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读书笔记】《谣言》

谣言:从学术角度剖析谣言的本质与应对

引言:谣言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每个人和企业都可能成为谣言的受害者。面对谣言,有人选择忽略,任其自生自灭;有人则冲动回应,导致事态扩大。研究谣言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本书《谣言》从学术视角深入剖析谣言,提供结构化分析,而非单纯道德评判。

案例:宝洁公司的谣言危机

1981年,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突然收到大量电话,指控其为邪教组织。公司Logo(月亮脸与星星)被解读为撒旦标志(头发卷成666形状)。起初公司未重视,但电话从几千增加到几万。市场调查显示,4%的消费者拒绝购买宝洁产品,认为公司向魔鬼捐款。调查发现,谣言源于美国南部原教旨主义牧师的传播。这对大公司构成巨大威胁。宝洁的应对方式将在文末揭晓。

研究谣言的挑战

  • 流传过程难以追踪:谣言多为口头传播,非书面形式,无法监测爆发路径。
  • 道德分析 vs. 结构分析:许多人用道德视角(如“道德沦丧”)取代结构分析。结构分析聚焦谣言产生、传播机制,帮助真正理解谣言。

谣言的定义与本质属性

传统定义将谣言视为“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或“虚假信息”。但作者认为,若定义为“虚假”,反而不利于研究:

  • 传播者往往相信谣言为真。
  • 许多谣言最终证明为真(如蓬皮杜癌症谣言)。
  • 若以“假”为界定,谣言会增多,因为真相需时间验证。

谣言的核心属性:

  1. 非官方渠道传播:秘密、私下传递。
  2. 传播速度极快:信息如黄金般有价值,但会随时间贬值(明天就过时),故需立即分享。
  3. 反权利性质:通过非官方方式挑战权威。

研究谣言起源有趣但无意义:谣言的本质在于后续传播动力,而非首发者。寻找“始作俑者”简化了大众参与的责任,将复杂传播归为个人问题。

谣言的常见来源

  1. 专家发言:如神学家解读宝洁Logo;乐评人误听 Beatles 歌曲,传出“约翰·列侬杀死保罗·麦卡特尼”。
  2. 私房话:饭桌闲聊被放大传播。
  3. 扰乱人心的事实:真实事件被误解,如1984年印度总统遇刺谣言(源于邻居争执引发的救护车)。
  4. 见证:目击者回忆往往错误。实验显示:课堂突发事件后,学生证言几乎全错。即使一致,也可能源于共享的“旧框框”(偏见)。结论:准确见证罕见;证人真诚但易出错,受精神状态影响。
  5. 幻想:纯属编造。
  6. 浪迹四方的神话:都市传奇,如“酒吧醒来肾被偷”,因结构生命力强,反复出现。
  7. 误解:对事实的错误解读。
  8. 操纵信息:为利益(如政治诽谤)故意散布。谣言后常有“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论调,助长操纵。
  9. 无恶意未经证实的信息:转载未核实,如记者不采访当事人。

谣言的流传过程

为什么传播谣言?

  1. 社交货币:谣言如新闻,传播者显得消息灵通、跟上潮流。
  2. 求知欲:交换信息以求真相。
  3. 说服他人:老人群转发警告,寻求存在感。
  4. 发泄与自我释放:消费明星绯闻取乐。
  5. 为说而说:无特定目的。

为什么传播快?

  1. 即时消费需求:信息快速贬值,必须立即分享。
  2. 密切关系网络:洗衣房、咖啡馆、休息室易传播;新社区无谣言,因缺乏互动。
  3. 大众媒体参与:媒体报道如证据放大谣言。例如,1938年美国广播“外星人入侵”,引发全国恐慌、溃逃和混乱。

为什么人们相信谣言?

尽管非官方,谣言易被信:

  1. 消息灵通人士:如“我哥们儿从内部听说”。
  2. 无关利害:看似无害,但伤害他人。
  3. 似是而非:听似合理,如“隐形眼镜在钢炉融化烧坏眼睛”(实为眼镜掉落)。
  4. 精神参照系:如80年代科幻流行助长相关谣言;宝洁谣言源于美国南方宗教背景。
  5. 时代参照系:如西雅图汽车玻璃裂缝谣言(源于媒体放大正常现象)。
  6. 经得起考验的证据:邻居行为验证(如“大家都跑了”)。
  7. 解释真相的乐趣:人们偏好简单化解释(如清朝亡国归于皇帝昏庸)。实验显示:人们崇拜故弄玄虚者,提供“合理”但错误解读。
  8. 重复力量:三人成虎,重复使人动摇。
  9. 愿望驱动:如二战“希特勒遇刺”谣言,代表期望。

特定群体与谣言

  • 女性:过去数据显示与谣言相关,非天性,而是限于熟人圈,无法核实事实。
  • 知识分子:应“谣言止于智者”,但许多谣言源于此群。个别知识分子为“避免像笨蛋一样死去”而信谣。

为什么不愿核实?

