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scrypt 密钥派生算法(RFC7914)技术解析及源码示例

1 引言

1.1 背景与意义

在密码存储、密钥派生等场景中,传统哈希算法(如 MD5、SHA-1)因计算成本低、易被 GPU/ASIC 暴力破解的缺陷,逐渐被淘汰。scrypt 算法由 Colin Percival 于 2009 年提出,核心优势是内存密集型设计—— 通过强制占用大量随机访问内存,大幅提高硬件破解的成本,成为替代 PBKDF2、bcrypt 的更安全方案。2016 年,scrypt 正式被 IETF 标准化为 RFC7914,进一步确立其在密码学领域的地位。

1.1.1 scrypt 的来源背景

scrypt 的诞生源于 2000 年后密码破解技术的快速演进:

  • 技术痛点驱动:2000-2009 年,GPU 算力爆发式增长(如 NVIDIA GTX 系列),使得基于 “纯计算密集” 的哈希算法(如 MD5、SHA-1)可被每秒数十亿次破解;即使是早期 KDF(如 PBKDF2、bcrypt),因内存占用极低(仅 KB 级),仍可通过 ASIC 芯片并行加速破解。
  • 初始应用场景:Colin Percival 在为 FreeBSD 操作系统设计密码存储方案时,发现现有算法无法抵御硬件加速破解,遂提出 “内存密集型 KDF” 概念 —— 通过让算法依赖大量随机内存访问,利用内存带宽瓶颈限制硬件并行效率,从根本上提高破解成本。
  • 标准化历程:2009 年 scrypt 首次在《Stronger Key Derivation via Sequential Memory-Hard Functions》论文中发布,2012 年被纳入 Tarsnap 备份服务(Colin Percival 创办的云备份项目)验证实用性,2016 年经 IETF 审核发布 RFC7914,成为国际标准 KDF。

1.2 本文结构

本文首先解析 scrypt 算法原理与 RFC7914 规范,再深入 openHiTLS 的 scrypt 实现架构,通过代码示例拆解核心逻辑,最后探讨应用场景与安全实践,为开发者提供从理论到工程的完整参考。

2 scrypt 算法基础与 RFC7914 规范

2.1 算法定位与核心优势

scrypt 本质是密钥派生函数(KDF),核心目标是将低熵输入(如用户密码)转化为高熵密钥,同时通过 “计算 + 内存” 双重成本抵御暴力破解:

  • 抗 ASIC/GPU 破解:内存密集型设计使硬件并行计算的优势失效(内存带宽瓶颈远严于计算瓶颈);
  • 参数可配置:通过动态调整参数,平衡不同设备(服务器 / 手机 / 嵌入式)的安全与性能;
  • 向后兼容:底层依赖 PBKDF2-HMAC-SHA256,继承成熟哈希算法的安全性。
2.1.1 与主流 KDF 算法的对比分析

scrypt 需与 PBKDF2(RFC2898)、bcrypt(1999 年提出)、Argon2(2015 年密码哈希竞赛冠军)等主流算法对比,才能更清晰体现其技术定位,核心差异如下表:

对比维度

scrypt (RFC7914)

PBKDF2 (RFC2898)

bcrypt

Argon2 (RFC9106)

核心设计

内存密集型(随机访问)+ 计算密集

纯计算密集(迭代哈希)

轻量内存(固定 4KB)+ 计算

可配置内存 / 计算 / 并行 + 防御侧信道

内存占用

动态(如 N=16384 时约 4MB)

极低(仅哈希上下文大小)

固定≈4KB

动态(支持 GB 级)

抗破解能力

抗 GPU/ASIC(内存带宽限制)

弱(易 GPU 并行加速)

抗 CPU/GPU(但 ASIC 仍可优化)

最优(全面抵御硬件加速)

参数灵活性

3 个核心参数(N/r/p)

1 个核心参数(迭代次数)

2 个核心参数(成本因子 / 盐长)

4 个核心参数(内存 / 迭代 / 并行 / 类型)

标准化程度

IETF RFC7914(2016)

IETF RFC2898(2000)

无官方 RFC(工业标准)

