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response.json()与 json.loads(json_string)有何区别

response.json() 和 json.loads() 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将 JSON 格式的数据转换为 Python 对象(字典或列表)。但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底层实现有所不同。

您可以将其理解为:response.json() 是一个“高级、便捷、特化”的工具,而 json.loads() 是一个“基础、通用、底层”的工具。

下面我用一个详细的对比表格来展示它们的异同,并辅以代码示例进行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示例与解释
场景一:处理 HTTP 响应(最常用)
这是您在自动化测试中最常见的场景。在这种场景下,使用 response.json() 是绝对的首选和最佳实践,因为它更简洁、更安全(自动处理编码)。

import requests
import json# 使用 requests 库发送 HTTP 请求
response = requests.get('https://api.example.com/data')# 最佳方式:直接使用 .json()
data_from_response_json = response.json()
print(type(data_from_response_json)) # <class 'dict'>
print(data_from_response_json['some_key'])# 等效的底层方式:手动使用 json.loads()
# 1. 先获取文本内容 (response.text 会自动解码二进制内容为字符串)
response_text = response.text
# 2. 再将字符串解析为字典
data_from_json_loads = json.loads(response_text)# 此时,data_from_response_json 和 data_from_json_loads 是完全等价的

为什么 response.json() 更好?

简洁:一行代码完成所有事情。

健壮:它内置了编码检测逻辑,能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编码问题。如果你用 json.loads(response.text),而服务器返回的编码和 response.text 默认猜测的编码不一致,就可能出现乱码。而 response.json() 会参考 HTTP 头中的 charset 信息,更加可靠。

场景二:处理普通 JSON 字符串
当你的数据来源不是 HTTP 响应,而就是一个单纯的字符串时,你必须使用 json.loads()。

import json# 一个 JSON 格式的字符串,可能来自文件、用户输入、数据库等
json_string = '{"name": "Alice", "age": 30, "hobbies": ["coding", "hiking"]}'# 只有 json.loads() 能处理它
data = json.loads(json_string)
print(type(data)) # <class 'dict'>
print(data['name']) # Alice# response.json() 在此完全无用武之地,因为它需要的是一个 Response 对象,而不是字符串。
# response = json_string # 这行代码是错误的,字符串不是 Response 对象
# data = response.json() # 所以这行也会报错

错误处理
两者在遇到非法 JSON 时的行为是一致的:

import requests
import json# 模拟一个无效的 JSON 字符串
invalid_json_string = '{name: "Alice"}' # 键缺少了引号,是无效JSON# 使用 json.loads() 会抛出异常
try:data = json.loads(invalid_json_string)
except json.JSONDecodeError as e:print(f"json.loads() failed: {e}")# 模拟一个返回无效 JSON 的 HTTP 响应(例如,服务器返回了一个错误页面 HTML)
response = requests.get('https://httpbin.org/html') # 这个端点返回 HTML,不是 JSONtry:data = response.json() # 这里也会抛出 JSONDecodeError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JSONDecodeError as e: # requests 包装了同样的异常print(f"response.json() failed: {e}")

总结与类比
为了让您更好地理解,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类比:

json.loads(json_string):就像是你买了一袋咖啡豆,你需要自己用磨豆机去磨它(json.loads),然后才能煮咖啡。

response.json():就像是你去咖啡馆点了一杯现磨咖啡,店员(requests 库)已经帮你完成了从磨豆到冲泡的所有步骤,你直接喝就行了。

共同点(都是“咖啡”):最终都能得到一杯可以喝的咖啡(Python 字典)。
不同点(过程不同):一个需要自己处理原材料,另一个是开箱即用的成品。

在自动化测试中的建议:

但凡是从 requests 请求得到的 response,一律使用 response.json()。这是最规范、最不容易出错的方式。

只有当你的数据源是其他地方来的字符串时,才使用 json.loads()。

http://www.dtcms.com/a/349996.html

相关文章:

  • 2025年5月架构设计师案例分析真题回顾,附参考答案、解析及所涉知识点(一)
  • 【Java】 Spring Security 赋能 OAuth 2.0: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认证体系
  • spring boot开发:一些基础知识
  • 5分钟了解单元测试
  • 大数据量的ArrayList怎么获取n个元素
  • Ansible 环境配置(基于 RHEL 9)
  • 文件权限详解
  • Allegro-过孔篇(普通VIA,盲埋孔)
  • SOME/IP-SD报文中 Entry Format(条目格式)-理解笔记1
  • 新的 macOS 安装程序声称能够快速窃取数据,并在暗网上销售
  • 第四章:大模型(LLM)】07.Prompt工程-(12)评估prompt的有效性
  • 【LIN】2.LIN总线通信机制深度解析:主从架构、五种帧类型与动态调度策略
  • maven-default-http-blocker (http://0.0.0.0/)
  • Gemini CLI 与 MCP 服务器:释放本地工具的强大潜力
  • Swiper属性全解析:快速掌握滑块视图核心配置!(2.3补充细节,详细文档在uniapp官网)
  • 飞牛影视桌面客户端(fntv-electron)使用教程
  • 无人机航拍数据集|第20期 无人机公路损伤目标检测YOLO数据集3771张yolov11/yolov8/yolov5可训练
  • 一键终结Win更新烦恼!你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更新暂停工具!
  • 云手机挂机掉线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 指纹云手机×Snapchat Spotlight:动态GPS+陀螺仪仿生方案
  • 102.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 指令集架构ISA是什么?
  • toRefs 和 toRef 的区别和用法
  • 计算机实习经历包装/编写
  • 使用阿里云实现短信注册
  • 通过URI Scheme实现从Web网页上打开本地C++应用程序(以腾讯会议为例,附完整实现源码)
  • 从 “能对话” 到 “会思考”:通用人工智能离我们还有多远?
  • 【LeetCode 热题 100】416. 分割等和子集——(解法一)记忆化搜索
  • 函数指针与回调函数(c++)
  • 厚铜pcb的工艺流程与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