  1. 无动力:无关自身。
  2. 无能力:无法验证。
  3. 表示忠诚:从众以示群体归属。
  4. 不愿破坏愿望:浑水摸鱼。

谣言的终结

大多数谣言因兴趣衰退而终结:

  • 生命周期:随新事件取代而淡化。
  • 背景演变:事件变化使谣言过时。
  • 死灰复燃:兴趣降低不等于结束,可能重现。
  • 沉默期:终结后解释(如“商人获益”或“被人陷害”),但若未解决本质,可能卷土重来。

如何扑灭谣言:困难与方法

扑灭困难

  1. 出乎意料 vs. 无趣:谣言刺激,辟谣恢复常态。
  2. 时效性:辟谣时谣言已过高峰,无人关注。
  3. 自带反辟谣:如“专家已被买通”。
  4. 反作用:辟谣放大曝光(如宝洁广告全国扩散)。
  5. 事实难证明:如证明“未捐款”不可能。

有效方法

  1. 防患于未然:打造可信度(如丘吉尔形象:诚实透明,迅速反馈)。
  2. 改变谣言形象:不直接解释,而是讲新故事。
    • 实验:麦当劳“蚯蚓肉”谣言。四组测试显示,直击辟谣无效(仍联想到恶心);分化(如蚯蚓可吃)或重新组合(如回忆麦当劳美好)有效。
    • 案例:服装店“囚禁女性”谣言,重定义为“反犹势力抬头”,转变受害者形象。
    • 二战海报:谣言界定为“不爱国”,减少传播。
  3. 虚构幕后敌人:提供粗暴结论,满足简单化需求。
  4. 解释为什么信:揭示机制(如节目分析),降低易信性。
  5. 欲擒故纵:让谣言传播后用证据反转(需可靠来源)。
  6. 长期辟谣阵地:如“谣言粉碎机”节目。

利用谣言

谣言可被利用:

  • 黑色谣言:伤害他人(如政治报复、商业竞争、金融套利)。
  • 玫瑰色谣言:美好期望(如“战争结束”)。
    利用谣言不正当,应打击(如炒股谣言违法)。

宝洁公司的应对案例

1980-1985年谣言纠缠:

  • 初响应:解释标志历史、资金透明。
  • 升级:寄信给宗教领袖和组织;新闻公报引用专家驳斥;起诉造谣者(包括竞争对手销售员);设热线答复。
  • 最终:1985年取消Logo,结束百年习惯。尽管多手段,谣言仍困扰,证明辟谣无底洞。

结语

谣言提醒:我们相信知识非因其真实,而是因为相信它才真实。可靠性源于社会群体,社会建于信仰而非证据。几句话可毁灭生活,故需慎言,从我做起,拒绝谣言。

http://www.dtcms.com/a/392683.html

相关文章:

  • golang基础语法(一)变量
  • 私有化gitlab版本升级步骤(以版本12.9.0为例)
  • 基于java+springboot的超市仓库管理系统
  • Ubuntu 下练习编译 `.deb` 包的完整指南(适用于批量部署)
  • ICCV | 2025 | SkySense V2:面向多模态遥感的统一基础模型
  • 基于C# winform实现PP-HumanSeg人像分割替换背景色更换背景色
  • 对ai产品,设计测试case
  • ns-3 中一个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分组
  • C++八股 —— 编译过程
  • CMake笔记:cmake -G “NMake Makefiles“ 后,如何生成debug与release?
  • 解决 pip 安装报错:Could not find a suitable TLS CA certificate bundle
  • Python快速入门专业版(三十七):Python元组:不可变序列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对比列表)
  • 【UnoCSS快速上手】:安装、配置与优化,以及遇到的问题
  • 探索 Event 框架 5:实现Spring Boot集成
  • ARM(15) - LCD(2)显示字母数字+touch
  • 五、炫饭馆项目实战
  • 01.容器生态系统
  • CSS Grid 布局示例 - grid-template-areas
  • 基于脚手架微服务的视频点播系统-客户端业务逻辑处理部分(一)
  • 501. 二叉搜索树中的众数
  • Go面试题及详细答案120题(81-100)
  • 在跨平台C++项目中条件化使用Intel MKL与LAPACK/BLAS进行矩阵计算
  • 知芽AI(paperxx)写作:开题报告写作宝典
  • c++26新功能—模板参数中的概念与变量模板
  • Linux服务器上安装配置GitLab的步骤
  • Netty原理介绍
  • 【已解决】在windows系统安装fasttext库,解决安装fasttext报错问题
  • 从“free”到“free_s”:内存释放更安全——free_s函数深度解析与free全方位对比
  • 【LeetCode 每日一题】1733. 需要教语言的最少人数
  • 多模态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