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单链表经典算法:移除元素,反转链表,约瑟夫环问题,找中间节点,分割链表
文章目录
- 问题一:删除链表中特定值节点
- (一)问题描述
- (二)解题思路
- (三)代码实现
- (四)代码解析
- 问题二:反转链表
- (一)问题描述
- (二)解题思路
- (三)代码实现
- (四)代码解析
- 问题三:合并两个有序链表
- (一)问题描述
- (二)解题思路
- (三)代码实现
- (四)代码解析
- 问题四:找链表中间节点
- (一)问题描述
- (二)解题思路
- (三)代码实现
- (四)代码解析
- 问题五:链表分割(按值分区)
- (一)问题描述
- (二)解题思路
- (三)代码实现
- (四)代码解析
- 问题六:约瑟夫环问题
- (一)问题描述
- (二)解题思路
- (三)代码实现
- (四)代码解析
- 总结与拓展
问题一:删除链表中特定值节点
(一)问题描述
给定链表头节点
head
和整数val
,删除所有值等于val
的节点,返回新头节点。
示例1:
输入:head = [1,2,6,3,4,5,6], val = 6
输出:[1,2,3,4,5]
示例 2:
输入:head = [], val = 1
输出:[]
示例 3:
输入:head = [7,7,7,7], val = 7
输出:[]
(二)解题思路
- 哨兵节点辅助:由于头节点可能被删除,创建哨兵节点
dummy
,其next
指向原头节点。这样,头节点和其他节点的删除操作可统一处理。 - 遍历与删除:用指针
cur
从哨兵节点开始遍历,若cur->next
节点值等于val
,则跳过该节点(cur->next = cur->next->next
);否则,移动cur
指针继续遍历。
(三)代码实现
ListNode* removeElements(ListNode* head, int val) {ListNode dummy;dummy.next = head;ListNode* cur = &dummy;while (cur->next != NULL) {if (cur->next->val == val) {ListNode* temp = cur->next;cur->next = cur->next->next;free(temp); // 释放被删除节点内存,避免内存泄漏} else {cur = cur->next;}}return dummy.next;
}
(四)代码解析
dummy
是哨兵节点,栈上分配,无需手动释放。通过它统一处理头节点删除情况。- 遍历中,找到要删除节点时,先用
temp
保存,修改指针后释放内存,符合C语言内存管理要求。
问题二:反转链表
(一)问题描述
给定链表头节点,反转链表并返回新头节点。
示例1:
输入:head = [1,2,3,4,5]
输出:[5,4,3,2,1]
示例2:
输入:head = [1,2]
输出:[2,1]
示例 3:
输入:head = []
输出:[]
(二)解题思路
- 双指针迭代:用
prev
(初始为NULL
)和cur
(初始为头节点 )两个指针。遍历中,保存cur->next
,将cur->next
指向prev
完成反转,再更新prev
和cur
指针。
(三)代码实现
ListNode* reverseList(ListNode* head) {ListNode* prev = NULL;ListNode* cur = head;while (cur != NULL) {ListNode* nextTemp = cur->next;cur->next = prev;prev = cur;cur = nextTemp;}return prev;
}
(四)代码解析
- 每次循环先暂存
cur
的下一个节点nextTemp
,避免反转后找不到后续节点。 - 逐步修改指针指向,完成链表反转,最终
prev
成为新头节点。
问题三:合并两个有序链表
(一)问题描述
将两个升序链表合并为一个新升序链表返回。
示例1:
输入:
l1 = [1,2,4], l2 = [1,3,4]
输出:[1,1,2,3,4,4]
示例 2:
输入:l1 = [], l2 = []
输出:[]
示例 3:
输入:l1 = [], l2 = [0]
输出:[0]
(二)解题思路
- 哨兵节点简化:创建
dummy
节点,其next
用于构建新链表。用cur
指针遍历拼接。 - 比较与拼接:同时遍历两个链表,比较节点值,将较小值的节点接在
cur
后,并移动对应链表指针;某链表遍历完,直接拼接另一链表剩余部分。
(三)代码实现
ListNode* mergeTwoLists(ListNode* l1, ListNode* l2) {ListNode dummy;dummy.next = NULL;ListNode* cur = &dummy;while (l1 != NULL && l2 != NULL) {if (l1->val < l2->val) {cur->next = l1;l1 = l1->next;} else {cur->next = l2;l2 = l2->next;}cur = cur->next;}cur->next = (l1 != NULL) ? l1 : l2;return dummy.next;
