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统计法规-第四章 统计管理体制
第一节 统计管理体制概述
一、统计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及分类 ★★★
(一)含义
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政府统计工作的体系和制度,包括:
- 政府统计组织中各层次、各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
- 职责范围划分
- 管理方式安排
- 上述关系的制度化、法律化表现形式
(二)作用
- 有利于统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 有利于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
- 有利于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统计监督的客观性、独立性
(三)国际统计管理体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类型 | 集中型统计管理体制 | 分散型统计管理体制 |
---|---|---|
定义 | 中央一级统计工作基本集中在国家统计机构进行,其他主管部门一般不负责统计工作 | 中央一级统计工作分散在各主管部门进行,各主管部门所需统计资料由其所属统计机构提供 |
优点 | 1. 最大限度避免重复调查,节约经费,减轻调查对象负担 2. 独立统计机构较易做到客观公正,有效避免行政干扰 3. 易于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和标准体系 | 统计工作与主管部门结合密切,对客观情况变化反应及时,主管部门认为必要的调查可及时进行 |
二、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
-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设统计处(后更名统计总处)
- 1952年8月:成立国家统计局,开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 196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一垂三统"体制(业务垂直领导,编制、干部、经费统一管理)
- 1978年3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家统计局
- 1979-1984年:国务院发布两个《决定》,明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体制
- 1983年12月:《统计法》首次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体制法律化
- 1996年、2009年:《统计法》两次修订,进一步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第二节 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
一、基本体制
《统计法》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二、统一领导 ★★★
1. 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
- 国务院设立国家统计局
- 依法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
2. 垂直管理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
- 国家统计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派出调查机构
- 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
- 各级调查队是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
- 实行垂直管理:机构、编制、干部、经费、业务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管理
3. 统一领导统计调查业务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受双重领导(本级政府和上级统计机构)
- 统计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为主
- 乡、镇人民政府在统计业务上受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
4. 统一指导部门统计业务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5. 统一组织管理全国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
- 国家统计局组织管理全国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
- 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行为
三、分级负责 ★★★
1. 地方政府负责统计机构设立和人员管理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
- 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 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保障统计工作条件
-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 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办公用房、办公设施、人员配备、行政经费、业务经费等
3. 各级统计机构对自己组织的统计调查活动负责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
- 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
- 执行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
- 组织实施本地方、本部门的统计调查活动
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特点总结
方面 | 主要内容 |
---|---|
体制性质 | 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
领导关系 | 业务上垂直领导,行政上分级管理 |
机构设置 | 县级以上设独立统计机构,乡镇设统计岗位 |
调查队管理 | 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各级调查队 |
业务指导 | 政府部门统计业务受同级统计机构指导 |
保障责任 | 各级地方政府负责统计工作条件保障 |
监督检查 | 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管理全国统计监督检查 |
重要提示
- **“统一领导”**主要体现在: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领导、垂直管理调查队、统一领导统计业务、统一指导部门统计、统一组织监督检查
- **“分级负责”**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负责机构设立和人员管理、保障工作条件、对本级统计调查活动负责
- 县级以上统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但统计业务以上级统计机构领导为主
-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实行完全的垂直管理
- 乡镇级只设统计岗位,不设独立统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