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iA402 伺服驱动标准与控制模式详解

CiA402 伺服驱动标准与控制模式详解

一、CiA402 是什么?

  • 标准背景

    • CiA402,全称 CANopen Device Profile for Drives and Motion Control,是由 CAN in Automation (CiA) 组织定义的驱动设备配置文件。
    • 最初设计用于 CANopen 总线,但后来被 EtherCAT、POWERLINK、SERCOS III 等总线广泛采用。
    • 它定义了一个 统一的对象字典状态机 + 控制模式,使不同厂家的伺服驱动能在同一接口下互换。
  • 主要目标

    1. 统一控制方式(位置/速度/力矩等模式)。
    2. 标准化状态机(开机、使能、停机、故障)。
    3. 兼容多种总线(CANopen/EtherCAT/Profinet)。
    4. 适配不同应用场景(定位、插补、同步、力控)。

二、CiA402 的核心组成

1. 对象字典(Object Dictionary)

  • 驱动通过对象字典暴露配置参数(速度、加速度、极限值等)、实时变量(目标位置、实际速度)和控制指令。
  • 对象字典分为 通信对象 (COB-ID)过程数据对象 (PDO)
  • 上位机通过 SDO(服务数据对象)配置,PDO 进行实时交换。

2. 状态机(State Machine)

  • 驱动必须遵守 CiA402 定义的 标准状态机,典型状态有:

    • Switch On Disabled(上电禁止)
    • Ready to Switch On(准备就绪)
    • Switched On(上电,但未使能输出)
    • Operation Enabled(运行使能)
    • Fault(故障)
  • 上位机通过 控制字 (Controlword) 控制状态机切换,驱动通过 状态字 (Statusword) 返回当前状态。


三、支持的控制模式

CiA402 标准定义了多种运动控制模式,每种模式适配不同场景。

1. Profile 系列(点到点模式)

  • Profile Position Mode (PP)

    • 典型的点到点位置模式。
    • 控制器下发目标位置,驱动根据设定的加减速参数执行。
    • 常用于 Pick & Place、输送线定位
  • Profile Velocity Mode (PV)

    • 点到点速度模式。
    • 控制器下发目标速度,驱动加速到达并维持。
    • 常用于 恒速送料、卷绕张力控制
  • Profile Torque Mode (PT)

    • 点到点力矩模式。
    • 控制器下发目标力矩(电流),驱动保持该输出。
    • 常用于 压装、张力控制、柔性夹持

2. Homing 模式

  • Homing Mode (HM)

    • 驱动执行标准化的回零过程(利用限位开关、Z 相、软限位等)。
    • 常用于 机械初始位置校准

3. Cyclic Synchronous 系列(周期同步模式)

  • Cyclic Synchronous Position (CSP)

    • 上位机每周期下发目标位置(带时间戳)。
    • 驱动在周期内插值并跟踪。
    • 优点:多轴同步精度高(EtherCAT DC 下可 <1 µs)。
    • 应用:机器人、多轴插补、CNC
  • Cyclic Synchronous Velocity (CSV)

    • 上位机下发目标速度。
    • 驱动在本地积分实现运动。
    • 应用:卷绕、恒速输送、张力控制
  • Cyclic Synchronous Torque (CST)

    • 上位机下发目标力矩/电流。
    • 驱动直接执行电流环。
    • 应用:机器人力控、柔顺控制、压装

4. Interpolated Position Modes(插补模式)

  • PVT (Position-Velocity-Time)

    • 上位机下发一系列段点(目标位置、段末速度、执行时间)。
    • 驱动内部用样条插补,保证段间速度连续。
    • 应用:数控加工、激光切割、点胶轨迹
  • PT (Position-Time)

