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概念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它针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如 “好”“较好”“差” 等模糊概念),通过建立模糊集合,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对具有多种属性的评价对象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
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隶属度理论,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然后通过综合运算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承认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通过构建隶属函数来描述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之间的模糊关系,再结合各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的评价等级,综合得分
二、步骤
(一)确定评价因素集(指标集)
评价因素集是指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的集合,通常用U={u1,u2,⋯ ,un}U = \{u_1, u_2, \cdots, u_n\}U={u1,u2,⋯,un}表示,其中uiu_iui为第iii个评价指标,nnn为指标的数量。例如,评价一款手机时,因素集可以是U={外观,性能,价格,续航}U=\{外观, 性能, 价格, 续航\}U={外观,性能,价格,续航}。
(二)确定评价评语集(等级集)
评价评语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的集合,通常用V={v1,v2,⋯ ,vm}V = \{v_1, v_2, \cdots, v_m\}V={v1,v2,⋯,vm}表示,其中vjv_jvj为第jjj个评价等级,mmm为等级的数量。例如,评语集可以是V={优秀,良好,一般,较差}V=\{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V={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三)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
权重表示各评价因素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重要程度,权重集用A={a1,a2,⋯ ,an}A = \{a_1, a_2, \cdots, a_n\}A={a1,a2,⋯,an}表示,其中aia_iai为第ii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且满足∑i=1nai=1\sum_{i = 1}^n a_i=1∑i=1nai=1。权重的确定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如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客观赋权法(如熵值法)等。
(四)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模糊评价矩阵是描述各评价因素对各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的矩阵,记为R=(rij)n×mR=(r_{ij})_{n\times m}R=(rij)n×m,其中rijr_{ij}rij表示第iii个评价因素隶属于第jj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且0≤rij≤10\leq r_{ij}\leq10≤rij≤1,∑j=1mrij=1\sum_{j = 1}^m r_{ij}=1∑j=1mrij=1(对于归一化的隶属度)。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的关键是确定隶属函数,常用的隶属函数有三角形隶属函数、梯形隶属函数等。例如,对于 “价格” 这一指标,可根据价格区间确定其隶属于 “优秀”“良好” 等等级的隶属度。
(五)进行模糊合成运算
模糊合成运算是将权重集AAA与模糊评价矩阵RRR进行合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BB,即B=A∘RB = A \circ RB=A∘R,其中 “∘\circ∘” 表示模糊合成算子。常用的模糊合成算子有:
-
主因素决定型(如M(∧,∨)M(\land, \lor)M(∧,∨)):bj=max{ai∧rij}b_j=\max\{a_i \land r_{ij}\}bj=max{ai∧rij}(∧\land∧为取小运算,∨\lor∨为取大运算),这种方法突出了主要因素的作用,但可能丢失部分信息。
-
加权平均型(如M(⋅,+)M(\cdot, +)M(⋅,+)):bj=∑i=1nai⋅rijb_j=\sum_{i = 1}^n a_i \cdot r_{ij}bj=∑i=1nai⋅rij,这种方法考虑了所有因素的影响,结果更全面。
(六)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BB,确定评价对象的最终评价等级。常用的方法有:
-
最大隶属度原则:选择BBB中最大元素所对应的评价等级作为评价结果。
-
加权平均法:将评价等级量化(如赋予 “优秀” 90 分、“良好” 80 分等),然后根据BBB计算综合得分,即S=∑j=1mbj⋅sjS=\sum_{j = 1}^m b_j \cdot s_jS=∑j=1mbj⋅sj(sjs_jsj为第jjj个评价等级的量化值),再根据得分确定评价结果。
优点
-
能够有效处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
可以综合考虑多个评价指标,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
-
方法灵活,可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需求选择合适的隶属函数和合成算子。
缺点
- 隶属函数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可能会建立不同的隶属函数,从而影响评价结果。
- 当评价指标较多时,权重的确定难度较大,且模糊合成运算可能会使结果的分辨力下降。
- 评价结果的解释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可能不够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