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分类分级的关键难点以及应对之道

数据分类分级是数据安全治理的基石,但其落地并非易事。这项工作涉及业务、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存在诸多挑战。以下是数据分类分级的几个关键难点:

数据分类分级的关键难点

1. 业务与技术的认知鸿沟

  • 业务方: 业务人员最了解数据的价值和敏感性,但他们通常缺乏数据安全的专业知识,不熟悉技术上的实现方式和安全要求。他们可能难以用技术人员理解的语言来描述数据的敏感度。
  • 技术方: 技术人员擅长使用工具和技术实现自动化扫描和分类,但他们往往不理解数据的业务背景和实际用途。他们可能无法判断某个字段在特定业务场景下的敏感度。
  • 难点: 这种认知差异导致分类分级标准难以统一。技术人员制定的规则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业务风险,而业务人员的需求又无法被技术工具有效实现,最终使得分类分级结果不准确或无法落地。

2. 标准体系的建立与落地

  • 标准不明确: 许多企业缺乏一套清晰、完整的分类分级标准。是参考国家标准(如《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还是依据行业标准,或是自建标准?如何将宏观的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数据分级规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粒度难以把握: 分类分级粒度过粗,无法实现精细化安全管理;粒度过细,则会增加巨大的工作量,且难以维护。如何平衡“足够细”以满足安全要求和“足够粗”以保证可操作性,是核心难点。
  • 规则动态变化: 随着业务发展,新的数据类型不断涌现,已有的数据用途也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分类分级规则需要频繁更新和调整。

3. 自动化与准确性的权衡

  • 自动化识别挑战: 仅依赖自动化工具进行数据分类分级存在固有缺陷。正则表达式和关键字匹配容易产生误报(将非敏感数据误判为敏感)和漏报(遗漏了难以识别的敏感数据)。例如,“姓名”字段可能出现在很多地方,但只有与身份信息相关联时才真正敏感。
  • 非结构化数据难题: 对于 Word 文档、PDF、图片、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自动化识别的难度和成本极高。特别是对于图片中的文本内容或语音中的敏感信息,需要借助昂贵的 AI 技术。
  • 人工成本高昂: 完全依赖人工进行分类分级工作量巨大,且效率低下,难以应对海量数据的挑战。在自动化识别结果不准确时,需要大量人工复核,这使得工作难以持续。

4. 持续性与动态性的挑战

  • 数据环境动态变化: 企业的 IT 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新的数据库、新的表、新的字段、新的数据流会不断产生。如果数据分类分级工作是一次性的,那么在两次更新的间隔期,新产生的数据将处于“裸奔”状态,无法得到应有的安全保护。
  • 数据资产管理难度: 如何确保分类分级的结果能实时更新到数据资产目录中,并与其他安全系统(如 DLP、数据库防火墙)联动,对技术和管理体系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联动不畅,分类分级的结果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法真正落地。

5. 跨部门协作与责任落实

  • 协作障碍: 数据分类分级需要业务、技术、法务、安全等多部门的紧密协作。但由于部门目标、KPI 和工作方式的差异,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
  • 责任不明确: 谁来为分类分级的结果负责?谁来维护更新?如果责任划分不清晰,这项工作很容易被推诿,最终难以持续。

应对之道:构建动态、智能、协同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数据分类分级作为数据安全治理的基石,其落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业务与技术的认知鸿沟、自动化识别的准确性问题、以及持续性维护的高昂成本。数据安全平台uDSP通过一套动态、智能、协同的解决方案,这些难点可以被有效解决。以下是针对痛点的具体技术和管理方案。

难点一:业务与技术的认知鸿沟

业务人员最懂数据的价值,技术人员最懂如何管理数据,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桥梁。

解决方案:构建易用、协同的平台

  • 业务人员协同打标: 平台提供一个数据门户,让业务人员能够轻松参与到数据分类分级工作中。数据安全人员可以在后台下发任务和规则,业务人员只需登录门户,即可根据自身对业务的理解,对数据进行协同打标。这不仅打通了不同业务组之间的协作难点,更将数据的业务价值直接融入到分级工作中,让数据分类分级工作变得更便捷高效,也弥合了业务与技术的认知鸿沟。

