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基础命令使用

目录

一、使用浏览目录类命令

1、pwd命令

2、cd命令

3、ls命令

4、tree命令

二、使用浏览文件类命令

1、cat命令

2、more命令

3、less命令

4、head命令

5、tail命令

三、使用目录操作类

1、mkdir命令

2、rmdir命令

四、使用文件操作类命令

1、touch命令

2、rm命令

3、mv命令

4、cp命令

5、man命令

6、whatis命令

7、whereis命令

8、rpm命令

9、find命令

10、locate命令

11、grep命令

五、 使用系统信息类命令

1、dmesg命令

2、free命令

3、date命令

4、cal命令

5、clock命令

六、使用进程管理类命令

1、ps命令

2、pidof命令

3、kill命令

4、killall命令

5、nice命令

6、renice命令

7、top命令

8、jobs

9、bg

10、fg命令

七、其他常用命令

1、clear命令

2、uname命令

3、shutdown命令

4、halt命令

5、reboot命令

6、poweroff命令

7、alias命令

8、unalias命令

9、history命令

10、wget命令

11、who命令

12、last命令


一、使用浏览目录类命令

1、pwd命令

        命令用于显示用户当前所处的目录。如果用户不知道自己当前所处的目录,就可以使用。

[root@node ~]# pwd
/root

2、cd命令

        用来在不同的目录中进行切换,后跟想要切换的目录名。

  • cd /cd ~  :  改变目录位置至用户登录时的工作目录
  • cd ..  :  改变目录位置至当前目录的父目录
  • cd - :  改变目录到上一个工作目录
  • cd ~username:  改变到某个用户的主目录
  • cd home:  改变目录位置到当前目录下的home子目录下
  • cd ../etc:  改变目录位置到当前父目录下的etc子目录下
  • cd /etc/yum.repo:  利用绝对路径改变地址位置

3、ls命令

        列出命令内容。

  • ls:  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
  • ls -a:  列出包括以“.”开始的隐藏文件在内的所有文件(.表示当前目录,..表示父目录)
  • ls -l:  以长格式列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的权限、所有者、文件大小、修改时间及名称
  • ls -t:  依照文件最后修改时间的顺序列出文件
  • ls -F:  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名及其类型
  • ls -R:  显示出目录下以及其所有子目录的文件名
  • ls -ld:  显示目录和符号链接信息
  • ls -lg:显示目录信息并显示文件的所有者工作组名

4、tree命令

        查看目录树。

# 使用该命令前需要下载对应软件包
[root@node ~]# yum -y install tree
# 查看/etc/yum目录树
[root@node ~]# tree /etc/yum
/etc/yum
├── fssnap.d
├── pluginconf.d
│   ├── fastestmirror.conf
│   └── langpacks.conf
├── protected.d
│   └── systemd.conf
├── vars
│   ├── contentdir
│   └── infra

二、使用浏览文件类命令

1、cat命令

        主要用于滚屏显示文件内容或是将多个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使用cat命令查看文件内容时会将文件的所有内容加载至内存,所以应避免使用cat命令打开巨大文件

  • cat -b:对输出内容中的非空行标注行号。
  • cat -n:对输出内容中的所有行标注行号。
  • cat -E test :  以$符号结尾
  • cat -s test :  两个及以上空行,合并成一个
  • cat -ns test :  合并空行,加行号
  • cat -n test01 test02 :  数据合并输出并显示行号

        通常使用cat命令查看文件内容,但cat命令的输出内容不能分页显示,要查看超过一屏的文件内容,需要使用more或less等其他命令。

        利用cat命令还可以合并多个文件。

# 创建file1-3文件
[root@node ~]# touch file1
[root@node ~]# touch file2
[root@node ~]# touch file3
# 向文件中分别写入数据
[root@node ~]# echo "hello! this is file1" > ./file1
[root@node ~]# echo "hello! this is file2" > ./file2
[root@node ~]# echo "hello! this is file3" > ./file3
# 利用cat命令分别查看file1-3文件中的信息
[root@node ~]# cat file1 file2 file3
hello! this is file1
hello! this is file2
hello! this is file3
# 将file1和file2文件的内容合并为file3,且file2文件的内容在file1文件的内容前面,此命令的执行结果会覆盖file3文件中原有内容
[root@node ~]# cat file2 file1 > file3
[root@node ~]# cat file3
hello! this is file2
hello! this is file1
# 此命令的执行结果会把file1和2文件的内容附加导file3文件中原有内容的后面
[root@node ~]# cat file2 file1 >> file3
[root@node ~]# cat file3
hello! this is file2
hello! this is file1
hello! this is file2
hello! this is file1

