测试:全板通断测试、绝缘测试(检测是否有短路、断路、漏电)。
  19. 外形加工:通过铣削、冲压等方式将基板切割成最终设计形状。
  20. 终检:人工全检 / 抽样检(核对外形尺寸、表面缺陷、字符正确性,确认测试报告合格,清除金属碎屑等异物)。
  21. 包装:按防潮、防静电要求包装(如真空包装 + 干燥剂)。
  22. 发货:按订单要求交付。

二、DC-DC的拓扑结构

首先,根据是否存在电气隔离,DC-DC 拓扑可分为非隔离型隔离型两大类;

2.1:非隔离型 DC-DC 拓扑(无变压器,输入输出共地)

非隔离型拓扑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适用于对电气隔离无要求(如板级电源、芯片供电)的场景,核心通过电感储能实现电压变换,关键满足 “电感伏秒平衡”(保证电感电流稳定)。

1)Buck 拓扑(降压转换器)
  • 核心功能:将输入直流电压 降低 至更低的稳定输出电压(Vout​<Vin​)。
  • 核心元件:1 个开关管(MOSFET/IGBT)、1 个续流二极管(或同步整流管)、1 个储能电感、1 个输出滤波电容。
  • 工作原理
    1. 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压给电感充电,电感储存能量,同时向负载和电容供电;
    2. 开关管关断时:电感通过续流二极管释放能量,维持负载电流连续,电容辅助平滑输出电压。
  • 典型应用:CPU/GPU 供电(需要低压大电流)、汽车电子(12V 转 5V/3.3V)、嵌入式系统电源。
2) Boost 拓扑(升压转换器)
  • 核心功能:将输入直流电压 升高 至更高的稳定输出电压(Vout​>Vin​)。
  • 核心元件:1 个开关管、1 个二极管、1 个储能电感、1 个输出滤波电容。
  • 工作原理
    1. 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压给电感充电,电感储存能量,二极管反偏截止,负载由电容供电;
    2. 开关管关断时:电感产生反向电动势,与输入电压叠加后通过二极管向负载和电容供电,实现升压。
  • 典型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低电压输出升压)、LED 驱动(电池电压不足时升压)、便携式设备(单节锂电池 3.7V 转 5V)。
3)Buck-Boost 拓扑(升降压转换器)
  • 核心功能:可实现输入电压 高于或低于 输出电压(Vout​ 与 Vin​ 极性相反)。
  • 核心元件:1 个开关管、1 个二极管、1 个储能电感、1 个输出滤波电容。
  • 工作原理
    1. 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压给电感充电,电感储能,二极管截止,负载由电容供电;
    2. 开关管关断时:电感释放能量,通过二极管向负载和电容供电,输出电压极性与输入相反,且幅值可通过占空比(开关管导通时间比例)调节。
  • 典型应用:电池供电设备(如对讲机,电池电压随放电降低,需稳定输出)、需要负压的电路(如运算放大器偏置)。
4)衍生非隔离拓扑
  • SEPIC 拓扑(单端初级电感转换器):在 Buck-Boost 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感和电容,实现 升降压且输入输出极性相同,适合输入电压波动大的场景(如车载电源 12V/24V 兼容)。
  • Zeta 拓扑:与 SEPIC 结构对称,同样实现升降压且极性相同,但电感电流纹波更小,适用于低纹波要求的设备(如医疗仪器)。

2.2:隔离型 DC-DC 拓扑(含变压器,输入输出电气隔离)

隔离型拓扑通过高频变压器实现输入与输出的电气隔离(避免共地干扰、保障人身安全),同时实现电压变换,适用于高压输入、多输出、需安全隔离的场景(如工业电源、医疗设备、充电器)。