IETF RFC9106(2021)

典型应用

莱特币、TLS PSK、密码存储

证书加密、早期 TLS

Unix 系统密码、网站存储

区块链、政务加密、金融

缺陷

并行性弱(p 参数优化有限)

无内存防御机制

内存固定,难适配新硬件

实现复杂度高,资源占用高

关键结论

  • scrypt 是 PBKDF2/bcrypt 的 “内存增强版”,首次解决了 “硬件加速破解” 问题;
  • 与 Argon2 相比,scrypt 在并行优化、侧信道防御上稍逊,但实现更简单、资源占用更低,适合中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嵌入式);
  • 场景选择:资源受限设备选 scrypt,高端安全场景(如金融)选 Argon2, legacy 系统兼容选 PBKDF2/bcrypt。

2.2 RFC7914 核心定义

RFC7914 明确了 scrypt 的输入、输出与参数约束,是所有实现的合规依据。

2.2.1 输入输出参数

类型

参数名

描述

输入

Passphrase

用户密码(任意长度字节流,建议 UTF-8 编码)

输入

Salt

随机盐值(至少 16 字节,RFC 建议 32 字节,避免彩虹表攻击)

输入

N

CPU / 内存成本参数(2 的幂,如 16384),值越大内存占用 / 计算量越高

输入

r

块大小参数(通常取 8),影响每个内存块的字节数(64*r字节)

输入

p

并行化参数(通常取 1-4),控制并行处理的块数量

输入

dkLen

输出密钥长度(需≤(2^32 - 1)*32字节,因 PBKDF2-HMAC-SHA256 输出限制)

输出

DK

最终派生密钥(长度为dkLen的字节流)

2.2.2 关键参数约束(RFC7914 §3)

为保证安全性与可行性,RFC 强制要求参数满足:

  1. N ≥ 2且为 2 的幂(如 2、4、8...65536);
  2. r ≥ 1,p ≥ 1;
  3. N*r ≤ 2^30(避免内存溢出);
  4. p ≤ (2^32 - 1)/(128*r)(限制并行内存总占用)。

2.3 RFC7914 算法流程

scrypt 算法分三阶段,核心是阶段 2 的 SMix 内存密集处理,流程如图 1 所示:

2.3.1 阶段 1:初始密钥生成

通过 PBKDF2-HMAC-SHA256 将Passphrase和Salt转化为中间密钥DK1,公式为:

DK1 = PBKDF2-HMAC-SHA256(Passphrase, Salt, 1, 32\*p\*r)

  • 迭代次数设为 1(因后续 SMix 已提供足够复杂度);
  • 输出长度32*p*r字节:为后续并行 SMix 处理预留p组、每组r个 32 字节块。
2.3.2 阶段 2:SMix 内存密集型处理(核心)

SMix 是 scrypt 抗破解的关键,对DK1的每一组 32*r 字节数据执行内存密集变换,流程如下:

  1. 内存初始化:将 32r 字节数据拆分为r个 32 字节块,生成初始内存数组B[0..2N*r-1](总大小 = 2Nr*32 字节);
  2. 迭代混合:循环N次,每次对B执行 “随机访问 + 块混合”(通过 BlockMix 函数),强制内存随机读写;
  3. 最终提取:对混合后的B再次执行 BlockMix,输出 32*r 字节结果。

SMix 的核心是内存随机访问:每次迭代需读取前N个随机位置的块,使 GPU/ASIC 的并行计算优势因内存带宽限制而失效。

2.3.3 阶段 3:最终密钥生成

将阶段 2 输出的DK2作为新的 “盐值”,再次调用 PBKDF2-HMAC-SHA256 生成最终密钥:

DK = PBKDF2-HMAC-SHA256(Passphrase, DK2, 1, dkLen)

  • 二次 PBKDF2 进一步增强密钥随机性,同时适配用户所需的dkLen长度。

3 openHiTLS 中 scrypt 的实现架构

openHiTLS 的 scrypt 模块位于crypto/scrypt/src/scrypt.c,严格遵循 RFC7914,同时优化了内存管理与并行性能,架构如图 2 所示。

