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孔轴旋转编码器轴设计与加工的几个注意事项
今天在测试盲孔轴旋转编码器时,发现测试角度出现打滑问题。关于十字盲孔轴无法紧密配合的问题可能出在盲孔轴的弹性变形量不足,导致箍紧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从而出现打滑。针对1毫米厚的薄壁环和1毫米宽的十字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孔的加工:
1. 调整十字槽的深度和形态
- 适当加深十字槽:在保证环体强度的前提下(避免开槽后断裂),可将槽深增加(能增加多少mm增加多少mm),让薄壁环在箍紧时更易向中心收缩,增大变形量。
- 优化槽的根部圆角:将十字槽根部的直角改为小圆角(如R0.1-R0.2毫米),减少应力集中,避免变形时根部开裂,同时让变形更顺畅。
2. 减小薄壁环与配合轴的间隙
- 降低孔的公差等级:加工时将盲孔的内径公差控制得更严格,比如采用过渡配合(如H7/js6),减小与配合轴的间隙,配合箍紧力后能更快达到抱紧效果。****
- 适当减小孔的名义尺寸:在不影响装配的前提下,将孔的内径比配合轴的外径略小0.01-0.03毫米(过盈配合),利用薄壁环的弹性变形实现预紧,再配合箍子加固。
3. 增加辅助变形结构
- 在十字槽末端加开小缺口:在十字槽靠近盲孔底部的位置,垂直于槽向各开一个1-2毫米的小缺口,进一步削弱局部刚性,增加收缩变形的灵活性。
- 环体外壁做锥面处理:将箍子接触的环体外壁加工成小锥度(如1°-2°),箍紧时螺丝的轴向力会转化为径向抱紧力,增强收缩效果。
加工时注意薄壁件的刚性差,需用专用夹具减少变形,避免加工后尺寸精度偏差。先小批量试改后测试箍紧效果,逐步调整参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