1) Flyback 拓扑(反激转换器)
  • 核心特点:单管结构,变压器兼具 “储能电感” 和 “隔离” 双重作用,成本低、体积小,适合 中小功率(通常 < 150W)。
  • 工作原理
    1. 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压给变压器初级绕组供电,变压器储存磁能,次级绕组因同名端极性相反,二极管截止,负载由电容供电;
    2. 开关管关断时:变压器初级绕组磁能通过次级绕组释放,二极管导通,向负载和电容供电(“反激” 指能量在开关管关断时传递)。
  • 典型应用:手机 / 笔记本充电器(如 5V/2A 充电器)、家电辅助电源(如空调控制板电源)、工业传感器电源。
2)Forward 拓扑(正激转换器)
  • 核心特点:单管结构,变压器仅用于 “隔离和变压”,需额外串联 “续流电感” 储能,功率密度高于 Flyback,适合 中功率(100W~500W)。
  • 工作原理
    1. 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压通过变压器初级绕组,次级绕组感应电压使二极管导通,向负载供电并给续流电感充电;
    2. 开关管关断时:变压器初级绕组通过 “箝位电路”(如稳压管)释放剩余磁能(避免电压尖峰),续流电感通过续流二极管向负载供电。
  • 典型应用:工业控制电源(如 PLC 电源)、医疗器械(如血压计电源)、LED 显示屏电源。
3)Half-Bridge 拓扑(半桥转换器)
  • 核心特点:双管结构(上下两个开关管串联),变压器初级绕组接在两个开关管中点与地之间,通过互补导通实现能量传递,适合 中大功率(200W~1kW)。
  • 优势:开关管耐压仅为输入电压的一半(降低器件要求),效率高于正激拓扑,磁芯利用率高。
  • 典型应用:服务器电源、通信基站电源(48V 转 12V)、工业电机驱动电源。
4)Full-Bridge 拓扑(全桥转换器)
  • 核心特点:四管结构(组成 H 桥),变压器初级绕组接在 H 桥的两个对角之间,通过两对开关管互补导通实现能量传递,适合 大功率(>500W)。
  • 优势:开关管耐压低(仅为输入电压),输出功率大,效率高(可达 95% 以上),是高功率场景的主流拓扑。
  • 典型应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直流快充)、工业大功率电源(如激光设备电源)、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
5)Push-Pull 拓扑(推挽转换器)
  • 核心特点:双管结构,变压器初级绕组有中心抽头,两个开关管交替导通,向次级传递能量,适合 中大功率(300W~1kW)。
  • 局限:开关管耐压需达到 2 倍输入电压(对器件要求高),且变压器存在 “偏磁” 风险(需额外补偿电路)。
  • 典型应用:离线式大功率电源(如工业焊机辅助电源)、光伏逆变器的 DC-DC 环节。

http://www.dtcms.com/a/392691.html

相关文章:

  • 2025年AI写小说工具测评:AI写作软件大比拼
  • UL 2808 2020北美能源监测设备安全标准介绍
  • 刷题日记0920
  • 论文复现中的TODO
  • 什么是双向SSL/TLS(mTLS)?深入理解双向认证的守护神
  • app封装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机房IP?有什么缺点
  • 【读书笔记】《谣言》
  • golang基础语法(一)变量
  • 私有化gitlab版本升级步骤(以版本12.9.0为例)
  • 基于java+springboot的超市仓库管理系统
  • Ubuntu 下练习编译 `.deb` 包的完整指南(适用于批量部署)
  • ICCV | 2025 | SkySense V2:面向多模态遥感的统一基础模型
  • 基于C# winform实现PP-HumanSeg人像分割替换背景色更换背景色
  • 对ai产品,设计测试case
  • ns-3 中一个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分组
  • C++八股 —— 编译过程
  • CMake笔记:cmake -G “NMake Makefiles“ 后,如何生成debug与release?
  • 解决 pip 安装报错:Could not find a suitable TLS CA certificate bundle
  • Python快速入门专业版(三十七):Python元组:不可变序列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对比列表)
  • 【UnoCSS快速上手】:安装、配置与优化,以及遇到的问题
  • 探索 Event 框架 5:实现Spring Boot集成
  • ARM(15) - LCD(2)显示字母数字+touch
  • 五、炫饭馆项目实战
  • 01.容器生态系统
  • CSS Grid 布局示例 - grid-template-areas
  • 基于脚手架微服务的视频点播系统-客户端业务逻辑处理部分(一)
  • 501. 二叉搜索树中的众数
  • Go面试题及详细答案120题(81-100)
  • 在跨平台C++项目中条件化使用Intel MKL与LAPACK/BLAS进行矩阵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