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中镍超标怎么处理
垃圾场中镍含量超标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多重风险
一、生态环境风险
土壤污染
镍在土壤中积累会破坏微生物群落,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农作物重金属超标(如水稻、蔬菜)。
长期超标可能引发土壤板结,影响植物根系发育,甚至造成植被死亡。
水体污染
镍通过雨水冲刷或渗滤液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破坏水生生态系统。例如,镍浓度>0.5mg/L时可能抑制鱼类生长,导致畸形或死亡。
镍在食物链中富集,通过水生生物(如鱼类、贝类)进入人体,威胁健康。
大气污染
含镍废弃物焚烧或扬尘可能释放镍颗粒物,影响空气质量,长期吸入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二、人类健康风险
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会使人中毒增加患癌风险。
三、镍离子去除工艺
化学沉淀法
氢氧化物沉淀:pH调至11以上,生成Ni(OH)₂沉淀,但对络合镍需先破络。
硫化物沉淀:硫化钠可生成更稳定的NiS沉淀,适用于低浓度镍废水。
重金属捕捉剂:如MCP或甲酸盐类聚合物,直接与镍离子螯合形成沉淀,反应时间仅10-15分钟。
物理化学法
膜分离:反渗透(RO)或纳滤(NF)可深度去除镍离子,但需防膜污染。
离子交换:CH-90Na树脂选择性吸附镍,适合在酸性环境(PH值3-6)下直接对镍吸附。对于强络合镍,需要先破络再除镍(如EDTA镍)。饱和吸附量大约在50g/l。出水镍浓度可<0.02mg/L。
四、工艺选择与对比
注意事项
污泥处置:含镍污泥属危废(HW17),需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范处置。
工艺优化:高浓度废水建议“破络+电解回收”组合,低浓度废水优先“离子交换+膜分离”。
五、工程案例
电镀废水案例
预处理(格栅)→破络(芬顿氧化)→混凝沉淀(PAC+PAM)→离子交换→消毒排放,某电镀厂采用该工艺后,镍浓度从数百mg/L降至0.5mg/L以下。
危废回收厂案例
破络(臭氧氧化)→化学沉淀(重金属捕捉剂)→污泥干化焚烧,实现镍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