2、more命令

        在使用cat命令时,一次性显文件的所以内容,如果文件太长,文件的内容就比较多。这时可以使用more命令,一页一页地分屏显示文件的内容。more命令通常用于分屏显示文件内容。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不加任何参数选项执行more命令查看文件内容。执行more命令后,进入more状态,按“Enter”键可以向下移动一行,按“Space”键可以向下移动一页;按“Q”键可以退出more命令。

  • more -num:这里的num是一个数字,用来指定分页显示时每页的行数。
  • more +num:指定从文件的第num行开始显示。
  • 空格键:滚动一页
  • b:向前翻一页
  • 回车键:滚动一行
  • d:向后翻半页
  • h:显示帮助界面
  • Q:退出more命令
# 以分页方式查看file1文件的内容
[root@node ~]# more file1  
[root@node ~]# cat file1 | more

3、less命令

        less命令是more命令的改进版,比more命令的功能强大。

        more命令智能向下翻页,而less命令可以向下、向上翻页,甚至可以前后左右移动。less命令还支持在一个文本文件中进行快速查找。先按下"/"键,在输入要查找的单词或字符,less命令会在文本文件中进行快速查找,并把找到的第一个搜索目标高亮度显示。

  • 空格键:滚动一页
  • b:向前翻一页
  • 回车键:滚动一行
  • y:向前滚动一行
  • d:向后翻半页
  • u:向前滚动半页
  • h:显示帮助界面
  • Q:退出less 命令
more和less命令的区别:
  • less可以按上下方向键来显示上下内容,而more不能通过上下方向键控制显示;
  • less不必读整个文件,加载速度比more更快;
  • less退出后shell不会留下刚显示的内容,而more退出后会在shell上留下刚显示的内容。

4、head命令

        用于显示文件的开头部分,默认情况下只显示文件的前10行内容。
  • head -n num:显示指定文件的前num行
  • head -c num:显示指定文件的前num个字符
## 显示前5行
[root@localhost ~]# head -n 5 /etc/passwd 
## 显示从0到倒数第5行
[root@localhost ~]# head -n -5 /etc/passwd 
## 显示前100字符
[root@localhost ~]# head -c 100 /etc/passwd 
## 显示从0到倒数第100字符
[root@localhost ~]# head -c -100 /etc/passwd 

5、tail命令

        用于显示文件的末尾部分,默认情况下,只显示文件的末尾10行内容。
  • tail -n num:显示指定文件的末尾num行。
  • tail -c num:显示指定文件的末尾num个字符。

三、使用目录操作类

1、mkdir命令

        用于创建一个目录。(目录名可以为相对路径,也可以为绝对路径)。
## 创建aaa目录
mkdir aaa 
## 创建目录,并显示详细信息
mkdir -v test 
#创建命令,父目录存在, (父目录没有不能创建子目录)
mdkir -p /test01/test001 
## 在创建目录时,如果父目录不存在,则同时创建该目录及该目录的父目录
mdkir -r /test02/test002 
## 创建指定属性的目录
mkdir -m a=rwx bbb 

2、rmdir命令

        用于删除空目录。

## 删除test目录,注意:这里的test必须要是空目录
rmdir test 
## 删除指定目录及其上级文件夹(想要删除上一级那么上一级必须只有这一个目录,没有其他目录。如果没有只会删除最后一个目录)
rmdir -p a/b/c 
## 删除指定目录并输出 删除信息
rmdir -v test/ 

四、使用文件操作类命令

1、touch命令

        用于建立文件或更新文件的修改日期。

  • -d yyyymmdd:把文件的存取或修改时间改为yyyy年mm月dd日
  • -a:只把文件的存取时间改为当前时间
  • -m:只把文件的修改时间改为当前时间
##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文件file01
[root@node ~]# touch file01
[root@node ~]# ls
anaconda-ks.cfg  Documents  file01
## 显示文件file01详细信息
[root@node ~]# ll file01
-rw-r--r-- 1 root root 44 Sep  9 03:17 file01
## 将文件file01的修改时间改为2025年01月01日
[root@node ~]# touch -d 20250101 file01
[root@node ~]# ll file01
-rw-r--r-- 1 root root 44 Jan  1  2025 file01

