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3D打印机槽点网络汇总, 个人提可改进项, 可颠覆性方向,公开
(2025.3~6 时期总结)
3D打印机槽点
总结目前网上看到的H2D槽点(再次强调,这些内容来自用户的反馈,这里搬运和收集):
也许以下很多提到的点也许就是刻意为之
硬件相关的,校准容易失败、进料线管过于短,也有个别装配、运输问题,这一类,非专业,不关注
激光版本上盖不是绿玻璃;给的笔就两个,颜色少而且质量差;配件六角螺丝祖传滑牙
两个头要分别两边进料,而不能交叉选择
内部存储8G太小,不如P系列赠送的32G卡
AMS需要额外买电源线
额外槽点:
两个头要分别两边进料,料匹配也是,而不能交叉选择。
机器屏幕端将外部存储的文件导入到机内,机内媒体文件导出到外部存储。
料页面不能区分N3F和老AMS。
各种校准到底要什么时候去用?没事的时候就来一下?一个月来一下?只来一次?喷嘴温度设置为0就是不升温这也太抽象了,设置0就能到0吗,不如优化UI为是否主动控制,当主动控制的时候UI也相应显示。其它温度同理。恢复出厂设置的位置太浅了,很容易点到,放深一点。料页面只有外挂料的时候,界面太空洞的,大片纯黑色的背景是哪样。我抬着手操作屏幕太累了,屏幕能不能伸出来到我怀里,不那么累。或者studio或者手机可以远程操作机器屏幕,弄个"远程机器屏幕桌面",之类的,嘻嘻。AMS盒子的顶部可以平的,AMS料是可以向前抽出来的。
一些关键点:
硬件稳定性高,软硬件结合的故障检测稳定且精准,不多报、误报等,干扰用户使用。堵头、卡料,A机器的喷头的卡线,等。每一种稍微复杂的硬件都会有影响恶劣且多发、易发的问题,应该当做重要紧急优先用经济效率的巧思办法攻克。
UI设计,常用的做到前面,方便查看和设置。可学和符合UI交互设计学的一些基本逻辑和理论。
关于以上槽点,和以前机器的槽点,主要是两种原因:功能不成熟 / 没想到的;省成本。
但都保证了,主要功能和流程上都是槽点不多的、好用的。
机器改进项
外挂料的自动进退料组件,可安装到机器上,可与AMS同用。
双头机器,不分左右料,左右料可以自由进出左右头。
垃圾料恢复料线丝,独立小模块,做小巧,把垃圾桶里面的料、或者打废的料倒进去,研磨、挤出、绕到给定的料盘上。推荐用于单色的废料。
打印件融化再卷丝成可用料,料循环使用。
调研料是怎么生产的,原材料的形态是什么,融化再做成丝的流程是什么。
废的打印料,捣碎成粉,加热熔融,出口急速冷却再卷丝。
可以额外做个机器,名曰料再生器,也可以集成到高端打印机上。
无人值守连续打印。打印机设定多个模型的打印任务,打印完一个有个机械的机制将打印件铲出打印仓,跟煎饼果子一样,接着开始打下一个。
3d 打印机的一个周边生态是足够多的有个性的 3d 模型。
普通用户大多不会建模,可建模相机,就像手机拍照的习惯一样,身边的东西看见的就能打印出来。
APP 端、云端和 studio 端,可以与 AIGC 关联,文本、图片生成 3D 模型 功能,可以导出微调,加入模型库(并要说明是 AIGC 生成的模型),再及时打印出来。
3D打印颠覆性条目
新原理、新模式。这些同时做到:10倍成型速度(或更高);兼容传统FDM的材料比如最常用的PLA(或对原料做廉价更改)(材料廉价,无毒安全);消费级,成本可控。
FDM 3D 打印,支持纯多彩打印(考虑料的类型、基色、混合比例、充分混合、材料性质如挤出冷却不变性等)。新结构。不占太大空间,不太重(新原理上入手)。
操作方便,使用流畅,聚焦创造。入手不必需要深入研究打印参数和材料组合关系,按照流程顺畅使用,出错提示清晰、维护简单(减少零件,如无必要误增实体)。打废的料可以收集在机器上重新利用。
新作3D打印机器,零部件软硬件的标准和接口开源开放,官方推出一些标准实现,也支持社区玩家自己做,高度定制化。
FDM 3D打印,就是 "多快好省",单位时间打印的多,快,质量好,省心省料省钱。一切围绕这几个进行,同时建立一些产品壁垒、配件生态,多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