    • 上位机只下发目标位置+时间。
    • 驱动自动生成速度曲线。
    • 应用:简单点到点轨迹,但平滑度不如 PVT。

CiA402 控制模式功能对比表

模式中文名称输入数据轨迹生成位置优点缺点典型应用场景
PP (Profile Position)点到点位置模式目标位置 + 配置的速度/加速度驱动内部生成 S 曲线或梯形曲线简单易用;只需目标位置;适合定位不能做多轴插补;灵活性差Pick & Place、输送带对位、点到点搬运
PV (Profile Velocity)点到点速度模式目标速度 + 加速度参数驱动内部生成速度曲线适合恒速、张力控制;实现简单位置不可控;轨迹精度差卷绕、送料、输送线
PT (Profile Torque)点到点力矩模式目标力矩/电流驱动直接控制电流环可实现力控/张力;直接简单无位置信息;需外环控制压装、张力控制、柔性夹持
HM (Homing)回零模式回零方法选择驱动内部执行自动寻找机械零点;标准化仅用于初始化机械零点校准、开机复位
CSP (Cyclic Synchronous Position)周期同步位置模式每周期目标位置(带时间戳)上位机做轨迹规划;驱动跟随µs 级同步精度;适合机器人/CNC;灵活上位机计算压力大;通信负担重CNC 插补、机器人多轴协调、AGV 路径跟随
CSV (Cyclic Synchronous Velocity)周期同步速度模式每周期目标速度上位机生成速度;驱动积分位置通信量小于 CSP;适合卷绕/输送轨迹精度较差;同步性低于 CSP卷绕、恒速输送、电子齿轮从轴
CST (Cyclic Synchronous Torque)周期同步力矩模式每周期目标力矩上位机决定力矩;驱动执行电流环高速力控;适合机器人柔顺、压装不控制位置;需外部环路力控、打磨、装配、柔顺机器人
PVT (Position-Velocity-Time)位置-速度-时间插补模式一系列段点(位置+末速度+时间)驱动内部样条/多项式插补平滑度高;抗抖动;上位机负担小段内难以修改轨迹;依赖驱动能力数控加工、激光切割、点胶轨迹
PT (Position-Time)位置-时间插补模式一系列段点(位置+时间)驱动内部线性或简单插补数据量小,易实现;适合简单轨迹速度连续性差;平滑度不如 PVT点到点定位、低速轨迹

“实时性需求” 与 “上位机负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terpolated Position (IP) 模式详解

1. 定义
  • IP 模式(Interpolated Position Mode)是 CiA-402 驱动配置文件里的一种运动模式。
  • 它允许上位机(主控制器)周期性地发送一组轨迹点(插补数据),由驱动器在点与点之间进行插值运算,从而生成平滑的运动轨迹。
  • 这是 CANopen/EtherCAT 等总线中,解决 带宽有限轨迹平滑 需求的重要手段。

2. 数据结构

在 CiA-402 中,IP 模式通常对应对象字典 0x60C1h0x60C2h 等。
轨迹点可以有两种常见格式:

PT(Position–Time)格式
  • 每个点包含:

    • 目标位置 (Position)
    • 段时间 Δt (Time)
  • 驱动器根据段时间与目标位置,自动生成速度曲线。

👉 优点:数据量小,实现简单。
👉 缺点:段间速度可能不连续,轨迹平滑性不如 PVT。


PVT(Position–Velocity–Time)格式
  • 每个点包含:

    • 目标位置 (Position)
    • 段末速度 (Velocity)
    • 段时间 Δt (Time)
  • 驱动器根据 (位置+末速度+时间) 做多项式插补(通常三次样条),保证段间速度连续。

👉 优点:轨迹连续、平滑度高。
👉 缺点:数据量大,规划算法稍复杂。


3. 工作机制
  1. 上位机(如 STM32F405) 先做好轨迹规划 → 生成一系列 PVT 或 PT 点。
  2. 周期性通过 PDO(过程数据对象)SDO(服务数据对象) 下发到驱动器的缓冲区(FIFO)。
  3. 驱动器内部以**更高频率(2–8 kHz)**进行插补,保证平滑的电机运动。
  4. 主控保持一定的前瞻缓冲(100–200 ms),避免驱动断流。
  5. 驱动器若 FIFO 低水位或出错,会通过状态字/错误码上报。

4. 特点
  • 带宽友好:相比 CSP 每 1 ms 下发一个点,IP 模式可以 10–20 ms 下发一个段,大幅减少 CAN 总线负载。
  • 鲁棒性高:即使短时通信丢帧,驱动器还能继续执行 FIFO 内剩余轨迹,不会立即停顿。
  • 平滑性好:PVT 轨迹能保证速度连续,适合数控加工/点胶/激光切割。
  • 延迟可控:前瞻越多,抗干扰越强,但实时性降低。