2、rm命令

        主要用于文件或目录的删除。
  • -i:删除文件或目录时提示用户。
  • -f:删除文件或目录时不提示用户。
  • -R:递归删除目录,即包含目录下的文件和各级子目录。

3、mv命令

        主要用于文件或目录的移动或改名

  • -i:如果目标文件或目录存在,则提示是否覆盖目标文件或目录
  • -f:无论目标文件或目录是否存在,直接覆盖目标文件或目录,不提示
## 修改文件名称
[root@node ~]# mv file01 test02 
## 将test01 移动到/home目录下
[root@node ~]# mv file01 /home/ 

    4、cp命令

            主要用于文件或目录的复制。
    • -a:尽可能将文件状态、权限等属性按照原状予以复制
    • -f:如果目标文件或目录存在,先删除它们再进行复制(即覆盖),并不提示用户
    • -i:如果目标文件或目录存在,提示是否覆盖已有的文件
    • -r:递归复制目录,即包含目录下的各级子目录

    ## 将文件file1复制成文件file2
    cp file1 file2 
    ## 将文件file1复制成file2,如果目标文件或目录已经存在,先删除它们再进行复制,并不提升用户。
    cp -f file1 file2 
    ## 将目录dir1复制成目录dir2
    cp -R dir1 dir2 
    ## 同时将文件file1、file2、file3与目录dir1复制到dir2
    cp -R file1 file2 file3 dir1 dir2 
    ## 复制时保留文件属性
    cp -p a.txt tmp/ 
    ## 复制时保留文件的目录结构
    cp -P /var/tmp/a.txt ./temp/ 
    ## 此处复制后 保留了原本的权限
    cp -a /var/log/wtmp wtmp 
    ## 没有保留原本的权限
    cp /var/log/wtmp wtmp01 

    5、man命令

            用于列出命令的帮助手册。

    [root@node ~]# man cp## 典型的man手册包含一下部分:
    NAME:命令的名字
    SYNOPSIS:名字的概要,见你但说明命令的使用方法
    DESCRIPTION:详细描述命令的使用,如各种参数选项的作用
    SEE ALSO:列出可能要查看的其他相关的手册页条目
    AUTHOR、COPYRIGHT:作者和版权等信息

    6、whatis命令

            用来获取命令简介。它从某个程序的使用手册中抽出一行简单的介绍性文件,帮助用户迅速了解这个程序的具体功能。用于查询一个命令执行什么功能,并将查询结果打印到终端上。

    [root@node ~]# whatis ls
    ls (1)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ls (1p)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root@node ~]# whatis rpm
    rpm (8)              - RPM Package Manager
    

    7、whereis命令

            用来搜索系统命令的命令,不是用来搜索普通文件,用于定位可执行文件、源代码文件、帮助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位置。
    • -b:只查找二进制文件
    • -m:只查找命令的联机帮助手册部分
    • -s:只查找源代码文件
    ## 查找命令rpm的位置
    [root@node ~]# whereis rpm
    rpm: /usr/bin/rpm /usr/lib/rpm /etc/rpm /usr/share/man/man8/rpm.8.gz

    8、rpm命令

            主要用于对RPM软件包进行管理。RPM包是Linux的各种发行版本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软件包格式之一。

    • -qa:查询系统中安装的所有软件包
    • -q:查询指定的软件包是否在系统中安装
    • -qi:查询系统中已安装软件包的详细描述信息
    • -ql:查询系统中已安装软件包里所有包含的文件列表
    • -qf:查询系统总指定文件所属的软件包
    • -qp:查询rpm包文件中的信息,通常用于在未安装软件包之前了解软件包中的信息
    • -i:用于安装指定的rpm软件包
    • -v:显示交详细的信息
    • -h:以"#"显示进度
    • -e:删除已安装的rpm软件包
    • -U:升级指定的rpm软件包
    • -F:更新软件包
    • -e:卸载软件包
    ## 显示系统安装的所有软件包列表
    [root@node ~]# rpm -qa | more
    ##安装指定软件包,系统将以"#"显示安装进度和安装的详细信息
    [root@node ~]# rpm -ivh sudo-1.8.19p2-10.e17.x86_64.rpm
    ## 升级指定软件包
    [root@node ~]# rpm -Uvh sudo-1.8.19p2-10.e17.x86_64.rpm
    ## 卸载软件包
    [root@node ~]# rpm -e sudo-1.8.19p2-10.e17.x86_64.rpm

