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DO核心性能指标解析
- 压差(Dropout Voltage)
- 定义:维持稳压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如0.3V)。
- 影响:压差越小,效率越高(尤其在低电压差场景)。例如,从3.6转3.3V时,压差0.3V的LDO效率为91.7%(3.3/3.6×100%),而压差1V的LDO效率仅76.7%(3.3/4.3×100%)。多余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因此LDO的散热要求比较高。
- 选型建议:电池供电设备优先选超低压差LDO(如LP5907,压差仅90mV@1A)。
- 静态电流(IQ)
- 定义:无负载时LDO自身消耗的电流(如10μA)。
- 影响:轻载时静态电流占比高,降低效率。例如,智能手表待机时输出电流100μA,若IQ=50μA,则功耗50%由静态电流贡献。
- 选型建议:常处于轻载状态的设备选超低IQ LDO(如TPS7A03,IQ=25nA)。
- 电源抑制比(PSRR)
- 定义:抑制输入纹波的能力(如68dB@1kHz)。
- 影响:PSRR越高,输出电压越纯净。例如,为ADC供电时,高PSRR(>60dB@100kHz)可避免噪声干扰采样精度。
- 选型建议:敏感模拟电路(如射频、音频)选高PSRR LDO(如LP3878,PSRR=80dB@10kHz)。
- 负载瞬态响应
- 定义:负载突变时输出电压的恢复速度(如1A→0A,恢复时间<10μs)。
- 影响:瞬态响应差会导致数字电路复位或模拟信号失真。例如,MCU启动时电流从0A突增至1A,若LDO恢复时间>50μs,可能触发看门狗复位。
- 优化方法:增大输出电容(如10μF陶瓷电容+100μF钽电容)或选高带宽LDO(如TLV755P,带宽1MHz)。
二、LDO典型问题与解决方案
- 输入电压不足导致输出跌落
- 案例:某设备用TPS7A30(压差0.3V)从3.6V转3.3V,负载电流增大时输入电压跌至3.3V,输出仅3.0V。
- 原因:输入电源内阻导致压降,实际压差为0V,LDO退出稳压区。
- 解决方案:改用压差更小的LDO(如LP2951,压差0.1V)或提高输入电压裕量(如输入≥3.9V)。
- 过热保护触发
- 案例:某产品用AMS1117-5.0从12V转5V,负载电流300mA,LDO严重发热并触发保护。
- 原因:功耗P=(12−5)×0.3=2.1W,TO-252封装θJA=60°C/W,温升2.1×60=126°C,远超结温上限(150°C)。
- 解决方案:改用开关电源(如Buck电路,效率90%)或增加预降压电阻(如串联10Ω/2W电阻,分担1.8W热量)。
- 输出振荡
- 案例:某LDO输出端接大容量低ESR陶瓷电容(如100μF X7R),导致环路稳定性变差,输出电压波动±5%。
- 原因:陶瓷电容ESR过低(<0.1Ω),相位裕度不足。
- 解决方案:并联1Ω电阻串联的10μF电容,或改用钽电容(ESR=0.5-1Ω)。
三、LDO工程实践注意事项
- 布线与电容配置
- 输入电容:靠近LDO放置(如0.1μF陶瓷电容),降低输入电压纹波。
- 输出电容:靠近负载放置(如10μF陶瓷电容+1μF钽电容),兼顾瞬态响应与稳定性。
- 避免环路:输入/输出电路走线避免形成环路,减少电磁干扰。
- 散热设计
- 功耗计算:P=(VIN−Vout)×Iout+Vin×IQ。
- 温升估算:TJ=TA+P×θJA。例如,SOT-23封装LDO(θJA=200°C/W)在TA=85°C时,输出电流250mA,压差1V,温升1×0.25×200=50°C,结温85+50=135°C(接近限值150°C)。
- 优化方法:选低θJA封装(如ESOP8,θJA=65°C/W)或增加散热铜箔。
- 保护电路设计
- 过流保护:选带限流功能的LDO(如LP38691,限流1.5A)。
- 反向电流保护:在输出端加肖特基二极管,防止输入电压低于输出时电流倒灌。
- 软启动:选带软启动功能的LDO(如TLV704,启动时间5ms),避免上电冲击。
四、LDO选型决策树
- 输入输出电压差:
- 若Vin−Vout<0.5V,选超低压差LDO(如LP5907)。
- 若$V_{in}-V_{out}>2V\,考虑开关电源+LDO后级稳压(兼顾效率与噪声)。
- 负载电流:
- 若(I_{out}<100mA$,选SOT-23封装LDO(如LP2985)。
- 若Iout>1A,选DFN/QFN封装LDO(如LP3878)或开关电源。
- 应用场景:
- 敏感模拟电路:选高PSRR LDO(如LP3878)。
- 电池供电设备:选超低IQ LDO(如TPS7A03)。
- 大电流瞬态负载:选高带宽LDO(如TLV755P)或增加输出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