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K 平台入门与架构设计
ELK 平台入门与架构设计
在分布式与微服务盛行的今天,日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 IT 运维与开发的核心需求之一。 本篇文章作为《ELK 日志平台实战系列》的开篇,将详细介绍 ELK 的组成、常见架构、设计原则和应用案例,为后续的部署、采集、可视化与优化打下基础。
一、为什么要集中化日志?
在传统的单机应用环境下,开发者只需登录一台服务器,查看几份日志文件即可排查问题。但在现代业务架构中,情况完全不同:
-
分布式调用链复杂 一个请求可能经过 Nginx → 服务 A → Kafka → 服务 B → 数据库,涉及数十台甚至上百台机器。 单点日志已无法覆盖全链路。
-
日志量爆炸式增长 一个中型业务每天的日志可能超过数百 GB,大型企业甚至达到数 TB 级别。 手工收集几乎不可能。
-
安全与合规 金融、电信、政企等行业,需要集中存储日志以满足合规审计与溯源。
-
业务价值 日志不仅仅是排障工具,还能沉淀为数据资产:用户行为分析、接口 SLA、异常趋势监控。
因此,一个统一的日志平台是必不可少的,而 ELK(Elasticsearch + Logstash + Kibana) 是最主流的解决方案。
二、ELK 组成与角色
1. Elasticsearch
-
基于 Lucene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