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 | Franka 机器人的 CRISP-ROS2 集成实践:适配学习型操作策略与遥操作
核心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CRISP,这是一款基于ROS2控制标准的轻量级C++ 柔顺笛卡尔空间与关节空间控制器,专为与高层基于学习的策略及遥操作无缝集成而设计。研究人员通过使用Franka Research 3机械臂验证并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开发轻量级C++ 柔顺控制器,支持关节力矩接口,将高层学习策略指令转换为连续、平滑的关节控制信号,适配学习策略的非连续输出特性;笛卡尔阻抗(CI)控制器的任务扭矩计算式:τtask=J⊤(Kpe−Kdq˙) (5),通过几何雅可比矩阵J、刚度矩阵Kp和阻尼矩阵Kd,构建末端执行器与参考位姿间的 “虚拟弹簧” 关系,让控制器能响应学习策略的非连续指令,实现柔顺控制;
构建Python(CRISP PY)与 Gymnasium(CRISP GYM)统一接口,实现 FR3 机械臂从硬件数据采集到学习策略部署的端到端流水线;
集成摩擦补偿、关节极限屏障、力- 力矩反馈等安全控制模块,保障遥操作与学习驱动操作的稳定性。像摩擦补偿项计算式
(其中
),能估计并 补偿机器人摩擦效应,提升控制平滑性,助力遥操作等场景稳定运行。
Franka Research 3(FR3)的核心优势是,具备直接关节力矩控制接口,能适配 CRISP控制器的柔顺控制需求,支持接触交互任务;且自带高精度末端力 - 力矩传感器与冗余关节设计,可提供精准状态反馈,还能配合CRISP零空间控制规避奇异点与关节超限问题。
验证方法与框架
核心控制框架:CRISP 控制器架构
CRISP 控制器以 ROS2 control 为基础,采用分层控制设计,从底层力矩计算到上层接口适配形成完整技术链,具体框架如下:
-
底层控制模块:通过C++ 实现核心控制逻辑,运行于实时 Linux 工作站,控制频率达 1kHz,包含七大关键力矩计算单元,且各单元支持独立开关,可根据任务灵活配置;
-
中层接口层:提供两种核心接口,实现“硬件 - 软件 - 算法” 的无缝衔接;
-
上层应用层:支持两类核心应用场景,覆盖学习型操控全流程;
-
辅助功能模块:保障控制安全性与稳定性,降低硬件损坏风险,提升操控体验。
实验配置
1、核心硬件设备
-
机械臂:Franka Research 3(FR3),7 自由度冗余机械臂
-
视觉设备:末端腕部相机(分辨率1280×720,帧率 30fps)
-
遥操作设备:Leader-Follower 遥操作系统
2、软件环境配置
-
操作系统:实时Linux(RT_PREEMPT 补丁),保障 CRISP 控制器 1kHz 实时调度;
-
机器人框架:ROS2 Humble,基于 ros2_control 实现硬件接口适配;
-
核心库:Pinocchio 刚体动力学库,用于 URDF 解析、正运动学计算、重力与科里奥利力补偿,支持自动微分,提升控制算法精度;
-
学习框架:PyTorch,用于加载 Diffusion Policy、SmolVLA 等学习型策略,通过 CRISP_GYM 接口与控制器通信;
-
仿真工具:Gazebo 11
实验设计与验证(问题与挑战)
1. 核心问题拆解
实验设计围绕FR3 机械臂在学习驱动操作与遥操作中的三大核心挑战展开:
挑战1:学习策略输出的低频(5-10Hz)、不连续目标位姿,导致 FR3 末端跟踪误差过大,无法稳定执行精细操作;
挑战2:遥操作中 FR3 与环境接触时,缺乏柔顺控制易出现力冲击,且主从机器人力反馈延迟影响操作精度;
挑战3:FR3 冗余关节在复杂任务中易触发关节极限,且摩擦干扰导致低速操作时出现 “卡顿”,影响控制平滑性。
2. 针对性验证方案
针对挑战1:设计 “随机目标位姿跟踪实验”,在 FR3 安全运动范围内生成离散目标位姿,对比 CI 控制器、OSC 控制器、CI 限幅控制器的跟踪误差,验证 CRISP 控制器对非连续指令的适配能力;
针对挑战2:搭建 “主从遥操作乐高堆叠实验”,以另一台 FR3 作为主机器人,通过力 - 力矩反馈模块将从机器人(执行端 FR3)的接触力实时反馈给主端,评估遥操作过程中的力控制精度与操作稳定性;
针对挑战3:设计 “关节极限规避与摩擦补偿实验”,控制 FR3 关节接近极限位置,测试关节极限屏障功能的触发效果;同时在低速运动场景下,对比开启 / 关闭摩擦补偿时的末端运动平滑度,验证功能有效性。
适配学习型操作策略与遥操作的有效方案
关键成果与突破
技术突破:重构ROS2 学习型操控技术体系
-
实时性突破:1kHz关节力矩控制频率,较现有ROS2控制器(平均 100-500Hz)提升2-10倍,满足学习型策略高频响应需求,为接触密集型任务提供毫秒级柔顺调节能力;
-
兼容性突破:实现“机器人无关性”,支持 FR3(硬件)、Kuka IIWA14(仿真)、Kinova Gen3(仿真)等不同品牌机械臂,打破传统控制器 “单机型专属” 的局限,降低跨平台研发成本;
-
功能完整性突破:首次在ROS2生态中集成 “笛卡尔阻抗控制 + 操作空间控制 + 零空间控制 + 力控制” 于一体,同时覆盖关节极限保护、摩擦补偿等安全模块,解决现有控制器功能碎片化问题。
产业与科研影响:降低学习型操控落地门槛
-
科研层面:统一的“数据采集 - 策略部署” pipeline,将学习型策略从仿真迁移到硬件的周期缩短 50% 以上,支持研究者快速验证 Diffusion Policy、视觉 - 语言模型等新型算法,推动机器人学习领域的实验迭代效率;
-
产业层面:兼容ROS2control标准与主流机械臂力矩接口,无需修改硬件驱动即可适配现有工业 / 科研机械臂,为制造业接触装配、服务业精细操作等场景提供 “即插即用” 的学习型操控解决方案;
-
遥操作领域:力反馈与柔顺控制结合,解决传统遥操作“力感延迟、操作僵硬” 问题,为远程精密维修、危险环境作业(如核设施、深海探测)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项目详情:https://utiasdsl.github.io/crisp_control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