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笔记总结二
端口
默认端口
FTP
从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起连接,称之为主动模式,默认数据端口是20
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连接,称之为被动模式,默认数据端口是1025-65535
默认控制端口是21
HTTP
默认端口号是80
SMTP
默认端口是25
POP3
默认端口是110
NNTP news
新闻组传输协议默认端口是119
Telnet
默认内部端口与外部端口均为23
端口范围
公共服务保留端口
0~1023(有时是不算0号端口的)
注册端口
1024~49151
动态或私有端口
49152~65535
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
给出了软件生存周期中制定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固定顺序,上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到下一阶段,整个过程如同瀑布流水。该模型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但在大量的实践中暴露出其缺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缺乏灵活性,特别是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不准确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造成开发出的软件并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并且这一点只有在开发过程完成后才能发现。所以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且很少发生较大变化的项目。
演化模型
允许在获取了一组基本需求后,通过快速分析构造出软件的一个初始可运行版本(称作原型),然后根据用户在适用原型的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对原型进行改进,从而获得原型的新版本。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得到令用户满意的软件。该模型主要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
螺旋模型
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进行结合,在保持二者优点的同时,增加了风险分析,从而弥补了二者的不足。该模型沿着螺线旋转,并通过笛卡尔坐标的四个象限分别表示四个方面的活动: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螺旋模型为项目管理人员及时调整管理决策提供了方便,进而可降低开发风险。
喷泉模型
以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来驱动的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体现了面向对象开发过程的迭代和无间隙特性。迭代指模型中的活动通常需要重复多次,相关功能在每次迭代中被加入新的系统。无间隙是指在各开发活动(如分析、设计、编码)之间没有明显边界。
软件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
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适合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不适合大规模、复杂的项目、难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Jackson方法
面向数据结构、适合小规模的项目、当输入数据结构与输出数据结构之间没有对应关系时,难以应用此方法
原型化方法
适合需求不清、业务理论不确定、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
冗余附加技术
屏蔽硬件错误的容错技术
冗余附加技术包括:关键程序和数据的冗余及调用;检测、表决、切换、重构和复算的实现。
屏蔽软件错误的容错技术
冗余附加技术包括:冗余备份程序的存储及调用;实现错误检测和错误恢复的程序;实现容错软件所需的固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