难点二:自动化与准确性的权衡

传统依赖正则匹配的自动化识别方式,常常面临误报和漏报问题,而纯粹的人工方式效率又极为低下。

解决方案:多维识别,AI赋能

  • 双模引擎”自动化识别: 采用“被动发现 + 主动扫描”双模式敏感数据自动发现和识别引擎,保证敏感数据目录的完整性和“新鲜度”。被动发现能够实时感知新增和变化的数据,而主动扫描则可以定期对存量数据进行全面排查。这种双重保障确保任何新增或变化的数据都能被及时发现、自动标记和更新,有效解决了“一次性”分级的静态问题。
  • 大语言模型辅助分类: 引入大语言模型(LLM)的强大能力,辅助数据分类标注。通过接入本地化部署或公共大语言模型,平台能够极大增强对上下文语义的理解能力,显著提升自动化处理效率,并保障分类分级的准确性和持续优化,尤其是在处理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时。

难点三:标准体系的建立与落地

将宏观的法律法规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分级标准是许多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解决方案:模板化、可定制化的标准体系

  • 数据分类分级模板: 平台内置多种行业通用的敏感数据识别规则,并提供多个行业敏感数据分类及分级标准模板。企业可以直接套用这些模板,快速启动分类分级工作,避免从零开始。同时,平台也支持自定义识别规则和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允许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特定需求,灵活调整和扩展分类分级标准。

难点四:数据环境的动态变化与持续性挑战

企业的数据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过时的分类分级结果将导致安全策略失效。

解决方案:实时更新与无缝衔接

  • 实时的一体化敏感数据目录: 平台通过实时、高频的更新机制,屏蔽分散、异构数据源的差异和复杂性,构建一个多源异构数据统一视图,形成统一的敏感数据目录可视化视图。管理员可以自定义实时敏感数据分布地图,完整掌握敏感数据资产动态,满足监管上报等多样化的管理诉求。
  • 无缝衔接保护措施: 将敏感数据目录作为核心,与下游数据安全保护技术无缝衔接。当数据被识别为敏感时,平台能够根据其等级,自动下发差异化的安全策略,提供细粒度、精细化的数据权限管控、数据动态脱敏、数据安全审计、数据风险分析等安全能力。这确保了分类分级的结果能够直接转化为实际的保护措施,实现了“看得见”到“管得住”的闭环。
  • 全链路敏感数据访问审计: 平台构建统一的日志模型,将从用户、用户组到数据位置、应用路径的所有信息串联起来,实现对敏感数据访问的实时全链路审计。这不仅为事后溯源提供了清晰的轨迹,也让持续监控和管理成为可能。

http://www.dtcms.com/a/342993.html

相关文章:

  • Go1.25的源码分析-src/runtime/runtime1.go(GMP)g
  • U盘安装 CentOS Stream 10 实战复盘:三大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 通义千问VL-Plus:当AI“看懂”屏幕,软件测试的OCR时代正式终结!
  • Java 项目中 MySQL 数据向 Redis 迁移的技术实践与深度剖析
  • JVM 性能监控工具全解析:从命令行到可视化全方位指南
  • 图像形态学:膨胀、腐蚀和边缘检测与绘制
  • Java后端面试场景题大全:2025年高频考点深度解析
  • 大模型部署
  • 造成云手机闪退的原因有哪些?
  • 使用VBA宏批量修改Word中表格题注格式
  • HYPE分布式水文模型建模方法与案例分析实践技术应用
  • AI 时代的数字伦理选择题
  • Mac 电脑 IDEA 执行 Maven 出现 No route to host 问题
  • Django REST框架核心:GenericAPIView详解
  • 【力扣 买股票的最佳时机II Java/Python】
  • rt-thread使用sfud挂载spi flash, 并使用spi驱动st7789 lcd的trace分析(使用spi dma)
  • 生信分析自学攻略 | R语言函数与参数介绍
  • kylin v10只允许kylin用户登录解决办法
  • 雅菲奥朗SRE知识墙分享(四):『AI已开始重塑劳动力市场,美国年轻科技从业者首当其冲』
  • 数据结构-HashSet
  • 黑马程序员jbdc笔记
  • 迅为R3568开发板OpeHarmony学习开发手册-配置远程访问环境
  • mac m1上使用Kerberos访问远程linux hadoop集群的正确姿势
  • Android 定位技术全解析:从基础实现到精准优化
  • redis在Spring中应用相关
  • LeetCode算法日记 - Day 17: 算法中的位运算技巧总结
  • 【黑客技术零基础入门】硬核科普什么是HTMLHTML基本结构以及HTML基本使用(非常详细)零基础入门到精通,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 轻量级加密的下一站:后量子、AI 与自动化验证
  • 【iOS】SDWebImage第三方库源码学习笔记
  • JupyterLab 安装(python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