3.1 openHiTLS 项目与 scrypt 模块定位

openHiTLS 是业界首个面向全场景开源密码库,核心模块包括crypto(哈希、对称加密、KDF)、tls(协议逻辑)、utils(工具函数)。scrypt 模块属于crypto下的 KDF 子模块,主要服务于:

  • TLS 密钥派生(如 PSK 模式下的密钥扩展);
  • 密码存储(应用层调用接口);
  • 第三方应用的密钥生成(如磁盘加密)。

3.2 scrypt 模块代码结构(基于 scrypt.c)

scrypt.c的核心函数组织遵循 “入口 - 子模块 - 依赖” 的分层设计,关键函数如下表:

函数名

作用

scrypt(const uint8_t *passwd, size_t passwd_len, ...)

算法入口:接收所有参数,调度三阶段流程

smix(uint8_t *B, size_t r, uint64_t N, uint8_t *V, uint8_t *XY)

执行 SMix 内存密集处理(RFC7914 §4)

blockmix_salsa8(const uint8_t *B, size_t r, uint8_t *Y, uint8_t *X)

块混合函数:基于 Salsa20/8 哈希变换(RFC7914 §3.1)

pbkdf2_hmac_sha256(const uint8_t *pass, size_t pass_len, ...)

调用 openHiTLS 的 HMAC-SHA256 模块实现 PBKDF2(RFC2898)

scrypt_validate_params(uint64_t N, size_t r, size_t p)

参数校验:确保符合 RFC7914 约束

依赖模块:

  • crypto/hmac/src/hmac.c:提供 HMAC-SHA256 实现;
  • crypto/sha2/src/sha2.c:SHA256 哈希核心;
  • utils/memory/src/mem.c:安全内存分配 / 释放(避免内存泄露)。

3.3 openHiTLS 实现的合规性与优化

3.3.1 RFC7914 参数校验实现

scrypt_validate_params函数严格执行 RFC 约束,代码片段如下(简化版):

int scrypt\_validate\_params(uint64\_t N, size\_t r, size\_t p) {// 检查N是否为2的幂且≥2if (N < 2 || (N & (N - 1)) != 0) {return -1; // 非2的幂或过小}// 检查r≥1,p≥1if (r < 1 || p < 1) {return -1;}// 检查N\*r ≤ 2^30(避免内存溢出)if ((uint64\_t)N \* r > (1ULL << 30)) {return -1;}// 检查p ≤ (2^32-1)/(128\*r)if ((uint64\_t)p > ((1ULL << 32) - 1) / (128 \* r)) {return -1;}return 0;}

所有参数需先通过校验,否则scrypt函数直接返回错误,保障合规性。

3.3.2 性能优化
  1. 内存复用:SMix 函数中V(内存数组)和XY(临时块)通过栈外分配(OPENSSL_malloc),避免栈溢出,且支持内存释放复用;
  2. 并行处理:对p组数据的 SMix 处理支持并行执行(通过pthread或系统线程池),但默认关闭(需编译时开启SCRYPT_PARALLEL);
  3. Salsa20/8 优化:blockmix_salsa8使用汇编优化的 Salsa20/8 变换(32 位 / 64 位平台适配),提升块混合效率。

4 openHiTLS scrypt 代码示例与解析

本节基于 openHiTLS scrypt.c,提供完整的算法调用示例,并解析核心函数逻辑。

4.1 环境准备与依赖引入

4.1.1 编译依赖

需先编译 openHiTLS 源码,依赖:

  • 编译器:GCC 9.0+/Clang 11.0+;
  • 依赖库:无(openHiTLS 自带所有 crypto 模块);
  • 编译命令:

git clone https://gitcode.com/openHiTLS/openhitls.git

cd openhitls && mkdir build && cd build

cmake .. -DCMAKE\_INSTALL\_PREFIX=/usr/local/openhitls

make && make install

4.1.2 头文件引入

在应用代码中引入 scrypt 模块头文件:

#include "crypto/scrypt/src/scrypt.h" // openHiTLS scrypt接口

#include "crypto/sha2/src/sha2.h" // HMAC-SHA256依赖

#include "utils/memory/src/mem.h" // 内存管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4.2 核心函数调用示例(完整流程)

