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会计学基础知识-第一章 账户与复试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知识点一、会计科目
-
定义
-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 作用:复式记账基础、编制凭证依据、成本核算前提、编制报表依据。
-
分类
- 按经济内容:
- 资产类(库存现金、固定资产)
- 负债类(短期借款、应付账款)
-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盈余公积)
-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 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管理费用)
- 共同类(金融企业专用,如“衍生工具”)。
- 按详细程度:
-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如“原材料”)
- 明细分类科目(二级/三级科目,如“原材料—钢材”)。
- 按经济内容:
-
经典科目解释
- 资产类:银行存款(资金存放银行)、应收账款(未收回货款)。
- 负债类:预收账款(先收款后交货)、应付职工薪酬(未付工资)。
- 所有者权益类:资本公积(股东额外投入)、本年利润(年度盈亏)。
知识点二、账户
-
定义
-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结构和格式,用于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
-
结构
- 四要素: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 公式: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
分类
- 按经济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账户。
- 按详细程度:总分类账户(总括信息)、明细分类账户(详细信息)。
-
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 联系:科目是账户名称,两者反映内容一致。
- 区别:科目无结构,账户有结构和格式。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知识点一、单式记账法
- 特点:仅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付和往来款项(不全面)。
知识点二、复式记账法
- 定义
- 对每笔经济业务在 两个或以上相互联系账户 中 等额登记。
- 特点:
- 全面反映资金运动;
- 便于试算平衡(检查记录正确性)。
- 类型:借贷记账法(我国唯一采用)、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知识点一、借贷记账法内容
-
记账符号:“借”、“贷”无实际意义,方向取决于账户性质。
-
账户结构:
- 资产/成本/费用类:借方增,贷方减(期末余额在借方)。
-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贷方增,借方减(期末余额在贷方)。
-
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会计分录
- 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如: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
- 复合分录: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如:借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
-
试算平衡
- 发生额平衡: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 = 贷方发生额合计。
- 余额平衡: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 = 贷方余额合计。
知识点二、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
- 平行登记要点:
- 依据相同、期间相同、方向相同、金额相等。
- 核对关系:
- 总账本期发生额/余额 = 所属明细账合计。
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知识点一、资金筹集业务
- 实收资本:股东投入(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
- 借款:
- 短期借款(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
- 计提利息(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
知识点二、供应过程业务
- 固定资产购置:
- 不需安装:直接计入“固定资产”。
- 需安装:先归集“在建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
- 材料采购:
- 未入库:先记“在途物资”,入库后转“原材料”。
知识点三、生产过程业务
-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成本”。
- 间接费用:先归集“制造费用”,月末分配至“生产成本”。
- 完工产品:从“生产成本”转入“库存商品”。
知识点四、销售过程业务
- 收入确认:
- 主营业务收入(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材料)。
- 成本结转:
-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知识点五、利润形成与分配
- 利润公式:
-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期间费用。
-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 分配顺序:
- 提取盈余公积(10%)、向股东分配利润。
关键总结
-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科目的具体运用。
- 复式记账通过借贷平衡全面反映业务,试算平衡验证记录正确性。
- 业务核算贯穿资金运动全过程(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