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备考第10天——网络技术-局域网以太网
一、局域网(LAN)核心知识
1. 定义与特性
- 范围:有限地理区域(建筑/园区)的封闭网络。
- 核心功能:资源共享(文件、打印机等)。
- 关键指标:
- 传输速率 ≥10Mb/s(现代可达10Gb/s)。
- 误码率 <10⁻⁸(高可靠性)。
- 类型:有线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
2. 拓扑结构对比
拓扑类型 | 结构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星状 | 所有节点连接中心节点(交换机) | 易管理、扩展方便 | 中心节点单点故障导致全网瘫痪 | 企业办公网络 |
树状 | 分层级联(核心-汇聚-接入) | 成本低、支持大规模扩展 | 非叶节点故障影响子网 | 园区网络、数据中心 |
总线 | 节点共享一条传输介质 | 布线简单、成本低 | 总线故障全网瘫痪、负载能力低 | 早期局域网(已淘汰) |
环形 | 节点首尾相连成环 | 无信道冲突、结构稳定 | 单点故障导致瘫痪、扩展困难 | 令牌环网络(特定场景) |
网状 | 任意节点间直连 | 高可靠性(无单点故障) | 布线复杂、成本高、控制逻辑复杂 | 军事/金融核心网络 |
考点提示:
- 星状/树状占实际应用90%以上(成本与扩展性平衡)。
- 网状拓扑需权衡可靠性需求与实施成本。
二、以太网(Ethernet)核心技术
1. 帧结构(IEEE 802.3标准)
- 以太帧格式:
[目标MAC(6B) | 源MAC(6B) | 长度/类型(2B) | 数据/填充(46-1500B) | 帧校验(4B)]
- 关键字段解析:
- 长度/类型字段:
- 值 ≤1500:表示数据长度(需填充至46字节)。
- 值 >1500:标识上层协议类型(如IPv4=0x0800,IPv6=0x86DD)。
- 数据填充:不足46字节时补0,确保最小帧长64字节。
- FCS校验:CRC校验,检测传输错误。
- 长度/类型字段:
- 关键字段解析:
2. 核心机制
- 最小帧长(64字节):
- 目的:确保发送节点在传输结束前检测冲突(冲突窗口=51.2μs)。
- 原理:传播延迟 ≤ 帧传输时间(64B@10Mb/s=51.2μs)。
- 流量控制:
- 半双工模式:通过模拟碰撞(Back-Pressure)强制降速。
- 全双工模式:发送PAUSE控制帧(IEEE 802.3x)暂停数据发送。
- 高级策略:交换机采用定向阻塞(仅限制拥塞端口的输入源)。
考点提示:
- 最小帧长与冲突检测的关系是高频考点。
- Length/Type字段双重含义需结合数值边界(1500)理解。
三、重点考点与典型考题
1. 高频考点
- 拓扑故障影响:
- 星状:中心节点故障 → 全网瘫痪。
- 环形:单节点故障 → 需专用协议(如RPR)恢复。
- 树状:非叶节点故障 → 子网隔离。
- 以太帧交互逻辑:
- Length/Type >1500时,MAC层直接提交数据至上层协议(无需分帧)。
- 流量控制实践:
- 全双工交换机优先使用PAUSE帧,避免全网性能波动。
2. 典型考题
题目1:为什么以太网最小帧长为64字节?
答案:确保发送方能在传输结束前检测到冲突(传播延迟≤51.2μs)。
题目2:若以太帧的Length/Type字段值为0x0800,其含义是什么?
答案:标识上层协议为IPv4(因0x0800>1500)。
题目3:全双工交换机检测到端口拥塞时如何通知源节点?
答案:发送64字节的PAUSE MAC控制帧,请求暂停发送指定时间。
题目4:比较星状与网状拓扑的可靠性差异。
答案:星状存在中心节点单点故障风险;网状无单点故障,但成本高且控制复杂。
四、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五、学习建议
- 实践结合理论:
- 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以太帧字段(重点关注Length/Type值变化)。
- 模拟不同拓扑故障场景(如星状中心交换机断电)。
- 记忆技巧:
- 拓扑可靠性口诀:“星心脆,树枝断,全网连通最保险”。
- 最小帧长关联公式:最小帧长 = 带宽 × 冲突窗口(10Mb/s × 51.2μs = 64B)。
- 考试聚焦:
- 拓扑选择场景题(如企业办公网络→星状/树状)。
- 以太帧字段功能辨析(Length/Type双重含义)。
- 冲突检测与流量控制机制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