    9、find命令

            用于文件查找。

    • -name filename:查找指定名称的文件
    • -user username:查找属于指定用户的文件
    • -group grpname:查找属于指定组的文件 :
    • -size n:查找大小为n块的文件,一块未512B
    • -inum n:查找索引节点号为n的文件
    • -type:查找指定类型的文件。文件类型:b(块设备文件)、c(字符设备文件)、d(目录)、p(管道文件)、I(符号链接文件)、f(普通文件)
    • -atime n:查找n天前被访问过的文件。"+n"表示超过n天前被访问的文件;"-n"表示未超过n天前被访问过的文件
    • -mtime n:类似于atime,但检查的是文件内容被修改的时间
    • -ctime n:类似于atime,但检查的是文件索引节点被改变的时间
    • -perm mode:查找于给定权限匹配的文件,必须是以八进制的形式给出访问权限
    • -newer file:查找比指定文件新的文件,即最后修改时间里最近较近
    • -exec command {} \;:对匹配指定条件的文件执行command命令
    • -ok command {} \;:与exec相同,但执行command命令时请求用户确认
    ## 在当前目录下查找普通文件,并以长格形式显示
    [root@node ~]# find . -type f -exec ls -l {} \;
    ## 在/logs目录中查找修改时间为5天以前的普通文件,并删除。确保/logs目录存在
    [root@node ~]# find /logs -type f -mtime 5 -exec rm {} \;
    ## 在/etc目录下查找文件名以".conf"结尾的文件
    [root@node ~]# find /etc -name "*.conf"
    ## 在当前目录下查找权限为755的普通文件并显示
    [root@node ~]# find . -type f -perm 755 -exec ls {} \;

    注意:由于find命令在执行过程中将消耗大量资源,所以建议以后台方式运行。

    10、locate命令

            尽管find命令已展现了其强大的搜索能力,但对于大批量的搜索而言,还是显得慢了些,特别是当用户完全不记得自己的文件放在哪里。这时,locate命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root@node ~]# locate *.doc
    /usr/lib/kbd/keymaps/legacy/i386/qwerty/no-latin1.doc
    /usr/lib64/python2.7/pdb.doc

    11、grep命令

            用于查找文件中包含指定字符串的行。

    • -v:列出不匹配的行
    • -c:对匹配的行计数
    • -l:只显示包含匹配模式的文件名
    • -h:抑制包含匹配模式的文件名的显示
    • -n:每个匹配行只按照相对的行号显示
    • -i:对匹配模式不区分大小写
    ## 在文件passwd文件中查找包含字符串"root"的行,如果找到,显示该行及该行前后各2行的内容
    [root@node ~]# grep -2 root /etc/passwd
    root:x:0:0:root:/root:/bin/bash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
    --
    halt:x:7:0:halt:/sbin:/sbin/halt
    mail:x:8:12:mail:/var/spool/mail:/sbin/nologin
    operator:x:11:0:operator:/root:/sbin/nologin
    games:x:12:100:games:/usr/games:/sbin/nologin
    ftp:x:14:50:FTP User:/var/ftp:/sbin/nologin## 在passwd文件中搜索只包含"root"4个字符的行
    [root@node ~]# grep "^root$" /etc/passwd
    

    grep和find命令的差别:

            grep命令实在文件中搜索满足条件的行;find实在指定目录下根据文件的相关信息查找满足指定条件的文件。

    五、 使用系统信息类命令

            系统信息类命令是对系统的各种信息进行显示和设置的命令。

    1、dmesg命令

            用实例名和物理名称来标识连到系统上的设备。dmesg命令页用于显示系统诊断信息、操作系统版本号、物理内存大小以及其他信息。

    [root@node ~]# dmesg | more

            系统启动时,屏幕上会显示系统CPU、内存、网卡等硬件信息。但通常显示得比较快,若用户没来及看清,可以在系统启动后用dmesg命令查看。

    2、free命令

            主要用来查看系统内存、虚拟内存的大小及占用情况。

    [root@node ~]# free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3863564      808588     2410580       14936      644396     2749976
    Swap:       2097148           0     2097148total:总的物理内存
    used:总计分配的缓存
    free:未被分配的空间
    shared:共享空间
    buffers:系统未被分配的buff数量
    cache:系统未被分配的cache数量