5. 典型应用场景
  • 数控机床 (CNC):刀具轨迹控制。
  • 机器人轨迹:多关节曲线运动。
  • 点胶/喷涂/激光切割:需要高轨迹平滑性。
  • 包装/印刷:飞剪、跟随切割。

6. 与其他模式对比
模式数据输入插补位置优点缺点
CSP每周期目标位置控制器规划实时同步精度高总线带宽压力大,容错差
IP (PT/PVT)一系列段点 (位置/时间/速度)驱动内部带宽友好,轨迹平滑,容错好实时性低于 CSP,段内不可改
PP单目标位置驱动内部简单,点到点定位无法连续轨迹

✅ 总结一句话:
Interpolated Position (IP) 模式 = 上位机负责规划“路标”,驱动负责在路标间自动补全轨迹
CANopen + STM32F405 这种资源有限的场景下,IP 模式(尤其是 PVT 格式)是最实用、最稳妥的插补方式


CSP vs PT vs PVT 时间轴对比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CSP(蓝色折线)

    • 每 1 ms 下发一个目标点,驱动只是“跟随”。
    • 优点:实时性高,精确同步。
    • 缺点:总线压力大,抗通信抖动差。
  • PT(橙色折线)

    • 每个段点只包含“位置+时间”,驱动在两点间做线性插补。
    • 优点:实现简单,数据量小。
    • 缺点:段间速度不连续,轨迹有“折角”。
  • PVT(绿色曲线)

    • 段点包含“位置+末速度+时间”,驱动做多项式/样条插补。
    • 优点:段间速度连续,轨迹平滑。
    • 缺点:数据量比 PT 大,上位机规划稍复杂。

👉 直观上:

  • CSP = 高分辨率折线(通信压力大)。
  • PT = 分段直线(简单但不平滑)。
  • PVT = 平滑曲线(最接近真实轨迹)。

CSP vs PT vs PVT 速度曲线对比图

这张图展示了 **CSP / PT / PVT 三种方式的速度曲线**:

  • CSP (蓝色)

    • 速度曲线呈“锯齿状”,因为每 1 ms 下发位置点,驱动只是跟随 → 数值差分导致速度抖动大。
  • PT (橙色)

    • 段内速度恒定,段与段之间出现速度跳变 → 轨迹不连续,容易产生机械冲击。
  • PVT (绿色)

    • 速度曲线平滑连续,段间无跳变 → 轨迹自然流畅,最适合高精度插补。

👉 结论:

  • CSP:高精度但对通信要求极高,速度曲线容易抖动。
  • PT:实现简单,但速度曲线不连续。
  • PVT:速度连续性最好,兼顾带宽和轨迹平滑。

CSP vs PT vs PVT 的加速度曲线对比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SP 为多级小台阶、PT 为少量大台阶、PVT 为平滑曲线

  • CSP:速度是很多小阶梯 → 加速度表现为密集且幅值较小的负脉冲(图中蓝色竖条),每次目标速度更新会出现一次尖峰。
  • PT:速度在段边界发生较大跳变 → 加速度是少量但幅值更大的脉冲(橙色虚线竖条),段与段之间不连续。
  • PVT:速度连续并按样条平滑变化 → 加速度连续且平滑(绿色点划线),机械冲击最小。

CSP vs CSV 的速度曲线对比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CSP

    • 主站下发的是 位置点,驱动器根据采样周期计算出速度。
    • 速度表现为一阶一阶的小台阶,存在明显的离散化。
    • 特点:精确的多轴同步,实时性强,但对带宽和时钟同步要求高。
  • CSV

    • 主站直接下发的是 速度设定值,驱动内部积分得到位置。
    • 速度曲线是连续的、可直接光滑控制。
    • 特点:带宽压力较小,控制平滑,但多轴同步精度略低于 CSP。

CSP vs CSV 的加速度对比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CSP (Cyclic Synchronous Position)

    • 因为位置点是周期性小步进更新,速度呈阶梯 → 加速度表现为密集脉冲尖峰
    • 每个 1 ms(或设定周期)都会有突变,加速度曲线非常“抖”。
    • 特点:轨迹精确,但对机械系统冲击大,需要高带宽+滤波补偿。
  • CSV (Cyclic Synchronous Velocity)

    • 主控直接下发平滑速度 → 驱动内部积分为位置。
    • 加速度曲线平滑连续,几乎没有尖峰。
    • 特点:运动更柔和,适合连续速度控制,但多轴同步精度略逊于 CSP。

要不要我再画一张 CSP vs CSV 的位置曲线对比图,这样三个维度(位置-速度-加速度)就能完整对照?