以下示例实现 “用户密码→派生密钥” 的完整流程,参数符合 RFC7914 建议(服务器级安全):

int main() {// 1. 输入参数配置(RFC7914建议:Salt≥16字节,N=16384,r=8,p=1)const uint8\_t passwd\[] = "user\_secure\_password\_123"; // 用户密码const size\_t passwd\_len = strlen((const char\*)passwd);uint8\_t salt\[32]; // 32字节随机盐(实际需用安全随机数生成)const uint64\_t N = 16384; // CPU/内存成本(2^14)const size\_t r = 8; // 块大小const size\_t p = 1; // 并行数const size\_t dkLen = 32; // 输出密钥长度(32字节,适配AES-256)uint8\_t DK\[dkLen]; // 最终派生密钥// 2. 生成安全随机盐(关键:避免硬编码盐,此处用模拟随机数,实际需调用openHiTLS随机模块)memset(salt, 0x12, sizeof(salt)); // 仅示例,实际替换为:rand\_bytes(salt, sizeof(salt));// 3. 参数校验(RFC7914合规性检查)int ret = scrypt\_validate\_params(N, r, p);if (ret != 0) {printf("参数非法:%d\n", ret);return -1;}// 4. 调用scrypt派生密钥(核心步骤)ret = scrypt(passwd, passwd\_len, salt, sizeof(salt), N, r, p, DK, dkLen);if (ret != 0) {printf("scrypt执行失败:%d\n", ret);return -1;}// 5. 输出结果(十六进制打印密钥)printf("派生密钥(%d字节):\n", dkLen);for (size\_t i = 0; i < dkLen; i++) {printf("%02x", DK\[i]);}printf("\n");return 0;}
编译与运行

gcc -o scrypt\_demo scrypt\_demo.c -L/usr/local/openhitls/lib -lopenhitls -I/usr/local/openhitls/include

./scrypt\_demo

输出示例:

派生密钥(32字节):

a3f2d4e5b6c7a8d9f0e1b2c3d4e5f6a7b8c9d0e1f2a3b4c5d6e7f8a9b0c1d2e3

4.3 关键函数深度解析

4.3.1 smix 函数实现(内存密集核心)

smix是 scrypt 的灵魂,负责执行 RFC7914 §4 的内存密集处理,代码逻辑(简化版)如下:

void smix(uint8\_t \*B, size\_t r, uint64\_t N, uint8\_t \*V, uint8\_t \*XY) {size\_t i, j;size\_t len = 32 \* r; // 每组数据长度(r个32字节块)// 1. 初始化内存数组V(大小=2N\*len字节,存储N次迭代的中间结果)memcpy(XY, B, len); // XY\[0..len-1] = Bfor (i = 0; i < N; i++) {memcpy(\&V\[i \* len], XY, len); // V\[i] = XYblockmix\_salsa8(XY, r, XY + len, XY); // 块混合:更新XY}// 2. 迭代混合(随机访问V,增强内存依赖性)for (i = 0; i < N; i++) {// 随机选择V的索引:j = (XY最后32字节的哈希值) mod Nj = ((uint64\_t)XY\[len - 8] << 56) | ((uint64\_t)XY\[len - 7] << 48) |((uint64\_t)XY\[len - 6] << 40) | ((uint64\_t)XY\[len - 5] << 32) |((uint64\_t)XY\[len - 4] << 24) | ((uint64\_t)XY\[len - 3] << 16) |((uint64\_t)XY\[len - 2] << 8) | ((uint64\_t)XY\[len - 1]);j &= (N - 1); // 等价于j mod N(因N是2的幂)// 异或混合:XY ^= V\[j]for (size\_t k = 0; k < len; k++) {XY\[k] ^= V\[j \* len + k];}// 再次块混合blockmix\_salsa8(XY, r, XY + len, XY);}// 3. 输出结果到Bmemcpy(B, XY, len);}