}
(四)代码解析
dummy
在栈上,方便管理。cur
始终指向新链表当前末尾节点,用于拼接。- 循环处理两链表都有节点的情况,最后拼接剩余节点,保证覆盖所有情况。
问题四:找链表中间节点
(一)问题描述
找到单链表中间节点,若有两个中间节点,返回第二个。
示例1:
输入:head = [1,2,3,4,5]
输出:[3,4,5]
解释:链表只有一个中间结点,值为 3 。
示例2:
输入:head = [1,2,3,4,5,6]
输出:[4,5,6]
解释:该链表有两个中间结点,值分别为 3 和 4 ,返回第二个结点。
(二)解题思路
- 快慢指针法:快指针
fast
每次走两步,慢指针slow
每次走一步。当fast
走到末尾(fast
或fast->next
为NULL
),slow
指向中间节点。
(三)代码实现
ListNode* middleNode(ListNode* head) {ListNode* slow = head;ListNode* fast = head;while (fast != NULL && fast->next != NULL) {slow = slow->next;fast = fast->next->next;}return slow;
}
(四)代码解析
- 利用快慢指针速度差,保证遍历结束时
slow
位置符合要求。无需额外空间,时间复杂度O(n)
。
问题五:链表分割(按值分区)
(一)问题描述
给定链表头节点和特定值
x
,使所有小于x
的节点在大于等于x
节点之前,无需保留原相对位置。
示例1:
输入:head = [1,4,3,2,5,2], x = 3
输出:[1,2,2,4,3,5]
示例 2:
输入:head = [2,1], x = 2
输出:[1,2]
(二)解题思路
- 双链表拆分:创建两个哨兵节点
smallDummy
和largeDummy
,分别存储小于x
和大于等于x
的节点。遍历原链表,按值分配节点到对应链表,最后拼接两个链表。
(三)代码实现
ListNode* partition(ListNode* head, int x) {ListNode smallDummy, largeDummy;smallDummy.next = NULL;largeDummy.next = NULL;ListNode* smallCur = &smallDummy;ListNode* largeCur = &largeDummy;while (head != NULL) {if (head->val < x) {smallCur->next = head;smallCur = smallCur->next;} else {largeCur->next = head;largeCur = largeCur->next;}head = head->next;}largeCur->next = NULL; // 断开large链表末尾,避免环smallCur->next = largeDummy.next;return smallDummy.next;
}
(四)代码解析
- 两个哨兵节点在栈上,分别构建两个子链表。遍历后,处理
large
链表末尾(置NULL
),再拼接,得到符合要求的新链表。
问题六:约瑟夫环问题
(一)问题描述
n
个人围成圈,从第1人开始报数,报到m
的人离开,最后留下的人编号是多少。
示例1
输入:5,2
返回值:3
说明:开始5个人 1,2,3,4,5 ,从1开始报数,1->1,2->2编号为2的人离开
1,3,4,5,从3开始报数,3->1,4->2编号为4的人离开
1,3,5,从5开始报数,5->1,1->2编号为1的人离开
3,5,从3开始报数,3->1,5->2编号为5的人离开
最后留下人的编号是3
示例2
输入:1,1
返回值:1
(二)解题思路
- 数学推导(递推公式):设
f(n, m)
为n
人时最后存活者编号。递推关系f(n, m) = (f(n - 1, m) + m) % n
,初始条件f(1, m) = 0
(编号从0开始方便计算,最后转换为题目要求的1 - n编号 )。
(三)代码实现
int lastRemaining(int n, int m) {int res = 0;for (int i = 2; i <= n; i++) {res = (res + m) % i;}return res + 1; // 转换为1 - n编号
}
(四)代码解析
- 从
i = 2
开始递推,模拟人数从2到n
的过程。最后+1
是因为递推公式基于0开始编号,转换为题目要求的1 - n范围。
总结与拓展
通过这六个问题,我们深入练习了C语言中链表的各种操作,从基础的增删改查(删除、反转、合并等 )到利用链表解决实际逻辑问题(分割 ),还接触了数学推导解决约瑟夫环的思路。
拓展建议:
- 尝试用递归方式实现反转链表、合并链表等操作,加深对递归的理解。
- 对于约瑟夫环问题,可尝试用链表模拟过程(虽然时间复杂度高,但能巩固链表操作 ),对比数学方法的效率差异。
- 思考这些算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比如链表分割在数据筛选、约瑟夫环在游戏开发中的逻辑控制等,让知识更好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