四、厂商扩展的高级模式

在 CiA402 基础上,各厂商还扩展了:

  • 电子齿轮 (Electronic Gear):从轴按主轴比例运动。
  • 电子凸轮 (Electronic Cam):从轴根据主轴位置查表运行,适合飞剪、包装。
  • NC 模式/路径下载:直接下载 G-code / NC 轨迹,驱动内置轨迹生成器。
  • 复合模式 (Hybrid):叠加位置+力矩,实现柔顺控制。

五、应用场景选型

场景推荐模式推荐总线
点到点定位 (Pick & Place)PPCANopen / EtherCAT
恒速输送 / 卷绕PV / CSVCANopen (低速) / EtherCAT (高速)
压装 / 力控PT / CSTEtherCAT
机器人 / CNCCSPEtherCAT
高速轨迹加工PVTEtherCAT / CANopen
包装 / 飞剪Cam / GearEtherCAT / CANopen

六、总结

  • CiA402 是一个跨总线的驱动设备标准,定义了统一的对象字典、状态机和控制模式。
  • Profile 模式:点到点,适合简单定位。
  • Homing:回零。
  • Cyclic Synchronous 模式:高实时性,适合机器人、数控。
  • PVT/PT 插补模式:驱动内部插值,适合复杂轨迹加工。
  • 扩展模式:电子齿轮、电子凸轮、NC 插补。

👉 工程实践中:

  • EtherCAT 常用于 CSP/CSV/CST(高实时性)。
  • CANopen 常用于 PP/PV/PT/PVT(成本敏感、低速应用)。
http://www.dtcms.com/a/340010.html

相关文章:

  • STL——string的使用(快速入门详细)
  • 12.3.2设置背景色12.3.3 创建设置类12.4 添加飞船图像 12.4.1 创建Ship 类 12.4.2 在屏幕上绘制飞船
  • 【语法糖】什么是语法糖
  • RK3568 Linux驱动学习——Linux设备树
  • bun + vite7 的结合,孕育的 Robot Admin 【靓仔出道】(十四)
  • for-else 流程控制结构介绍
  • AVL树、红黑树理解
  • 人脸识别智慧检测算法在人群聚集场景应用
  • 关于less/sass两个css预处理器的总结
  • C++常用容器详解:原理、适用场景与代码示例
  • CentOS上安装Docker的完整流程
  • CSP与XSS
  • web开发,在线%服装商城开发demo,基于html,css,jquery,asp.net,webform,sqlserver数据库
  • CNN-LSTM-Attention、CNN-LSTM、LSTM三模型多变量时序光伏功率预测
  • 深度学习图解:神经网络如何学习?
  • [Linux] 网络中的 `tun` 模式
  • 无人机场景 - 目标检测数据集 - 山林野火烟雾检测数据集下载「包含VOC、COCO、YOLO三种格式」
  • Android13车机系统自定义系统栏显示策略之状态栏下拉异常
  • 决策树算法学习总结
  • 楼宇自控系统的应用,已然成为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方向
  • 将字符串“1,2,3“转换为“1‘,‘2‘,‘3‘“
  • Hive常用命令参考
  • 如何保证ES和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
  • java基础(十二)redis 日志机制以及常见问题
  • langChain—状态管理:跟踪复杂任务的上下文流程
  • Linux 进程间通信(IPC):信号、共享内存
  • 内网后渗透攻击--隐藏通信隧道技术(压缩、上传,下载)
  • 19. 大数据-产品概念
  • MySQL 从入门到精通 11:触发器
  • 【群晖NAS】在openwrt上实现内网穿透,并配置外网IP映射(Debian/Ubu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