    3、date命令

            可用来查看系统当前的日期和时间,还可以用来设置日期和时间。只有root用户才可以改变系统的日期和时间。

    [root@node ~]# date
    Tue Sep  9 05:45:04 EDT 2025
    [root@node ~]# date -d 01/01/2020
    Wed Jan  1 00:00:00 EST 2020

    4、cal命令

            用于显示指定月份或年份的日历,可以带两个参数,其中,年、月份用数字表示;只有一个参数是表示年份,年份的范围为1-9999;不带任何参数的cal命令显示当前月份的日历。

    [root@node ~]# calSeptember 2025
    Su Mo Tu We Th Fr Sa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clock命令

            用于从计算机的硬件获得日期和时间。

    [root@node ~]# clock
    Tue 09 Sep 2025 05:49:19 AM EDT  -0.782141 seconds

    六、使用进程管理类命令

            进程管理类命令是对进程进行各种显示和设置的命令。

    1、ps命令

            主要用于查看系统的进程。

    • -a:显示当前控制终端的进程(包含其他用户的)
    • -u:显示进程的用户名和启动时间等信息
    • -w:宽行输出,不揭去输出中的命令行
    • -l:按长格形式显示输出
    • -x:显示没有控制终端的进程
    • -e:显示所有的进程
    • -t n:显示第几个终端的进程
    [root@node ~]# psPID TTY          TIME CMD2870 pts/1    00:00:00 bash2965 pts/1    00:00:00 bash4972 pts/1    00:00:00 ps
    [root@node ~]# ps -au
    USER        PID %CPU %MEM    VSZ   RSS TTY      STAT START   TIME COMMAND
    root       1388  0.0  0.7 327896 30752 tty1     Ssl+ 02:45   0:02 /usr/bin/X :0 -back
    root       2808  0.0  0.0 116224  2836 pts/0    Ss+  03:06   0:00 bash
    root       2870  0.0  0.0 116096  2780 pts/1    Ss   03:06   0:00 -bash
    root       2965  0.0  0.0 116212  3028 pts/1    S    03:07   0:00 bash
    root       4973  0.0  0.0 155324  1880 pts/1    R+   05:54   0:00 ps -au

    2、pidof命令

            用于查询某个指定服务的PID值。每个进程的进程号码值(PID)是唯一的,以及可以通过PID来区分不同的进程。

    [root@node ~]# pidof sshd
    2868 

    3、kill命令

            前台进程在运行时,可以使用“Ctrl+C”组合键来终止它,但后台进程无法使用这种方式终止,此时可以使用kill命令向进程发送强制终止的信号,以达到目的。

    [root@node ~]# kill -l1) SIGHUP       2) SIGINT       3) SIGQUIT      4) SIGILL       5) SIGTRAP6) SIGABRT      7) SIGBUS       8) SIGFPE       9) SIGKILL     10) SIGUSR1
    11) SIGSEGV     12) SIGUSR2     13) SIGPIPE     14) SIGALRM     15) SIGTERM
    16) SIGSTKFLT   17) SIGCHLD     18) SIGCONT     19) SIGSTOP     20) SIGTSTP
    21) SIGTTIN     22) SIGTTOU     23) SIGURG      24) SIGXCPU     25) SIGXFSZ
    26) SIGVTALRM   27) SIGPROF     28) SIGWINCH    29) SIGIO       30) SIGPWR
    31) SIGSYS      34) SIGRTMIN    35) SIGRTMIN+1  36) SIGRTMIN+2  37) SIGRTMIN+3
    38) SIGRTMIN+4  39) SIGRTMIN+5  40) SIGRTMIN+6  41) SIGRTMIN+7  42) SIGRTMIN+8
    43) SIGRTMIN+9  44) SIGRTMIN+10 45) SIGRTMIN+11 46) SIGRTMIN+12 47) SIGRTMIN+13
    48) SIGRTMIN+14 49) SIGRTMIN+15 50) SIGRTMAX-14 51) SIGRTMAX-13 52) SIGRTMAX-12
    53) SIGRTMAX-11 54) SIGRTMAX-10 55) SIGRTMAX-9  56) SIGRTMAX-8  57) SIGRTMAX-7
    58) SIGRTMAX-6  59) SIGRTMAX-5  60) SIGRTMAX-4  61) SIGRTMAX-3  62) SIGRTMAX-2
    63) SIGRTMAX-1  64) SIGRTMAX

