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Linux嵌入式(正点原子imx课程)开发到底是在学什么
学习Linux 、Android系统驱动屏幕,音响,摄像头等外设的底层代码怎么编写,怎么打包,怎么构造等
学习正点原子的 IMX6ULL,核心不只是 “裁剪系统镜像”,而是围绕 “嵌入式 Linux/Android 系统移植与开发” 的完整技术链,裁剪镜像是其中一个细分环节。具体可拆解为以下更核心的学习目标,帮助理解其本质:
底层硬件与系统的适配逻辑
这是基础,比裁剪镜像更关键。需要掌握 IMX6ULL 芯片的硬件架构(如 CPU 核心、外设控制器),并学习如何通过驱动程序(如屏幕驱动、按键驱动、摄像头驱动)让 Linux/Android 系统 “识别” 并控制硬件(比如让屏幕亮起来、触摸响应、外设通信)。裁剪镜像是在硬件适配好后,优化系统体积,而底层适配是让系统能 “跑起来” 的前提。系统构建流程的掌握
正点原子的教程会重点教 “从 0 到 1 构建可运行的系统”,而非直接拿现成镜像裁剪。比如:
- 编译Bootloader(如 U-Boot),确保芯片上电后能引导系统启动;
- 配置并编译Linux 内核(根据硬件需求启用 / 禁用内核模块,比单纯裁剪镜像更深入);
- 制作根文件系统(包含系统运行必需的库、命令、配置文件,需根据设备功能选择组件);
- 若涉及 Android,还需学习 Android 源码的编译、分区配置(如 boot、system、vendor 分区)等,裁剪镜像是这一步的后续优化。
- 裁剪镜像的定位:系统优化环节
当系统能正常运行后,才会涉及 “裁剪镜像”—— 目的是删除冗余组件(如不需要的工具、预装应用、无用驱动),减小镜像体积(适配存储较小的设备)或降低资源占用(提升运行效率)。但它是 “锦上添花” 的步骤,而非核心学习内容;核心是先掌握 “如何构建适配硬件的系统”,再学 “如何优化系统”。
总结:学习 IMX6ULL 的核心是 “理解硬件与系统的交互逻辑,掌握系统构建与适配的完整流程”,裁剪 Linux/Android 镜像是其中的一个细分技能,且需建立在底层适配和系统构建的基础上。
正点原子的 IMX6ULL 教程主要以 Linux 系统开发为主,涉及 Bootloader 移植、Linux 内核编译、根文件系统构建等内容。关于 Android 系统开发,正点原子的 IMX6ULL 教程中可能没有全面深入的讲解,但基于 IMX6ULL 仍可学习 Android 开发,方法与 Linux 开发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
虽然 Android 基于 Linux 内核,但 Android 系统开发在应用框架、系统组件、开发语言等方面与嵌入式 Linux 开发有很大不同。Android 开发应用层主要使用 Java 或 Kotlin,底层库和 JNI 接口使用 C/C++,开发环境常用 Android Studio,有 Activity、Service 等系统组件,采用 Binder 机制进行跨进程通信等。
若要学习基于 IMX6ULL 的 Android 开发,可参考一些专业的嵌入式 Android 开发教程或相关书籍,也可在一些技术论坛如 CSDN、电子发烧友论坛等搜索相关经验分享和项目案例。此外,一些培训机构的嵌入式课程中可能会有基于 IMX6ULL 的 Android 系统移植与开发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 Linux 系统开发方法直接应用于 Android,还需掌握 Android 特有的框架和组件等知识,如从官方获取 Android 镜像后,还需根据 IMX6ULL 的硬件特性进行驱动适配、系统分区配置等工作,且 Android 的驱动开发涉及 HAL 层等特殊部分,与 Linux 内核驱动开发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