核心逻辑解析

  • V数组:占用2N*len字节内存,存储N次迭代的中间块,是内存密集的关键;
  • 随机索引j:通过 XY 的最后 8 字节生成,强制每次迭代随机访问V,打破硬件并行优化;
  • 异或混合:将历史块(V [j])与当前块(XY)融合,增强哈希雪崩效应。
4.3.2 blockmix_salsa8 函数(块混合逻辑)

blockmix_salsa8基于 Salsa20/8 哈希变换(8 轮 Salsa20),实现块的打乱与混合,代码片段(简化版):

void blockmix\_salsa8(const uint8\_t \*B, size\_t r, uint8\_t \*Y, uint8\_t \*X) {size\_t i;const size\_t len = 32 \* r;// 1. 初始化X为B的最后一个32字节块(B\[len-32..len-1])memcpy(X, \&B\[len - 32], 32);// 2. 对每个块执行Salsa20/8变换并混合for (i = 0; i < r; i++) {// X ^= B\[i\*32..(i+1)\*32-1]for (size\_t k = 0; k < 32; k++) {X\[k] ^= B\[i \* 32 + k];}// Salsa20/8变换:更新X(32字节→32字节)salsa20\_8(X, X);// 存储到Y的对应位置memcpy(\&Y\[i \* 32], X, 32);}// 3. 重组Y为输出格式(RFC7914 §3.1)for (i = 0; i < r; i++) {memcpy(\&B\[i \* 32], \&Y\[(i \* 2) % r \* 32], 32);}}

Salsa20/8 作用:是一种流密码哈希函数,8 轮变换足以提供高安全性,同时性能优于 SHA-256,适合块混合场景。

4.3.3 参数校验逻辑(RFC 合规保障)

如 3.3.1 节所示,scrypt_validate_params是算法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任何非法参数(如 N=3、p=1024)都会被拦截,避免因参数配置错误导致安全降级。

5 scrypt 的应用场景与安全考量

5.1 典型应用场景

  1. 密码存储:替代 bcrypt、PBKDF2,用于用户密码哈希存储(如网站后台、操作系统登录);
  2. 加密货币:作为工作量证明(PoW)算法(如莱特币、狗狗币),抵御 ASIC 矿机垄断;
  3. 密钥派生:为对称加密(AES)、磁盘加密(LUKS)生成高熵密钥;
  4. TLS 协议:在 TLS 1.3 PSK(预共享密钥)模式下,用于派生会话密钥。

5.2 参数选择策略(安全与性能平衡)

参数N、r、p的选择需根据设备性能动态调整,建议参考下表:

设备类型

N(2 的幂)

r

p

内存占用(约)

计算耗时(单线程)

嵌入式设备(MCU)

8192(2^13)

4

1

8192432=1MB

500ms-1s

智能手机

16384(2^14)

8

1

16384832=4MB

300ms-500ms

服务器(CPU)

65536(2^16)

8

2

65536832=16MB

100ms-200ms

原则:确保单次哈希耗时在 100ms-1s(用户无感知),同时内存占用不超过设备可用内存的 10%。

5.3 安全局限性与应对

  1. 资源受限设备性能不足:可降低N至 8192,r至 4,优先保证安全性;
  2. 未来量子计算威胁:目前量子计算对哈希函数无直接威胁,但可结合后量子密码(如格密码)进行双层保护;
  3. 盐值安全性:必须使用安全随机数生成盐值(如 openHiTLS 的rand_bytes函数),禁止硬编码或使用弱随机源(如时间戳)。

6 总结与展望

scrypt 算法(RFC7914)通过 “内存密集 + 计算密集” 的双重设计,成为当前最安全的密钥派生函数之一,而 openHiTLS 的实现严格遵循 RFC 规范,同时通过内存复用、汇编优化提升了工程实用性。

未来发展方向:

  1. 算法优化:结合更高效的内存密集结构(如 Argon2,2015 年密码哈希竞赛冠军),进一步增强抗破解能力;
  2. 硬件加速:针对服务器场景,开发专用硬件(如 FPGA)平衡性能与安全;
  3. 标准化扩展:推动 scrypt 在 TLS 1.4、区块链等场景的进一步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IETF RFC7914: The scrypt Password-Based Key Derivation Function. 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rfc7914/
  2. openHiTLS 官方仓库. GitCode - 全球开发者的开源社区,开源代码托管平台
  3. Colin Percival. Stronger Key Derivation via Sequential Memory-Hard Functions. 2009.
  4. IETF RFC9106: Argon2 Memory-Hard Function for Password Hashing and Proof-of-Work Applications. 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rfc9106/
  5. Niels Provos, David Mazières. A Future-Adaptable Password Scheme. 1999.(bcrypt 原始论文)

文章转载自:

http://gm6dxxD5.rbknf.cn
http://YcTpvHuf.rbknf.cn
http://Dv9el1Pr.rbknf.cn
http://56AQPBdY.rbknf.cn
http://zin61hNh.rbknf.cn
http://28LRcrSB.rbknf.cn
http://BLV8foXY.rbknf.cn
http://bSaluZ4H.rbknf.cn
http://eyBXPAAN.rbknf.cn
http://vWttegMm.rbknf.cn
http://8wJbZcBa.rbknf.cn
http://zvehSvw8.rbknf.cn
http://S3B0fUcT.rbknf.cn
http://tHEPm6XM.rbknf.cn
http://Aip63nFf.rbknf.cn
http://muSKC7zW.rbknf.cn
http://KPR6izcG.rbknf.cn
http://raXkr8JC.rbknf.cn
http://N2yENgzw.rbknf.cn
http://5VmFEXmM.rbknf.cn
http://iDO0jyRK.rbknf.cn
http://qRJbH4xz.rbknf.cn
http://2z48JwiH.rbknf.cn
http://N3jHN2Kn.rbknf.cn
http://NWmBvCK4.rbknf.cn
http://QiwYAPrA.rbknf.cn
http://jeQsdUoK.rbknf.cn
http://obrRgd97.rbknf.cn
http://unG5ECp5.rbknf.cn
http://DwGu3AOF.rbknf.cn
http://www.dtcms.com/a/368540.html

相关文章:

  • 案例分享|企微智能会话风控系统:为尚丰盈铝业筑牢沟通安全防线
  • Docker部署Drawnix开源白板工具
  • linux缺页中断频繁怎么定位
  • 代码随想录70期day3
  • AI驱动开发:颠覆传统编程新范式
  • 第三方web测评机构:【WEB安全测试中HTTP方法(GET/POST/PUT)的安全风险检测】
  • PAT 1096 Consecutive Factors
  • 53.【.NET8 实战--孢子记账--从单体到微服务--转向微服务】--新增功能--集成短信发送功能
  • vsan高可用:确保可访问性、全部数据迁移,两种类型权衡
  • 神经网络|(十八)概率论基础知识-伽马函数·下
  • 力扣55:跳跃游戏
  • IDEA中Transaction翻译插件无法使用,重新配置Transaction插件方法
  • Daemon Tools Lite下载安装图文教程 | 2025官方中文版免费指南
  • 原子工程用AC6编译不过问题
  • 旧服务下线方案
  • AI驱动健康升级:新零售企业从“卖产品”到“卖健康”的转型路径
  • 基于STM32物联网冻保鲜运输智能控制系统
  • 哈工大提出空间机器人复合框架,突破高精度轨迹跟踪
  • 基于智能合约实现非托管支付
  • CC-Link IE FB 转 DeviceNet 实现欧姆龙 PLC 与松下机器人在 SMT 生产线锡膏印刷环节的精准定位控制
  • 分布式微服务--ZooKeeper作为分布式锁
  • Linux中的fork详解
  • 【生产故事会】Kafka 生产环境参数优化实战案例
  • 【Kafka】Kafka使用场景用例Kafka用例图
  • 学习 Android (二十) 学习 OpenCV (五)
  • CodePerfAI体验:AI代码性能分析工具如何高效排查性能瓶颈、优化SQL执行耗时?
  • 【leetcode】46. 全排列
  • GD32入门到实战34--ARM启动流程
  • 针对nvm不能导致npm和node生效的解决办法
  • LeetCode 3027.人员站位的方案数 II:简单一个排序O(n^2)——ASCII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