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本质
从哲学、认知科学到信息论的角度看,知识的本质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去理解:
1. 哲学层面:知识是“被证成的真信念”
这是古希腊柏拉图提出的经典定义(Justified True Belief):
- 信念:你主观上认为它是真的(belief)。
- 真:它在客观世界中确实成立(truth)。
- 证成:有充分的理由或证据支撑(justification)。
例:如果你随口说“明天会下雨”,结果刚好下了雨,但你完全是乱猜,这不算知识;只有你基于天气数据做出判断,并且判断为真,才构成知识。
2. 认知科学层面:知识是对世界的结构化模型
- 大脑并不是存“原始事实”的仓库,而是存储 模式与关系。
- 知识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符号化、抽象化、可操作化表示。
- 它既包括 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也包括 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做”)。
例:你会骑自行车,这种“技能”也是一种知识,只是无法直接用语言描述。
3. 信息论层面:知识是经过压缩与验证的信息
- 香农的信息论只衡量信息量,不关心真假;
- 知识则是在信息的基础上加上真实性与稳定性,并通过经验或逻辑验证。
- 从压缩的角度看,知识是我们对世界规律的最简表达(最小描述长度理论 MDL)。
4. 系统论层面:知识是可预测与可解释的结构
- 在复杂系统中,知识就是系统内部能用来预测未来状态、指导决策的那部分信息。
- 如果某个信息不能改善预测或决策,它就不构成有效知识。
5. AI与数学角度:知识是映射
-
在机器学习中,知识本质上是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函数,或者是参数化的概率分布:
f:X→Y f: X \to Y f:X→Y
-
神经网络训练出的权重矩阵,本质上就是机器的“知识”,只不过是以数值形式存储的。
一句话总结
知识 = 经过验证的、能压缩世界复杂性的模式表示
它既是对事实的抽象,也是能用于预测与行动的工具。
区别在于:
- 数据 是原始记录
- 信息 是经过结构化的有用数据
- 知识 是能被验证并指导行动的信息
- 智慧 是基于知识做出价值判断和创造的能力
来源:chatgpt