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CUT与CCD CMOS的关系
IR-CUT 与 CCD/CMOS 传感器的关系本质上是 光谱响应特性互补的技术协作,二者共同解决成像设备在全天候环境下的色彩保真与低光穿透问题。核心关联如下:
一、传感器缺陷驱动 IR-CUT 需求
宽光谱敏感性问题
CCD/CMOS 传感器感光范围远超可见光(320nm-1100nm),包含人眼不可见的红外波段(>760nm)。
白天红外光干扰导致色彩失真(如绿叶偏紫、黑色泛灰),因传感器无法区分可见光与红外光。
低照度成像缺陷
夜间可见光不足时,传感器需依赖红外波段提升亮度,但红外截止滤光片会阻断此通路。
矛盾点:传感器需同时满足白天抑制红外光(保色彩)、夜间开放红外光(提亮度),单一滤光方案无法兼顾。
二、IR-CUT 的协同工作机制
物理切换适配传感器特性
白天模式:启用红外截止滤光片,仅允许 320nm-760nm 可见光进入传感器,消除红外干扰。
夜间模式:切换至全透滤光片,开放 650nm-1100nm 红外波段,增强传感器感光能力。
动态响应环境变化
光敏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光强度,通过电磁/电机驱动滤光片切换,匹配 CCD/CMOS 的成像需求。
三、技术协同价值对比
四、典型协同场景
安防监控摄像机
CCD/CMOS 负责基础成像,IR-CUT 解决日夜切换时的偏色与噪点问题,例如红外一体机。
车载 ADAS 系统
强光下避免交通信号灯色彩失真,隧道中维持低光成像稳定性。
工业视觉检测
在光照波动环境中保持传感器输出一致性,如精密零件色彩分拣。
技术趋势:新型 RGB-IR 传感器尝试集成双模式,但物理 IR-CUT 仍在色彩准确性上具不可替代性。
👇点击以下名片,获取更多产品资料👇
欢迎咨询,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