            上述命令用于显示kill命令所能发送的信号种类。每个信号都有一个数值对应。

    [root@node ~]# pidof sshd
    2868 2858 998## 结束进程
    [root@node ~]# kill -9 2868
    [root@node ~]# pidof sshd
    2858 998

    4、killall命令

            用于终止某个指定名称的服务所对应的全部进程。

    [root@node ~]# pidof sshd
    2858 998
    [root@node ~]# killall sshd
    [root@node ~]# pidof sshd
    

    5、nice命令

            Linux系统有两个和进程有关的优先级。用"ps -l"命令可以看到两个域:PRI和NI。PRI是进程实际的优先级,它是有操作系统动态计算的。这个优先级的计算和NI值有关。NI值可以被用户更改,NI值越高,优先级越低。一般用户只能加大NI值,只有超级用户才可以减小NI值。NI值被改变后,会影响PRI。优先级高的进程被优先运行,默认时进程的NI值为0。

    6、renice命令

            根据进程的进程号来改变进程的优先级。

    7、top命令

            和ps命令不同,top命令可以实时监控进程的状况。top屏幕自动每5秒刷新一次,也可以使用“top -d 20”,使top屏幕每20秒刷新一次。

    8、jobs

            用于查看后台运行的进程。

    9、bg

            用于把进程放到后台运行。

    [root@node ~]# bg %1

    10、fg命令

            用于把后台运行的进程跳到前台。

    [root@node ~]# fg %1

    七、其他常用命令

    1、clear命令

            用于清除字符终端屏幕内容。

    2、uname命令

            用于显示系统信息。

    ## 查看uname命令的帮助手册
    [root@node ~]# man uname
    [root@node ~]# uname -a
    Linux node 3.10.0-862.el7.x86_64 #1 SMP Fri Apr 20 16:44:24 UTC 2018 x86_64 x86_64 x86_64 GNU/Linux
    [root@node ~]# uname -r
    3.10.0-862.el7.x86_64

    3、shutdown命令

            用于在指定时间关闭系统。

    • -r:系统关闭后重新启动
    • -h:关闭系统
    • now:立即关闭
    • hh:mm:指定绝对时间,hh表示小时,mm表示分钟
    • +m:表示m分钟以后
    [root@node ~]# shutdown -h now

    4、halt命令

            表示立即停止系统,但该命令不自动关闭电源,需要人工关闭电源。

    5、reboot命令

            用于重新启动系统,相当于“shutdown -r now”

    6、poweroff命令

            用于立即停止系统,并关闭电源,相当于“shutdown -h now”

    7、alias命令

            用于创建命令的别名。

    ## 定义httpd为命令“vim /etc/httpd/conf/httpd.conf”
    [root@node ~]# alias httpd="vim /etc/httpd/conf/httpd.conf"

    8、unalias命令

            用于取消别名的定义。

    [root@node ~]# unalias httpd 

    9、history命令

            用于显示用户最近执行的命令,可以保留的历史命令数和环境变量HISTSIZE有关。

    10、wget命令

            用于在终端中下载网络文件

    11、who命令

            用于查看当前登入主机的用户终端信息。

    [root@node ~]# who
    root     :0           2025-09-09 02:13 (:0)
    root     pts/0        2025-09-09 02:13 (:0)

