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传动里的名词——传动比
前面有小伙伴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传动比?齿轮副的速比,正式名称为传动比(Transmission Ratio),是描述一对啮合齿轮转速传递关系的核心参数,同时直接关联扭矩的传递效率,是齿轮传动设计与应用的基础概念。
一、核心定义: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转速比
齿轮副传动的本质是 “动力从主动轮输入,经啮合传递到从动轮输出”,速比即主动轮转速与从动轮转速的比值,其大小由两齿轮的齿数决定(啮合齿轮的核心规律:节圆处线速度相等,因此转速与齿数成反比)。
二、关键前提:区分主动轮与从动轮
理解速比的第一步是明确齿轮的角色:
主动轮(Driving Gear):接受外部动力的齿轮(如连接电机、发动机的齿轮),是转速的 “输入端”。
从动轮(Driven Gear):输出动力的齿轮(如连接负载、后续传动机构的齿轮),是转速的 “输出端”。
三、速比的计算公式与参数说明
- 基本公式推导
基于 “啮合齿轮单位时间内转过的齿数相等” 的规律,可推导出速比与转速、齿数的关系:若用以下参数表示齿轮副特性:
则速比的核心公式为:
2. 实例理解
假设一组齿轮副参数如下:
主动轮(1):z1=15 齿,n1=1200 r/min;
从动轮(2):z2=45 齿。
根据公式计算:
速比 i12=z1z2=1545=3;
从动轮转速 n2=i12n1=31200=400 r/min。
结果解读:主动轮每转 3 圈,从动轮仅转 1 圈,实现了减速传动。
四、速比的物理意义:转速与扭矩的关联
齿轮传动中,忽略摩擦、磨损等损耗时,输入功率 = 输出功率(功率守恒),而功率 = 转速 × 扭矩,因此转速与扭矩成反比,速比直接决定了这种关系:
当 i12>1(z2>z1):减速传动→ 从动轮转速降低,但扭矩增大(扭矩比 T1T2=i12),适用于需要大扭矩的场景(如汽车低速挡、机床主轴驱动)。
当 i12<1(z2<z1):增速传动→ 从动轮转速升高,但扭矩减小,适用于需要高速的场景(如风机增速箱、精密仪器传动)。
当 i12=1(z2=z1):等速传动→ 转速、扭矩基本不变,仅用于改变传动方向(如齿轮换向机构)。
五、补充说明(避免误解)
适用范围广:上述公式适用于所有定轴传动的齿轮副(圆柱齿轮、圆锥齿轮、斜齿轮等),只要两齿轮啮合,“转速与齿数反比” 的核心规律均成立;
理论与实际差异:理论速比由齿数比精确决定,但实际应用中因齿轮侧隙、安装误差、磨损等,会存在微小 “传动误差”(通常 < 1%),一般可忽略;
多级传动的总速比:若为多组齿轮副串联(如变速箱、减速器),总速比为各级速比的乘积(例:两级传动 总)。
齿轮副的速比不仅是 “转速的比值”,更是设计传动系统、匹配动力与负载(转速 / 扭矩需求)的关键依据。
今天就分享到这,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