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网荷储充:零碳园区实现 “净零排放” 的系统解决方案
1、为什么要做零碳园区?
1.1 政策驱动:能源转型与市场改革
“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指出,要实现 “主网、配网与微网的多级协同”,以此增强微电网在工业园区、偏远区域等场景下的独立运行能力。
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新能源电力已全面纳入市场交易体系。这为微电网带来了通过峰谷套利、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等途径提高经济收益的机遇,但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成本控制方面的挑战。
1.2 市场需求与行业痛点
企业降本与能效提升需求:工商业领域的用电成本在持续走高,像电价上调、需量电费带来的压力等情况,促使企业借助微电网来实现 “削峰填谷” 和 “峰谷套利”,降低基础电费。
新能源消纳与供电可靠性挑战:新能源(如光伏、风电)间歇性问题导致利用率低,微电网通过储能配置与智能调度(如预测算法)提升消纳比例。
多元化收益模式驱动:微电网通过参与虚拟电厂、碳交易等新兴市场获取收益。政策红利释放,如绿电交易、碳积分试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1.3 降低长期成本,提升经济竞争力
能源成本下降:依赖可再生能源(如园区自建光伏屋顶)可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规避化石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
碳资产收益:通过减排产生的 “碳信用” 可在碳市场交易,成为新的收入来源;
2、零碳园区是什么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能源结构优化、产业模式升级、碳汇技术应用等综合措施,实现区域内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的园区。推动零碳园区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践行 “双碳” 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零碳园区方案—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3.1 平台介绍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的系统,用于监测、控制和优化能源使用,以提高效率并减少浪费。以电力系统监控数据为基础,可分系统、多维度展示微网运行状态,优化能源消纳效率,提高微电网系统经济、安全能源管理与智慧运维水平。
3.2 系统架构
3.3 平台功能
系统平台提供集海量异构资源的广泛接入、全景信息密集交互感知、能源智能预测分析、能源自主灵活调度、电网设施可视健康管理等服务。
3.4 场景应用
防逆流
按照有序充电控制路径可以分为云端有序、边端有序、终端有序三类控制架构,进一步根据控制设备的不同可细分为6种控制方式:云端有序直接桩控、云边协同有序桩控、云端有序直接车控、边端有序桩控、桩端自主有序控制、车端自主有序控制。
并网型光储微电网协调控制:实现防逆流、新能源消纳、需量控制、峰谷套利。
光储柴并离网控制:广泛应用于偏远地区、岛屿、军事基地等特殊应用场景
园区微电网经济性调度:基于发电与用电预测,建立低碳、低成本的用能函数,用优化算法进行解析,生成调度指令。调度指令以计划曲线的形式下发至微网控制器或者管理系统实时控制光伏逆变器功率、储能功率、可调负荷功率等以完成调度响应。通过/冷/热/电/气多能互补,降低综合用能成本。
4、结语
零碳园区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 “减排单元”,更是政策落地的 “实践载体”、经济转型的 “创新引擎” 和社会进步的 “示范窗口”。其建设既是全球趋势,也是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最终将推动人类社会从 “高碳增长” 向 “低碳可持续” 模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