    12、last命令

            用于查看本机的登录记录。

    [root@node ~]# who
    root     :0           2025-09-09 02:13 (:0)
    root     pts/0        2025-09-09 02:13 (:0)
    [root@node ~]# last
    root     pts/1        192.32.20.1      Tue Sep  9 02:14 - 06:05  (03:51)    
    root     pts/0        :0               Tue Sep  9 02:13   still logged in   
    root     :0           :0               Tue Sep  9 02:13   still logged in   
    reboot   system boot  3.10.0-862.el7.x Tue Sep  9 01:53 - 06:39  (04:46)    
    root     pts/1        :0               Tue Jun 10 00:28 - crash (91+01:24)  
    root     pts/0        192.32.20.1      Tue Jun 10 00:25 - 00:32  (00:06)    
    root     :0           :0               Tue Jun 10 00:23 - crash (91+01:29)  
    reboot   system boot  3.10.0-862.el7.x Tue Jun 10 00:23 - 06:39 (91+06:16)  
    root     pts/1        192.32.20.1      Tue Jun 10 00:20 - crash  (00:02)    
    root     pts/1        192.32.20.1      Mon Jun  9 23:19 - 23:49  (00:29)    
    root     pts/0        :0               Sat Apr 12 05:59 - 00:20 (58+18:21)  
    root     :0           :0               Sat Apr 12 05:59 - 00:20 (58+18:21)  
    reboot   system boot  3.10.0-862.el7.x Sat Apr 12 05:34 - 06:39 (150+01:05) 


    文章转载自:

    http://UdUKkJQE.thxfn.cn
    http://DmQsARM7.thxfn.cn
    http://3WYYuapw.thxfn.cn
    http://N83dsxZD.thxfn.cn
    http://k9aAhp2m.thxfn.cn
    http://fmz3EPCG.thxfn.cn
    http://04zbRKFi.thxfn.cn
    http://0SXQXTaU.thxfn.cn
    http://khH76ExU.thxfn.cn
    http://JmhvYnlg.thxfn.cn
    http://rUntVNiv.thxfn.cn
    http://dkD46yx7.thxfn.cn
    http://QLGZLGI6.thxfn.cn
    http://5VegzFp2.thxfn.cn
    http://xF0VgK7W.thxfn.cn
    http://kmgOUsyK.thxfn.cn
    http://kkiynoVu.thxfn.cn
    http://lVKGk6VF.thxfn.cn
    http://22j82Qx6.thxfn.cn
    http://3w48NGWn.thxfn.cn
    http://EB1X5WOV.thxfn.cn
    http://vzYghEzv.thxfn.cn
    http://U3IlMhFh.thxfn.cn
    http://ATL9o5Z9.thxfn.cn
    http://GmeN90AO.thxfn.cn
    http://YmYZpIjY.thxfn.cn
    http://7t2oDTGK.thxfn.cn
    http://l3k9aMB8.thxfn.cn
    http://6PA48z4F.thxfn.cn
    http://wFewf5Su.thxfn.cn
    http://www.dtcms.com/a/374423.html

    相关文章:

  • 第二章、PyTorch 入门笔记:从张量基本操作到线性回归实战
  • 【参数详解与使用指南】PyTorch MNIST数据集加载
  • Ruoyi-vue-plus-5.x第六篇Web开发与前后端交互: 6.4 WebSocket实时通信
  • vlan(局部虚拟网)
  • MissionPlanner架构梳理之(十)-参数编辑器
  • Hadoop Windows客户端配置与实践指南
  • 【NVIDIA-B200】 ‘CUDA driver version is insufficient for CUDA runtime version‘
  • 从源码视角全面解析 Chrome UI 布局系统及 Views 框架的定制化实现方法与实践经验
  • 9.9 ajax的请求和封装
  • CTFshow系列——PHP特性Web101-104
  • MCP学习一——UV安装使用教程
  • 【Java实战㊳】Spring Boot实战:从打包到监控的全链路攻略
  • Go语言实战案例-开发一个Markdown转HTML工具
  • idea、服务器、数据库环境时区不一致问题
  • HarmonyOS 5.1.1版本图片上传功能
  • 2025最新超详细FreeRTOS入门教程:第八章 FreeRTOS任务通知
  • Puter+CPolar低成本替代商业网盘,打造私有云新势力
  • Deepoc科技之暖:智能助盲设备如何为视障家人点亮生活
  • 详细的vmware虚拟机安装教程
  • uni-app 项目中使用自定义字体
  • springboot maven 多环境配置入门与实战
  • 时序数据库选型指南:基于大数据视角的IoTDB应用优势分析详解!
  • 炫光活体检测技术:通过光学技术实现高效、安全的身份验证,有效防御多种伪造手段。
  • sqlite3的加解密全过程
  • Django REST Framework 中 @action 装饰器详解
  • 【Docker】一键将运行中的容器打包成镜像并导出
  • LLVM 数据结构简介
  • MCP与http、websocket的关系
  • 【modbus学习】
  • 【linux】sed/awk命令检索区间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